上海

国内首届养老服务管理本科生毕业,还需哪些从业者“入市”

上观新闻   徐瑞哲   2024-06-21 15:16:17

       6月毕业季,似乎只属于青春,但也有人从中看到“老”。最近,在国内率先开设养老服务管理本科专业的两所院校——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和山东女子学院,近百名本科生历经4年学业,迎来毕业时刻。此外,从浙江树人学院到广东开放大学,其他不同类型高校也正开办同类“养老专业”。

我国老年人口预测数。单位:万人

然而,在加速和深度老龄化背景下,全国每年老年人口净增量达千万级别,这一增长幅度似乎远超养老服务行业的人才增速。那么,除了这些最先试水的本科生,从医学生到家政员,哪些从业者急需“入市”,才能缓解这一人才尤其是高素质人才的缺口呢?

养老服务管理专场就业与实习招聘

不能从其他专业毕业生“匀”过来

从1962年我国婴儿潮算起,60年后的他们正好步入老年。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特聘教授、养老行业研究团队首席专家罗守贵预计,到2035年之前,平均每年将有2241万人口新入老年队列,剔除60岁以上所有年龄的死亡人口后,平均每年净增老年人口1091万,这意味着中国老龄化的加速期真正到来。预计2026年中国60岁以上人口就将超过美国全国人口,接近3.37亿;2032年将超过4亿;2035年达4.2亿;2050年将达5亿左右。

中国社会福利与养老协会会长、复旦大学老龄研究院副院长吴玉韶教授在沪上首届健康养老专业发展论坛上认为,我国面临人口老龄化问题同时,也迎来了发展银发经济的历史机遇期。“银发经济的稳定性、确定性不言而喻,这一产业的发展急需高素质人才队伍的支撑。”

校园春招中,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养老服务管理专业2024届学生王懿目标明确,直接走向“人寿堂”的招聘展台,询问应聘条件,递上简历,推介自己。她表示,随着老龄化加剧,智慧养老等新型养老模式逐步显现,行业发展前景及养老服务人才匮乏正是自己选择这一行的重要原因。她正在中国人寿的健康保险部门实习,负责上海长护险相关项目,意向就业人寿堂这样的康养企业。

解放日报·上观新闻记者了解到,早在4年前,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前瞻性开出全国首个独立设置的养老服务管理本科专业,按照“订单式”培养理念,实现学生从大一至大四“由进到出”的全周期产学研实践教育。工程大养老服务管理专业带头人、管理学院副院长罗娟表示,目前养老机构急缺管理人员,以往都是从其他专业毕业生中“匀”过来的。

如今,这个专业首届30多名毕业生迎来专场就业与实习招聘会,就有30余家养老服务机构带来多个就业机会。招聘岗位覆盖副院长、院长助理、储备干部、个人养老顾问、养老秘书、健康秘书、医保秘书等职位。

王懿的同学莫德玉说,养老服务其实很“年轻”,顺应着人口老龄化趋势,并在国家和地方扶持下,为青年人提供了更多就业机会。“我在泰康之家申园实习,这是一个相对成熟的养老社区,学习到很多新型养老模式的经验。未来会在养老服务行业扎根发展,这是一个充满希望的产业。”

上中医大操场校招

医养融合的一线护理尤为短缺

不难发现,这些岗位基本是管理岗,毕业生入行之初也会轮岗轮训,甚至从一线护理做起,以便积累基层经验。不过,开设养老服务管理专业的院校,主要基于社会保障等管理学科,基本没有医学学科背景。尽管身为本科毕业生,他们还不适合直接胜任养老护理的技能岗位。毕竟,相较于养老服务业的管理人才,护理人才的需求量更是量大面广。

国人预期寿命不断增长,以上海数据为例,80岁及以上高龄老年人口83.15万人,其中90岁以上的老人13.26万人,10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3528人。同时,按照全国11.8%的中度以上失能老人比例计算,上海失能户籍老人大约有65万。未来,随着老年人口持续增加,全市失能老人将很快突破100万。

医养融合的产业正释放强大用人需求,也成为吸引医学生的行当。上海中医药大学应届毕业生陆凌玮、李明芮,春招中拿到上海申养康复医院录用函,理想薪酬水平都在每月万元左右,到手约8000元。此前两人在三甲医院康复科实习,主要帮助因病失能老人“找回”吃饭穿衣、听说沟通等生活自理能力。

他们这届上中医康复医学院的毕业学子达上百人,从两人的观察看,康复医疗机构不仅基本处于饱和状态,而且时常“一床难求”,不少长期病人因受住院时限暂时出院,再次入院时就面临无床。

仅以沪上百万失能老人作为服务对象,养老护理人才的供给就存在短缺。若与护士岗位“类比”,截至2023年底,全国注册护士总量达到563万人,每千人口注册护士数达到4人,具有大专以上学历的护士超过80%。这一“人均拥有量”与包括日韩在内的发达国家相比,仍有数倍差距。而按我国每万人口注册护士数40人估测,百万失能老人需要的护士数就是4000人。相对而言,高等院校每届几十人、上百人的养老相关人才供给量显得有些捉襟见肘。

养老这个“夕阳”行业必须积极迎接“朝阳”。今年年初,国家层面出台多份关于养老服务业的指导性文件,如《关于发展银发经济增进老年人福祉的意见》《关于加强养老服务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等,养老服务业人才也被列入紧缺急需人才目录。在罗守贵教授眼中,构筑这个养老服务体系的过程就像在织一张大网,“这张大网要足够细密,经纬相连,环环相扣,能够为老人提供健康安全的屏障。”

社会面上走向专本结合、双证结合

人才先行,有刚需必有回响。解放日报·上观新闻记者了解到,除了本科院校,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重庆城市管理职业学院和北京劳动保障职业学院等纳入国家“双高计划”的高职院校,均开设了养老服务相关专业,一起填补人才缺口。

不止普通高校,在社会面上,成人高校也走出专本结合、双证结合新路。今年,上海开大继2021年首开“家政学”本科专业后,已成功申报“养老服务管理”本科专业,2025年开始招生。其实早在十年前,上海开大就与市妇联合作,共同举办“家政服务与管理”大专班,其中为老年人提供居家照料服务是家政服务的主要内容;2017年开始,又与上海市民政局合作,共同成立“上海开放大学民政学院”,开设“养老服务与管理”大专班,为全市养老机构的养老护理员和管理人员提供高等学历教育。

张小勤来自江苏泰州农村,在上海宝易护理站有限公司工作,也是上海开放大学公共管理学院2022春家政学专业学生。她2018年来到上海做家政,边工边学的这些年从专科毕业后又选择攻读本科,考出了20多本职业技能证书,还获评2024年上海市五一劳动奖章。

目前,她所在的上海开大仍是全市唯一同时开设家政专业和养老专业的高校,累计招生已超过5000人。去年起,学校又开始对接国家职业技能等级评价考核,共有125位毕业班的学员顺利通过“家政服务员”“养老护理员”三级证书(高级工)考试,手持高级工证书和大专或本科毕业证书“双证毕业”。

“这次拿到高级证书,工资也加上去了。”作为获证学员中仅有的5名男性之一,上海开大徐汇分校2021秋季班智慧健康养老服务与管理专业的张玉民,分享自己的考证经历说,理论知识学会了,专业技能增长了,服务对象满意了,也获得了职业成长。易得康集团公司运营经理李律表示,获证学员是家政服务企业最大的财富,可进入高端人才晋升通道。

职业回报与职业声望,水涨船高,未来可期。开大副校长张瑾表示,高等教育必须主动适应社会发展需求,培养人才必须瞄准国家重大发展战略。全校将以职后学习、在岗学习群体为主要对象,发挥终身学习主平台的作用,促进从业人员服务技能和综合素养的“学历能力双提升”,不断扩充养老相关服务供给侧。


图片来源:各受访单位

责任编辑: 陆芸

2023年上海市民终身学习人文行走网上学习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