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成长“秘诀”、讲授科学精神、受聘荣誉校长……褚君浩院士助力嘉定一中创新教育
上海教育新闻网 刘时玉 2024-06-17 09:44:04
练就健康体魄、汲取外界养料、凝聚驱动力量、修炼内在素质、融入时代潮流……这是一名热爱科学的“男神”成长为“院士”的秘诀。近日,中国科学院院士、红外物理学家、半导体物理和器件专家褚君浩受邀走进嘉定一中展开“院士大讲堂”,为同学们带来了一场题为“智能时代与科学精神培养”的精彩讲座。同时,他还受聘为嘉定一中荣誉科技校长,为学校的科技创新教育注入新的活力。
院士进校园
为高中生讲授科学精神
63年前,一名16岁上海高中生在笔记本上写下感慨,为没有一条以中国人命名的定律而遗憾,并决心发奋读书、为国争光。若干年后,这个少年成了那个写定律的人——褚君浩。在红外物理领域,褚君浩在上世纪80年代提出的CXT公式和吸收系数公式成为碲镉汞材料器件设计的重要依据,至今仍是国际上判断红外探测器新材料、新结构的通用公式。
此次在嘉定一中的报告现场,褚院士从最近热议的Sora人工智能模型引入话题,介绍到由OpenAI研发的人形机器人Figure01,其强大的视觉推理和语言理解能力令人叹为观止。“回溯智能时代的发展脉络,由18世纪以机械化为特征的第一次工业革命开始,到19世纪以电气化为特征的第二次工业革命,再到20世纪第三次信息化工业革命,最后到第四次智能化工业革命。所谓智能,就是将智慧融入到物理(实体)系统当中。”褚院士以深入浅出的的讲授让老师和同学们对人工智能、智能化系统有了深层次的理解。
以天气预报红外成像、火星探测等案例,褚院士还为大家呈现了红外探测器在生活、航天、医疗等领域的广泛运用。他鼓励同学们练就健康体魄,凝聚驱动力量,修炼内在素质,融入时代潮流与科技发展工程中。“做学问要勤奋、好奇、刻苦。正如美国著名科学社会学家哈里特·朱克曼说的‘科学上的贡献,尤其是属于开创性的贡献,出自青年科学家之手的异常多’。因此,同学们在求学阶段用‘勤奋+好奇+渐进+远志’来修炼内在素质,对自身兴趣好奇之、质疑之、审辩之,充分汲取外界养料,努力培养飞翔的潜能,培养科技创新素养。”
褚院士的报告幽默风趣,既有对理论的扼要讲解,也有对案例的具体分析,娓娓道来,让同学们对科学及科学家精神有了更直观的感受。“今天是我第一次在线下见到褚院士,感觉他特别平易近人,像是和一位朋友在交流。”嘉定一中学生李萌表示,原来院士的研究并没有自己想象中那么遥远,而是很贴近生活,“他对身边事物的观察让我深受启发,今后我会更加关注生活,培养探究精神。”
受聘科技校长
助力拔尖创新人才培养
物理不仅是一门学科,更是一种追求真理的精神。听了褚院士的课,在场的同学们感触很深。学生王懿安说:“我一直对物理很感兴趣,褚院士的讲座让我更加深入地了解物理学的前沿发展。如果有机会,我希望能去中国科学院的专业实验室看看,探索更多前沿领域的课题。”
朱项屹感言:“我们要有敢于挑战权威、敢于打破常规的勇气,因为在这个日新月异的时代,只有具备创新能力,我们才能在竞争激烈的社会中立足。我们应该珍惜并合理利用每一分每一秒,培养自己的科学精神和创新能力,以应对未来社会的挑战和机遇。”
据了解,褚院士曾有十年高中任教经历,可谓是“教育家中的科学家,科学家中的教育家”。活动当天,嘉定区教育局局长管文洁为褚院士颁发嘉定一中荣誉科技校长聘书。“我曾经是一名老师,擅长将复杂问题简化,使学生易于理解。比如,根据学生的知识储备和逻辑思维特点,讲解科学知识,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褚院士这样说道。
据了解,“院士大讲堂”是嘉定一中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的一项重要举措,通过每学期邀请3至5位院士、科学家进校园,在学生心中埋下科学报国的种子。嘉定一中校长李元介绍,近年来,学校建立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常态机制,通过加强课程建设,在必修课中做实“塔基”、在选修课中做活“塔中”、在研究性学习中做精“塔尖”,形成分层分类、因材施教的“科创教育金字塔”;此外,学校通过打造科创学习空间——嘉懿创新思维广场,联动复旦大学未来学者计划、同济大学苗圃计划、高校科研院所实验室、社会实践基地等,不断助力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未来,嘉定一中将继续深化科学教育,推动科学教育融入日常教育教学;盘活资源,构建更为丰富的实践平台,以科创教育助力教育高质量发展。”李元表示。
活动结束后,褚君浩院士参观了嘉定一中校园、校史馆、嘉懿创新思维广场和校园。褚院士赞扬了嘉定一中在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内驱力和满足学生全面而个性化发展所作的努力,期待同学们在安静、丰富的一中校园里勤奋学习,放飞科学梦想,走向卓越。
记者 刘时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