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

上理工这个会“动”的博物馆 让大中小学生共享艺术与机械之美

上海教育新闻网   程媛媛   2024-05-20 10:18:03

本网讯 (记者 程媛媛)“作品《武松打虎》中,武松是如何实现拳头缓缓举起,一瞬间使劲砸向老虎的?《搁浅的鱼》那条小鱼为什么可以如此生动地‘扑腾’?”在上海理工大学,有一座会“动”的博物馆,前来参观的中小学生们在这里频频提问,玩得不亦乐乎。在这个生动的课堂上,“好奇心”打开了小朋友们原本未知的“知识窗”,从实践中感知到了课本知识的另一面。

64b6a68f3c34dc29805aab147e6909b.jpg

2023年,上海理工大学机械艺术博物馆正式对外开放预约通道,该馆于2019年落成,是上理工出版学院与机械学院合作,立足“科学”“工程”特色,建立起的艺术教育和工程美育文化场域,面向社会开放之后,接待中小学师生、海外艺术高校教育人员、离退休老干部、艺术行业、媒体行业相关人员数百余次。

1105427e3e1dc54fdac4ea440eed23a.jpg

在过去一年中,上海市多所中小学师生来到机械艺术博物馆游学交流,据机械艺术博物馆负责人聂元介绍,来到这里的中学生,往往都想探究展品上的“动”课堂和物理课本上的“静”知识有没有联系,尚未接触过高等教育专业学习的同学们,对展品的感知纯粹又生动,“有趣”“好奇”“怎么动”成为了参观现场的高频关键词。

f721afa116963ce0755937b3e1348bc.png

这里也是大学生的课堂。出版学院“机械设计基础”课堂的后半场常常在机械艺术博物馆开讲,在扎实理论基础知识铺垫的前提下,同学们来到了“机械艺术”品的现场,近距离体验各种机械装置如何运动,分析机构原理,再运用三维软件进行机构创新设计,设计完成后通过3D打印机完成零件制作,并进一步精细打磨和组装调试,直至机械装置能够流畅运转。

在博物馆中,经过艺术美化的机械装置,内部的结构不再直观外显,还原装置原理再进行设计呈现的困难程度提升,许多同学一边猜测尝试,一边加以创新,任课教师董冰洋表示,“即使学生的课程作品仍有瑕疵,但在剖析‘原理性’的课堂上,动手动脑结合,学到的知识也更加深刻。”2020级工业设计专业的李浩源回忆起刚进入专业学习的这门课程说道:“不仅让我对机械设计的知识有了更具象的理解,动手还原的过程,也让我体会到了机械设计的严谨性。”

b06588d54ac0c5b8e3324166b6a60f0.jpg

d8726af7dbcddf89bc65391cd2ea2e5.png

机械艺术博物馆第一期的展品《十二生肖》是出版学院动画系宋方圆老师创作的机械艺术作品,设计灵感来源于中国家喻户晓的生肖民俗文化,该作品入选第二届全国动漫美术作品展,受到参展专家和观众的一致好评。博物馆中展品《九色鹿》《敦煌飞天》《武松打虎》《江南可采莲》等作品,也是运用链条、齿轮、连杆机构等机械制造原理使得静态的中国传统故事“活起来”,动起来,在美育中凸显中华文化。

26128a6c9bbada47e62d6a6344cae5c.jpg

通过一个螺丝的传导作用,让一条木艺“龙”腾云驾雾,为缺乏抽象思维的儿童提供各种直观、详细、可触摸的工程美育展示方式,让展品会自己“发言”,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学习,工程知识。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新性改造,吸引了更多的关注与目光。在“美育”大课堂上,让艺术与机械之美,在教育的氛围里尽情绽放。


责任编辑: 程媛媛

2023年上海市民终身学习人文行走网上学习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