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爆陪诊新职业,“持证”仅是第一步
文汇网 王星 2024-04-15 09:57:09
随着老龄化加剧,陪诊师这个职业在一些大城市变得火热。陪同挂号、引导就医、代配药、拿报告……陪诊师化身老人的“临时子女”,帮他们解决就医中的头疼问题。
助力陪诊师这个新兴职业发展,去年,上海开放大学联合上海市养老服务行业协会开展了面向专业养老服务机构工作人员的“上海养老服务陪诊师”公益培训,火爆异常。半年来,全市已有575位学员经培训考核后拿到“上海养老服务陪诊师”证书。连日来,记者跟随首批持证陪诊师走进医院发现,这个火爆的新职业背后,“持证”仅是第一步。
化身“临时子女”,除了脚力更要懂沟通
家住黄浦区五里桥街道的李奶奶,头晕的老毛病又犯了。“凌晨4点多醒来,感觉天旋地转。”79岁的李奶奶是独居老人,老伴前年病逝,女儿长年在国外,儿子虽离得不远,但平时上班较忙。忍到早上7点多,李奶奶拨通了儿子的电话。儿子很快联系上了李奶奶所在居委的养老顾问,约定由社区的持证陪诊师当日下午带老人去第九人民医院。
“医生建议她做核磁共振排除脑出血可能,可九院的核磁共振最快只能约到三四天后。”陪诊师狄雅美建议,可以帮她去瑞金医院卢湾分院试试。得到老人的同意后,狄雅美带着李奶奶的医保卡赶到瑞金医院卢湾分院,约到了次日下午的核磁共振检查。第二天下午,两人在瑞金医院卢湾分院碰头,从走进医院到完成检查,不到一小时。狄雅美还悉心叮嘱:“一般手机上两天后就能查到了,如果没啥问题,后续我定期帮你去医院配药就好。”李奶奶很感谢:“还好街道为我们老人提供了陪诊这个福利,能有像女儿一样陪着我的陪诊师。”
李奶奶口中的“福利”,源自五里桥街道推出的“知心助医”服务。通过购买第三方服务,街道每月为辖区老人提供免费陪诊时长。作为服务提供方,上海全程玖玖健康服务有限公司在社区的日间照护中心设置了固定点位,方便老人找到陪诊师。“现在社区陪诊需求量大,但很多老年人不精通智能手机,也不相信网上形形色色的广告,他们还是比较相信社区和居委推荐的。”项目区域运营经理王维说。
在五里桥街道,王维和同事们已开展了三年多的陪诊工作。去年得知上海开设了养老服务陪诊师培训,他们第一时间组团报了名。一系列课程中,让王维印象最深的是老年人心理学、人际沟通等内容。“最初感觉做陪诊只要脚力好、熟悉各医院的就医流程就行,随着工作深入会发现,陪诊师不仅要及时掌握患者的心理变化,也要懂些沟通技巧。如何当好‘临时家人’这个角色,是一门学问。”王维说。
起草标准,助力大城养老高质量发展
除了社区陪诊师,各大网络平台上的陪诊师业务近年也如雨后春笋般展开。在上海市养老协会会长徐启华看来,陪诊这一新兴职业目前有市场、有供给,但还缺乏相应的监督指导和标准规范,在“陪诊师能做什么”“如何做好”等具体问题上比较模糊。
对此,上海开放大学在去年首轮陪诊师培训基础上又升级了课程,将很快推出。“比如我们增加了急救基础技能培训,以及生命体征观察、抱扶和搬移等技能实操。”上海开放大学非学历教育部部长王松华介绍。
此外,学校也在联合上海市养老服务行业协会起草《陪诊师从业技能标准》和《陪诊服务规范》两项团体标准,将对陪诊师的准入条件、基本素养、服务项目等提出细化要求。
上海开放大学党委书记楼军江表示,自2021年起学校开展了一系列养老从业人员培训后,深刻感受到养老服务需求的多样化和个性化。学校正逐步构建一套养老服务从业人员培养新体系,从评估、照护、陪诊、临终关怀等方面进行全周期的养老服务人才培养,希望吸引更多人加入规范陪诊队伍,助力大城养老事业高质量发展。
图片来源:受访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