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抢不到”的宝藏课程 有哪些共通的“金课密码”?
上海教育电视台 2024-04-07 09:35:52
上海教育电视台 2024-04-07 09:35:52
在各大高校,总有那么一些“抢不到”的选修金课。这些面向全校学生开放的课程,究竟为何能座无虚席?每个“爆款”的背后又有着怎样匠心独运的设计?一起来看。
在同济大学,有这样一门选修课,最高峰时有2500多人在线“抢课”。这门“抢不到”的宝藏课程,就是海洋与地球科学学院教师周征宇开设的《中国玉石及玉文化鉴赏》。在他的课堂上,有许多的“出乎意料”。
不仅是体验“宁为玉碎”的难度,学生们还可以尝试下“玉石俱焚”。一个个生动有趣的小实验,也让玉石成为学生们打开中华传统文化的一把钥匙。
同样是“抢不到”的宝藏课程,华东理工大学的《园艺与生活》每周开足七节,依然有人从大一抢到大三。春日暖阳下,选上课的“幸运儿”们,正尝试在生态瓶里,搭建一个微缩世界。
从五颜六色的基底材料,到不同种类的植物花卉,学生们自主选材、自由搭配,既体会了劳动乐趣,提升了审美情趣,也感受着春意盎然。
不仅是做生态瓶,华理的这门园艺课上,其实还有着农耕、种植等不同模块;而在同济的玉石课上,也有着学生策展、实地考察等丰富活动。不照本宣科,而是将课程“碎片化”,分割成大量学生可参与、可互动的模块,“润物细无声”撬动专业志趣,成为两门“宝藏课程”不约而同的教学形式。
周征宇同济大学《中国玉石及玉文化鉴赏》课程教师
陶慧敏华东理工大学《园艺与生活》课程教师
共通的“金课密码”,不只是碎片化,还有跨学科。教师们表示,要创设机会让学生们自我“加工”,发现专业与专业之间的内在联系,这样既是在引导知识的深层探索,也会是激发学生兴趣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