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周末学堂”第一期学生已上大学,他们从中收获了什么
上观新闻 黄海华 2024-03-25 09:25:28
3月23日,“周末学堂——复旦大学拔尖学科高中先修计划”第四期开启,来自上海市120多所高中的1500余名学生齐聚春日中的复旦校园。
一样的,是憧憬和期待。“我希望对历史学科有更深层次的了解,不是只停留在高中思维中。”来自晋元高级中学的高一学生李承璋,平时爱好历史,喜欢读人物传记,这次在“周末学堂”修读的是《历史上的中国与世界》。
不一样的,是不再局限于课堂。“今年的一大变化,就是‘课堂’形式更多样化,探索课堂教学与暑期体验营相结合的学习模式。比如《现代文学的旅程》,暑期体验营可能是和老师一起探访巴金故居、鲁迅纪念馆等,这样感触会更深。”复旦大学教务处处长林伟说。
当“周末学堂”进入第四年,首期“周末学堂”中的49名学生已考入复旦就读,记者想要探问,他们从中收获了什么?
是什么吸引着高中生走进复旦
复旦大学周末学堂自2021年3月推出就备受期待,第一期报名仅仅2秒钟,880个名额全部被抢完。今年注册人数依然高达4000多人。
究竟是什么吸引着高中生走进复旦的“周末学堂”?
据了解,“周末学堂”面向上海市所有在读高一学生开放,注册、选课过程中不设置额外门槛,课程难度、深度定位于高中教育与大学教育之间,致力于培养对大学专业的兴趣目标,树立对学术创新的追求。
未来如果进入复旦就读,“周末学堂”的2个学分可认定为本科培养方案中的通识课程学分,节约了时间成本。
置身复旦校园,还可体验图书馆的丰富藏书,“打卡”各大食堂美食……
从13门课程到如今的20门课程
从推出至今,“周末学堂”一直在“升级”——从13门课程到如今的20门课程。
作为一所文、社、理、工、医五大学科协同发展的综合性研究型大学,今年的“周末学堂”从复旦大学丰富的通识教育资源中,开设了包括文、社、理、工、医等20个院系的20门课程。学生们将参加春季学期8次课堂授课及1场暑期体验营,共计36学时。
在新增的“暑期体验营”中,理工科将走进国家重点实验室、教学实验中心等开展实验教学,文科会有一些田野调查或“city walk”文化探寻活动。
在“周末学堂”,高中学子们可能与院士、文科资深教授、国家高层次人才头衔获得者、上海市高中学科教材编写者等不期而遇,平时很难挂到号的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华山医院、儿科医院、妇产科医院、眼耳鼻喉科医院的一线专家们,也将亲临上课。
“周末学堂”对于这些学生的意义是什么
“如何进入经济学家的世界?怎么了解过去两三百年间经济学的发展?我们需要找到一个切口……”上午9时,上课铃响,复旦大学文科资深教授、经济学院院长张军,带领学生开启了《像经济学家那样思考》的课程。
这是张军连续第四年担任“周末学堂”的任课教师,他至今记得第一次在“周末学堂”上课时,学生们目不转睛地望着他,求知欲非常旺盛。
“周末学堂”对于这些学生的意义是什么?在张军看来,一方面,可以亲身感受大学课堂和中学课堂有哪些不同,是一个很好的提前适应过程。另一方面,任课老师都是基于自己平时的研究去授课,高中学子有机会去关注或体验学术研究究竟是怎样的。
如今,复旦大学首期“周末学堂”中的49名学生已考入复旦就读。回头看,他们从中收获了什么?
对于2023级临床医学(八年制)的刘烨来说,“周末学堂”坚定了他学习临床医学专业的决心。高一时,他对大学和专业还比较懵懂。通过“临床医学探秘”这门课,不仅使得他对这个专业有了更多了解,也对复旦大学心向往之。
2023级工科试验班的陶昕翰,出于对计算机领域的好奇心,当时在“周末学堂”选择了“改变世界的芯片技术”课程。带着对工科的热爱,考入复旦后他选择了本研贯通的“工科试验班”,继续追求他的梦想。
除了明确志趣,“周末学堂”给予的远不止于此。
历史学系2023级的周宓,当初选择“周末学堂”的“先秦诸子”这门课,一方面是对这段历史的兴趣,另一方面她是任课教师之一的杨泽波教授在b站上的“粉丝”。
她回想三年前,教室最前面的位置,几乎永远“抢”不到,但“杨老师对于观点的资料引证、分析的结构层次和严谨的态度都帮助我建立了一种更为自觉的治学态度,对于我目前在复旦的学习依旧具有启发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