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

“大课堂”“大平台”“大师资”增育人合力 |“大思政课”提升育人实效·上篇

文汇网   吴金娇   2024-03-15 10:55:45

-编者按-

2019年3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为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提供了根本遵循。五年来,上海努力建好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创新打造“大思政课”,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用党的理论创新成果武装广大师生头脑。本报今起推出系列报道,聚焦“大思政课”育人实效。

日前,由中国科学院院士、复旦大学材料科学系教授褚君浩主讲的“强国之路”思政大课首讲在复旦大学开讲。

“从脑机接口到Sora文生视频大模型,在这个科技跃变时期,我们要有高度的敏感和预见性,要勇于直面科学上重大疑难问题,既要做得出,又要做到最好。”日前,由中国科学院院士、复旦大学材料科学系教授褚君浩主讲的“强国之路”思政大课首讲在复旦大学开讲。如何将自己的科研理想和国家所需紧密结合、同频共振?面对近3700名学生,这位中国自主培养的首位红外物理博士娓娓道来。深刻又不失幽默的授课风格,圈粉了大批05后。

围绕学生立德成才规律,汇聚配置最优质的教育资源,点燃年轻人学习探究、奋斗成才的内心不灭之火,这是复旦大学开设思政大课的目的所在,亦是沪上高校创新思政课教学方法的一个缩影。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要不断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五年来,上海深入贯彻落实新时代思政课改革创新要求,持续深化“大思政课”综合改革,推动思政课建设内涵式发展和质量提升,持续推进党的创新理论“带着热气”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

善用“大课堂”,让“大思政课”有声有色

“小岗村作为中国农村改革的先行者,如今在乡村振兴大潮中面临哪些困境?”“新时代农村如何吸引大学生去就业?”……新学期伊始,上海对外经贸大学的青年学生与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党委第一书记面对面互动,这也是该校开学后的思政第一课。近距离聆听小岗精神,让莘莘学子对乡村振兴有了更深刻的认知。

“思政课的本质是讲道理,要注重方式方法,把道理讲深、讲透、讲活。”五年来,上海高校深入推进“大课堂”建设,改革创新主渠道教学,努力把思政课上得更富时代感、更有吸引力。

“大课堂”之大,在于突破了以往思政课“单打独斗”的局面,更加注重全课程育人的“大兵团作战”。2019年以来,上海推动全市高校结合自身办学特色和优势学科全覆盖开设“中国系列”课程,目前已建成“治国理政”“大国方略”“中国智慧”等107门课程,组织出版《绿色中国》《锦绣中国》等12本“中国系列”丛书,支持建设在线精品课程,形成“一校一品牌”的生动局面。

“大课堂”之大,在于融入“大时代”的高水平课程。昨天,一场围绕如何讲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教材集体备课研讨会在上海财经大学举行。这已是该校第六年举办书记备课会。课上,上海财经大学党委书记许涛牵头,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政课教师、上海财经大学附属中小学教师齐聚一堂,围绕如何“让思政课成为一门有温度的课”这一话题展开热烈讨论。

校领导带头上思政课,是上海系统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课程群建设的特色举措之一。近年来,上海重点布局上海财经大学、华东政法大学等高校围绕习近平经济思想、习近平法治思想等开设专论课程;积极推动复旦大学、华东师范大学等高校围绕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建、教育等若干领域系列重要论述开设个论课程。经过探索实践,上海推动构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课程体系,即包含概论课、专论课、个论课、“中国系列”课程的圈层式课程体系。

“大课堂”之大,还在于克服传统思政课存在的时空局限。在沪上高校课堂,包括劳动模范、道德模范、最美志愿者等先进榜样经常受邀作为主讲人、走进思政课堂,发挥示范作用、增强育人实效。

善建“大平台”,让“大思政课”同频共振

就在去年底,全国首批10套思政课一体化示范教学资源公布,由华东师范大学牵头上海市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共同体打造的“中国式现代化的城市实践”课程入选并被推荐至国家智慧教育平台上线。作为上海首批“大思政课”建设整体试验区之一,近年来,华东师范大学持续推动红色场馆、街道社区以及区域化党建单位等资源更好转化为“大思政”的育人资源。

努力打造学生真心喜爱、终身受益的思政课,推进“大思政课”建设,需要搭建“大平台”,不断推动“家校社”育人模式同频共振。

市教卫工作党委、市教委相关负责人介绍,上海高校坚持开门办思政课,全市遴选建设上海“大思政课”建设整体试验区4个、重点试验区5个、重点试验高校10所,其中,整体试验区实行“1+1+N”模式,即:1所高校牵头和1个行政区(或临港新片区等功能区)联合申报,再加上若干个单位一起参与,围绕“三个一体化”进行综合改革。截至目前,上海已有14家单位入选教育部“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遴选首批53家上海市“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组织开展高校与“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结对行动。

用小故事讲好大道理,在市教卫工作党委、市教委指导下,上海开放大学、上海教育电视台和易班网从2019年起就连续推出系列融媒体思政公开课《周末开大课》,从学校思政课堂发端,集合网络与电视传播方式,形成校园思政、网络思政和社区思政融通互补。

善育“大师资”,让“大思政课”显著优化

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在教师,关键在发挥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五年来,沪上高校不断改良机制,善育“大师资”,一批思政名师、金课得以涌现。

为完善思政课教师队伍配备,沪上高校积极探索相关学科优秀教师、党政管理干部、辅导员转任专职思政课教师长效机制。市教卫工作党委、市教委支持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同济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华东理工大学、华东政法大学等作为符合条件的师资转任思政课教师先期试点高校,为其他高校提供经验。以华东师范大学为例,该校通过出台教职工转岗担任思想政治理论课专任教师具体实施办法,推动中共党史与党的建设专业整合发展,党史专业教师转任至马克思主义学院。

据统计,经过近五年建设,上海高校思政课教师数量显著增长。其中,专职教师人数与2019年相比增长近50%。    


图片来源:复旦大学微信公号

责任编辑: 陆芸

2023年上海市民终身学习人文行走网上学习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