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

6大类42项、扩优提质再升级!2024年上海市基础教育工作要点公布

上海教育新闻网     2024-03-13 10:26:54

强化党建引领,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落实教育综改与规划,推进基础教育扩优提质;深化课程教学改革,提升基础教育办学质量;完善招考改革和督导评价,促进学生全面健康成长;增强综合治理能级,提升基础教育对外影响力;加强各类支持保障,健全家校社协同育人……日前,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印发2024年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基础教育工作要点,涵盖6大类40项重点工作,具体如下:

2024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重要一年,是深入实施“十四五”规划的攻坚之年。上海市基础教育工作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考察上海重要讲话精神,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牢牢把握教育的政治属性、战略属性、民生属性,进一步夯实基础教育基点,按照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积极推动落实《关于构建优质均衡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体系的意见》《关于实施新时代基础教育扩优提质行动计划的意见》,着力扩大优质教育资源供给,加快构建优质均衡的基础教育体系,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基础教育。

一、强化党建引领,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1.打造新时代上海基础教育党建高地。深化中小学领导体制改革,落实本市“1+2”文件,进一步健全中小学校议事决策制度,选好配强学校领导班子,推动中小学校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落地落实,到2024年底基本完成体制调整工作。增强中小学校党组织的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完善学校党的组织体系,健全工作机构,配强工作力量,完善党务干部职称评定制度,创建中小学校党组织书记工作室、党员活动室,推动中小学校党建工作与教学教研等一线工作紧密结合、深度融合。

2.推进“大思政课”综合改革试验区建设。指导首批“大思政课”建设整体试验区、重点试验区发挥示范引领作用,遴选第二批整体试验区、重点试验区。加强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共同体建设,召开工作推进会和成果展示会,形成建设清单。深化中小学学科德育,遴选上海市学科德育协同研究中心,推进德育实训基地建设,打造一批优质课。深入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全面融入教育教学过程。加强德育骨干队伍建设,举办上海市中小学班主任基本功大赛,启动新一轮班主任带头人工作室及联盟建设,组织班主任、导师等骨干队伍培训。

3.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服务。落实《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生心理健康工作专项行动实施方案》,开齐开好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建设一批精品课,举办课程比赛与展示活动。开展2024年度上海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季,推进“沪心大讲堂”等系列活动。构建常态化心理健康教育优质资源推送机制。加强各区24小时心理热线和面询情况的统计分析,做好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状况监测。完善学生心理危机风险发现预警、干预处置机制。实施医教结合项目,畅通心理危机和精神障碍学生医疗转介通道。推进中小学生全员导师制,开展专题调研和典型案例征集。

4.推进科学教育。落实《教育部等十八部门关于加强新时代中小学科学教育工作的意见》,围绕“做强校内、提升校外、内外联动、社会支撑”的总体思路,在“双减”中探索建立科学教育加法长效机制。加强中小学科学类学科教学,推进中小学科学教育实验区、实验校建设。推动大学与中小学联合教研,倡导联合共建创新实验室、科普站、人才培育班,探索大学、中学“双导师”制。完善科教协同工作机制,推动优质科教资源向学校辐射。办好上海市第十九届青少年科技节,建强市、区级青少年科学研究院和青少年科学创新实践工作站。举办第四届长三角青少年人工智能奥林匹克挑战赛、第十届上海国际青少年科技博览会暨“明日科技之星”国际邀请赛等。推动上海市学生(青少年)科创教育基地开放场所和课程,开展青少年科创教育经典导读。引导科技类培训机构合法经营、规范发展,满足学生个性化需求。加强家庭科学教育。

5.推进读书行动。贯彻落实教育部和本市青少年学生读书行动实施方案,结合“双新”以及学科课程教学和跨学科主题教学活动,将读书行动融入学校教育教学中,开展青少年学生读书行动案例征集评选及交流展示活动。加强进校园课外读物管理,提升中小学图书馆建设与服务能级,优化书香校园建设标准,完善学生阅读联盟建设,助力中小学读书行动常态化开展,提高书香校园建设水平。

6.加强学校体育工作。贯彻落实《加快推进中小学体育工作高质量发展促进学生体质健康水平提升的行动方案》等文件,进一步提升中小学生体质健康水平。深化体教融合,开展新一轮学校体育“一条龙”人才培养体系建设。实施小学每周5节体育课、2节体育活动课,逐步增加初中、高中体育课时,推进中小学生每天校内外各1小时运动。配齐配足体育教师并开展分层分级培训,推动学校设立教练岗,落实学校体育场地开放工作。深化学校体育教学及评价改革,完善学校体育赛事活动体系并打造品牌赛事,举办上海市学生运动会。加大宣传力度,提升家长与社会对学校体育工作的关注与支持。

7.加强学校美育工作。开齐开足上好艺术课程,提供多样性、个性化的艺术选修课程和课后服务。丰富校外美育课程内容,依托优质文化教育单位和名师名家开发并录制各类文化艺术课程。加强学校美育师资队伍建设,定期开展艺术教师和管理者培训、校长艺术素养提升研修班等。推进学校艺术“一条龙”培养布局,加强市、区两级学生艺术团队建设和“五大”高水平学生艺术团及联盟建设,建立常态化学生艺术展演机制,组织开展全国第八届中小学生艺术展演上海市活动。依据课程标准组织实施艺术素质测评,将美育评价纳入学生综合素质档案。实施学校美育工作自评和区年度报告制度,将学校美育改革发展纳入学校绩效考核体系、文明校园等评价体系。

8.加强劳动教育。建构学校劳动教育课程体系,编制学校劳动实践指导手册和学生劳动手册,落实每周不少于1课时劳动教育必修课,健全以校制定劳动教育清单制度。加强劳动教育基地建设,落实基地属地化管理,加强资源课程和师资队伍建设,研制劳动教育实践基地和优质项目建设标准。推进校外实践教育地方立法。健全学生劳动素养评价制度,依托上海市中学生社会实践电子记录平台,推动学生劳动素养评价大数据平台建设。

9.加强国防教育。开展全市高中军事训练教学,健全完善市、区两级军事训练内容体系,过渡性探索由10天向14天转变。开展青少年“祖国边疆行”走边境踏访活动、“爱我国防”演讲比赛、大中小学国防教育知识竞赛等。举办上海市学生军事训练营。开展全国国防教育示范学校评选与复评,探索开展国防军事教育特色班。开展本市中小学校国防人防海防专题研修班。

二、落实教育综改与规划,推进基础教育扩优提质

10.落实基础教育“十四五”规划。落实教育“十四五”规划中期评估成果,优化调整重点任务举措,对标对表扎实推进任务落实。着眼人口变化趋势加强资源布局,加快推进实施基础教育“十四五”基本建设规划项目和基础教育“高品质”校园建设第一批22个项目,指导各区加快推进前期审批和建设工作,跟踪督办工作进展情况。优化2024年高中阶段学校各类招生计划编制工作。注重基础教育内涵建设,制定并实施新时代本市基础教育扩优提质行动计划。

11.推动基教综改实验区建设。落实《上海市基础教育综合改革国家实验区建设方案(2021-2025年)》重点任务,加大力度推动重点改革项目实施,及时总结推广各区推进过程中的经验做法。签订《教育部 上海市人民政府关于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备忘录》,构建适应常住人口动态变化的基本公共服务供给机制。支持浦东新区建设教育综合改革示范区,支持其他区深入实施“5个必选+2个自选+X个特色”区域教育综合改革示范项目,安排教育费附加专项资金予以支持引导。

12.推进学前教育优质普惠发展。实施《上海市学前教育与托育服务条例》,落实第二轮学龄前儿童善育民心工程和2024年市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全年新增不少于3000个公办幼儿园托额,不少于7000个社区托育托额。推动社区托育“宝宝屋”为有需求的幼儿家庭提供不少于12次免费照护服务,推动各科学育儿指导站提供不少于12次免费指导服务。推进全面建设高质量幼儿园,新建改扩建30所幼儿园,确保配套建设的幼儿园及其托班与住宅小区建设“五同步”。推进“梦想改造园”项目,抬高学前教育发展底部。完善2小时户外活动、幼儿健康监测等数字化场景建设。推进53个保育带头人工作室建设,开展第二届托幼行业职业技能大赛。推进全国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区创建,推动首批通过国家认定的4个区巩固创建成果,推动12个创建区落细落实创建任务。

13.深化义务教育优质均衡行动。推进全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区创建,推动首批已接受实地督导评估的6个区巩固创建成果,推动其余10个区落细落实创建任务。强化市、区联动,统筹推进公办初中强校工程、新优质学校高质量发展引领计划、示范性学区集团建设、城乡学校携手共进计划等政策,集成发力,加强对郊区基础教育的支持服务,进一步扩大优质教育资源。稳妥推进寄宿制学校建设,办好必要的小规模学校。加强家门口的好学校宣传,全方位展示推广优质均衡发展经验和成果。

14.推动高中教育高质量发展。推进本市普通高中高质量发展行动,市、区、校协同,统筹安排制度设计、专业支撑、资金配套等事宜,推进学科教学高地、创新引领改革、高增值新型高中、学校高水平特色发展等领域建设。推动本市高中特色多样发展,推进本市特色高中创建,组织市级展示及交流活动,完善评估工作方案,完成评估报告,开展新一轮命名工作。落实本市普通高中学校建设实施意见,改善校舍条件,提升学校教育装备水平。开展研究性学习认证和高中教育教学综合评价。聚焦理工科人才培养,关注高等学校学科专业布局,更好发挥高校招生选考科目引导作用,指导学生做好普通高中学业水平等级性考试理化科目选考工作。深化本市高中国际课程试点的本土化实践,开展试点校年检工作。

15.促进特殊教育优质融合发展。落实特殊教育三年行动计划,督促各区和学校落实重点任务。完善特教体系,加强学前至高中阶段特教班布局建设,建设自闭症特教学校,优化残疾学生接受高等教育升学通道。开展特殊教育教学基本功展示和融合教育优秀案例征集,修订特殊中职学校(班)课程方案,研制送教上门管理制度。研制特殊教育医教结合工作管理政策,优化特殊学生评价制度,推进评估工具运用,完善特殊儿童数字化“一人一案”。加强随班就读管理服务,开展融合教育通识培训,加快校园无障碍环境建设,开展融合教育实践创新区、创新校建设。

16.引导规范民办中小学高质量发展。研制《关于促进上海市民办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及配套文件,健全本市民办中小学、幼儿园年度检查指标体系。做好民办义务教育学校在校生规模调控,落实政府购买学位经费投入,召开教育基金会办学管理工作会议,提高区教育基金会办学能力和支持民办教育发展能力,完善三类学校协调发展的义务教育办学格局。启动第四轮民办中小学特色学校、优质园创建工作,支持民办高中特色多元发展。研制《关于加强新时代上海民办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召开全市民办中小学教师队伍工作会议,推进“民优计划”项目,督促各区、校落实民办学校教师年金制度。

17.做好中学民族班教育工作。指导中学民族班各办班校全面做好各项学生工作,加强对民族班教师的关心关怀。挖掘本市中学民族班各办班校好的做法和经验,因地制宜推进本市中学民族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

三、深化课程教学改革,提升基础教育办学质量

18.深化“双新”课程教学实施。开展第二批高中“双新”项目区、校中期评估,启动第一批结项总结,做好三批次研究指导工作,开展成果交流和联合教研展示。印发《义务教育课程实施办法》,启动义务教育“双新”实施与研究项目,推进义务教育教学改革实验区、实验校建设。开展第四轮上海市提升中小学(幼儿园)课程领导力行动研究项目,推进高中、初中、小学跨校深度研修活动。实施义务教育项目化学习,建设覆盖各年级和各学科的典型案例库。实施小学低年级主题式综合活动课程,指导区、校因地因校实践探索,促进幼小科学衔接。健全优秀教学成果的孵化培育和推广应用工作机制。完成义务教育非统编教材配套培训资源建设,分类、分阶段开展培训工作。编制《学科单元实施与教学要点指引》等教学指导文本,在跨年级新旧教材衔接等方面提供教研支撑。

19.推进中小学数字化转型。实施《上海市中小学教学数字化转型三年攻关行动方案(2022-2024学年)》,优化升级数字教学系统和“三个助手”。扩大中小学试点范围,建设整体试验样板校。依托“定向众筹”与“季赛征集”相结合的方式,提高教师参与资源建设的积极性,增加优质资源数量,解决内容瓶颈问题。组织各区、各学科开展教学数字化转型成果交流展示,总结提炼教与学方式变革新样态。开展基础教育精品课评审,发挥市级精品课的示范辐射作用。做好全国基础教育管理服务平台应用工作。改善教育数字化转型基础保障环境,推进区、校提升网络出口带宽,达到“万兆到校、千兆到班、生均1M”标准,确保支撑常态化数字教学,多措并举配齐信息化教学终端。

20.强化教研队伍建设。健全市、区、校三级教研联动机制,按照国家课程方案配足配齐全学段全学科专职教研员,健全综合教研员队伍,聚焦“五育”并举、“双新”实施、巩固“双减”、心理健康教育、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教学质量评价、教学数字化应用等重点研究工作,组织实施课程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完善教研员培养体系,组织专项培训,强化教研员对教学实施的研究、指导能力。创新教研工作方式,深入教学一线开展研究,完善“大兵团”“共同体”协同攻关的行动范式,做实校本教研,推动市区、区校、区域之间协同教研。强化行政主导,探索教师和教研员任职的“旋转门”制度。

21.完善中小学教材建设管理。推进本市义务教育五四学制国家课程非统编教材编制,做好相关学科教材配套练习部分、综合活动手册等编制与审核工作。配合国家做好统编三科教材使用监测工作。完成本市普通高中课程实施与教材使用监测工作。研制本市中小学课程实施与教材使用监测指标,编制监测工具。启动义务教育课程实施与教材使用监测工作。

22.深化拔尖创新人才早期培养。加快能力培养导向的育人方式转变,推进项目化、探究式、互动性教学实践,完善新型学习环境建设,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强化教师跨学科综合教学和实验教学能力,遴选推广一批跨学科综合性实践性教学优秀案例。完善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和机制建设,组织开展市、区教育部门、中小学校、高校等多方协同的拔尖创新人才早期培养课题研究和试点,推进未来科创学校建设。推进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基地建设,适应创新人才培养需求。开展人工智能赋能基础教育创新人才培养专项调研,推动“三个助手”和“学生综评系统MOORS”等项目对学生创新思维、批判性思维和逻辑思维的培养和评估。

23.完成“双减”重点任务。强化学校主阵地作用,推进教学评一体化背景下中小学高质量作业建设基地校建设,促进作业减量提质。开展义务教育学生课后服务调研、优秀案例展示活动,宣传推广典型经验,研制优化课后服务管理、提高课后服务育人质量的政策,提升课后育人水平。优化联合审批机制,推进联评联审,加快体育类、科技类、艺术类等非学科类培训机构审批工作。统筹协调相关职能部门和街镇,落实属地管理职责,强化网格化管理。研究创新培训机构预收费监管机制,优化执法衔接。“由点及面”推进完善政府信用体系和行业信用评价相衔接的培训行业信用体系建设。

四、完善招考改革和督导评价,促进学生全面健康成长

24.做好学前教育入园招生工作。做好适龄幼儿入园信息登记及报名平台相关工作,保障2024年适龄幼儿入园信息登记和入园报名全程网办。

25.开展义务教育招生。制定2024年本市义务教育学校招生入学工作的实施意见,优化完善义务教育入学报名系统,指导各区稳妥有序开展招生入学工作。

26.推进中招评价改革。推进本市中招改革政策落实落地,优化调整中招改革方案。深化探索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相关工作,激发学校办学活力,体现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导向。加强考试命题管理,推进优化初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组考工作。

27.深化基础教育评价改革。探索综合素质评价信息在学校日常教育教学中的应用途径和方式,强化数字化转型背景下的评价技术研究,发挥其在破除“唯分数论”上的独特价值与作用。推进“绿色指标”3.0版监测工作,开展初中教育质量测评。做好2024年国家义务教育质量和高中教育质量监测工作,强化监测结果有效应用机制。

28.加强教育督导工作。强化督政引领功能,推进区政府依法履行教育职责评价年度监测工作,优化监测指标和数据采集,加强结果运用。推进县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县域学前普及普惠创建工作,开展省级督导评估,深化区域发展状况监测,指导各区补短板、增资源、强保障。结合各区域特征深化基础教育督学工作,围绕改革发展重点难点,开展若干专项督导,探索开展市实验性示范性高中高质量发展督导评估。强化教育督导保障,推进督导队伍建设,开展督学资格人员培训,完成督学换届工作,优化上海教育督查工作平台。

五、增强综合治理能级,提升基础教育对外影响力

29.推进五个新城教育资源建设。落实《“十四五”新城教育资源布局规划建设方案》,指导五个新城年度重大建设项目的推进,开展过程性跟踪与评估,新建26所中小学、幼儿园。配合编制2024年度新城发展行动方案,推动近期攻坚突破和长远统筹谋划有机衔接,聚焦突出问题,深入开展调研,集聚优质资源,努力提高新城基础教育水平和公共服务品质。

30.推进长三角基础教育协同发展。开展2024年长三角教育现代化监测评估数据采集和抽样调查,配合做好上一年度评估报告的分析反馈工作。实施并动态监测2024年长三角教育协同发展项目。依托上海市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优化完善长三角地区优质资源共建共享平台。加强长三角地区教师队伍建设交流合作。承办第13届长三角地区中小学班主任基本功大赛。举办长三角基础教育课程与教学改革论坛。举办长三角民办中小学校长(书记)研修班。

31.深化基础教育对口支援与合作交流。优化基础教育领域学校结对帮扶模式,开展教育教学、教研科研、学校管理、人才培养等方面的学习交流,选派新一批“组团式”帮扶教师,加强对口地区中小学校长和骨干教师来沪培训跟岗挂职。深化与兄弟省市的合作交流,学习先进经验与有效做法,提升业务能力和工作水平。

32.推进对外交流与合作。做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一类中心落驻相关工作。推进新一轮港澳交流合作机制,发挥“港澳姊妹校”平台作用,推动与香港大学合作事项落实落地。扩大各类中外人文交流,调研基础教育领域国际交流情况,启动家门口学校国际交流促进计划,重点落实中美青少年交流任务。优化完善外籍学生就读服务体系,研制外籍人员子女学校管理办法和五年发展规划,在浦东新区和静安区率先探索相对集中招收外国学生就读新机制。启动实施基础教育阶段关键语种人才早期培养,构建多语种复合型人才大中小学贯通培养模式。

六、加强各类支持保障,健全家校社协同育人

33.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推进实施国家基础教育教师队伍建设改革试点,逐步扩大试点范围。弘扬教育家精神,选树优秀教师典型,评选推荐全国模范教师、全国优秀教师和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候选对象,推选“全国教书育人楷模”、上海市“四有”好教师(教书育人楷模),结合第40个教师节开展学习宣传活动。实施东方英才计划教师项目、领军项目等各级各类人才计划,面向基础教育领域,选拔培养造就一批长期从事一线教学工作、德才兼备、示范引领作用显著的高层次基础教育人才。开展基础教育教师能力提升项目和上海市名师名校长培养工程(第五期)。推进中小学教师高级职称评审权下放,开展特级校长评审和中小学正高级教师职称评审,推进中小学教师合理有序流动,指导各区进一步优化中小学岗位设置与管理,完善教师工资收入保障机制。

34.落实教育经费保障。保障财政教育经费投入,开展基础教育财政经费投入政策调研,研究完善本市公办义务教育学校生均公用经费基本标准,优化基础教育财政经费保障机制,完善民办中小学收费政策。贯彻落实《上海市教育系统内部审计工作规定》,推进审计全覆盖,加强审计整改督促检查力度,保障国家重大政策措施落地生根。开展基础教育内部审计评价,加强内审机构队伍建设,形成常态长效监督合力。

35.加强基础教育装备工作。根据义务教育“新五项标准”三年实施项目规划,按时保质保量完成项目建设,定期组织交流,加强督促指导。开展第二批义务教育学校“普通教室和跨学科综合学习空间”建设与应用特色案例的征集、评选和宣传。按照义务教育“双新”教材使用进程,推动相关学科段教学仪器配备目录的研制、审读、宣贯和培训工作。加强教育装备产品质量管理,做好中小学校服日常管理工作,完善区域教育装备管理工作调研评估常态机制。

36.完善语言文字服务体系。开展语言文字规范化水平监测行动,做好新办学校语言文字规范化达标建设与验收工作,开展各区中小幼学校语言文字工作达标建设情况市级随机抽查。实施“经典润乡土”系列活动,推进乡村语言文字高质量发展试点建设。组织全国推广普通话宣传周和中华经典诵写讲大赛(上海赛区)系列比赛等活动。

37.推进未成年人学校保护工作。制作播出公共安全教育开学第一课等专题教育片,开展公共安全教育教研及师资培训。推进本市中小学幼儿园视频监控全覆盖建设,开展安全管理工作飞行检查。实施学生交通安全提升行动计划,完善优化校车安全管理。启动上海未成年人学校保护三年专项工作(2024-2026年),研制建设指南、读本手册,开展分层分类培训。研制上海市专门教育研究与评估中心五年工作规划,启动丛书编撰,研制评估标准及管理文件。出台学生欺凌综合治理指引性文件。加强未成年学生法治教育和禁毒教育。

38.加强儿童友好学校建设。落实《上海市儿童友好学校建设实施方案》,推进儿童友好学校试点校建设,完成首批50所儿童友好学校试点校建设任务。开展儿童友好学校典型案例征集并多渠道宣传。

39.做好学校卫生工作。指导各区做好各项传染病防控和应急处置。加强市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技术支持基地建设,加大宣传教育力度。通过推进校(园)长集中用餐陪餐制度、市学校食品安全管理平台和“明厨亮灶”建设等措施,加强学校食品安全日常监管,提升营养健康服务质量。落实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卫生与健康教育工作意见。开展健康宣教,推进中小学饮食健康教育工作。

40.加强学校后勤保障和生态文明建设。贯彻落实《全面推进基础教育后勤现代化建设的意见》。试点推动学校食材集约配送和标准化食堂建设,推进中小学“六T”食堂、宿舍创建评价试点。提升后勤领域信息化工作水平。开展后勤领域课题研究。推动后勤领域劳动教育探索和实践。推动学校绿色低碳循环发展。发布《上海市中小学建筑合理用能指南》。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学校创建,完成不低于15%创建指标。开展第二轮绿色学校创建和第一轮绿色学校复评。推进无废校园创建工作。召开第六届学生生态环保节和生态文明教育论坛,开展学生绿色“碳”索营活动和第三届青少年“双碳”方案提案大赛。探索开发生态文明线上教育数字资源。创新垃圾分类、爱粮节粮、限塑减塑等宣传教育手段。

41.落实普法教育和依法治教工作。学习宣传习近平法治思想,按照教育部全国学生“学宪法 讲宪法”活动部署开展有关工作。开展“移动的法治思政课”——送法进校园活动,开展法治征文、演讲、知识竞赛、辩论赛等各类青少年普法活动。统筹推进《上海市中小学校外实践教育促进规定》正式立法工作。推动新一轮依法治校示范校创建工作。开展中小学校章程修订和实施监督工作。推进中小学校外兼职法治副校长制度,开展中小学法治课教师培训。做好教育规范收费检查和指导工作。

42.深化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机制。加强家庭教育指导服务,开展中小幼家庭教育指导骨干教师培训,建设好家庭教育指导服务平台,推送优质指导资源。推进家庭教育指导名师工作室建设。举行家庭教育工作示范校展示交流活动,开展家长学校规范化建设行动。用好用活上海红色文化和改革开放伟大实践资源,构建不同主题类场馆基地课程及资源链,打造“行走的思政课堂”,形成一批具有创新性、示范性和引领性的现场教学实景课堂,为学生参与社会实践、志愿服务、公益劳动提供有力支撑。

责任编辑: 陆芸

2023年上海市民终身学习人文行走网上学习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