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安中学唐怡莹:将教材融入新时代中国这本“大书”
上海长宁教育 唐怡莹 2024-03-12 13:25:45
为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特别是在2019年3月18日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以座谈会召开五周年为新的契机,全面总结思政课建设的成效经验,营造全党全社会努力办好思政课、教师认真讲好思政课、学生积极学好思政课的良好氛围,上海长宁教育推出系列报道,生动展现思政课建设取得的长足进步和显著成效。
本篇介绍获得全国中小学思政教师教学基本功展示交流活动典型经验,来自上海市延安中学唐怡莹老师的获奖案例。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唐】李白《行路难》
这句诗最能体现我在准备第二届全国中小学思政课教师教学基本功展示交流活动的心境,在专家参与的研训一体中,我感到自己在不断发现自我,超越自我,也越来越趋近理想思政课的彼岸。
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
努力上出思政课综合探究的味道
将探究活动与深度学习相融合
岁序更替,华章日新。时光带着希望,迎来新的征程。新的征程任重道远,新传统参观展馆的探究活动容易走马观花、流于形式,难以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在探究活动中,教师可以通过构建有逻辑的问题链引领探究活动,并通过探究任务单和推荐学生学习的资料包,促发学生深度学习,实现探究任务结构化,使学生探究活动与深度学习的过程相融合,赓续红色血脉,提升育人效能。
本次参赛课,课前教师引导学生根据历史或新闻照片,设置小组探究任务包和资料包,走进红色场馆。课堂上基于学生创造性的小组探究作品,提出探究问题,引发学生进一步开展课堂探究,实现学生对学科内容的回归与提升。学生通过课前和课堂探究“建党”“建国”“新征程”的相关情境,对学科知识达成了解、理解、应用和迁移,同时综合素养得以提升。
基于社会真情境
关注学生真问题、真困惑
本课基于不同历史时期我们所面临的真实问题,帮助学生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形成过程与发展。第二组在参观了钱学森旧居和钱学森图书馆后,有学生结合我国芯片研制的现实,提出了自己的困惑:“今天我们应该怎样应对科技卡脖子的挑战?”我鼓励学生将这一问题带回课堂供大家课堂讨论,并结合学生的留学选择,将“思想政治课堂育人任务的关键”落实于无形之中。关注学生的真实困惑和问题,才能点燃综合探究课的温度,引发学生共鸣。
激发真情感,交出真答卷
“余音绕梁三日,不绝于耳”,教师应持续关注探究活动的延展,抓住活动生成资源,形成教育契机。课后,我布置学生为当年渔阳里的新青年写一封信的作业。有学生写道“虽身处上海但原来我对你们并不够了解,今天来到你们曾经居住和学习的地方,一步步走近,一点点抬头,我感到自己与你们在不断接近,心中对你们的敬意愈发浓厚……我希望自己可以接过你们的接力棒,努力建功新时代!”跨越时空的对话,帮助学生认识到自己都是时代的答卷人,激发学生青年责任感。
课后,第三组学生也就探究中的困惑特意请教了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执行委员会的工作人员,并向工作人员提出了自己的想法和建议,得到了工作人员的好评。
带领学生来到水乡客厅进行社会调查,我的时政述评选择讲述从“水乡客厅”看中国式现代化的特征,帮助学生进一步从感性到理性,理解中国式现代化的道路。
在综合探究课中,思政教师应努力把思政小课堂向大思政课延伸拓展,把教材与新时代中国这本“大书”融为一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