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室在窗外”,种下一片绿,这所绿色学校的多彩课程培育生态小公民
上观新闻 龚洁芸 2024-03-11 09:39:59
教育不只是在课堂内,也可以走出课堂,在花园里、田地间“花式育人”。
春日融融,新绿初绽。中午,明媚的阳光里,打虎山路第一小学的学生们走出教室,亲手种下桂花树,走进学校的“摇篮农庄”,移植一盆小草莓,再给萝卜松松土,为青蒜除除草,忙得不亦乐乎。
在花园般的校园里,孩子们有自己的“生态教室”。
“绿色学校”春夏秋冬皆是景
打虎山路第一小学创办于1953年,校门口一棵75岁树龄的大树“爷爷”见证了学校这一路的成长和发展。
地面有草坪、地上有花朵、空中有绿树,屋顶有绿化的立体式的校园绿化环境,使整个校园春有碧草、夏有鲜花、秋有硕果、冬有绿叶,三季有花,四季常绿。从新的教学楼上俯瞰校园,每幢楼顶都铺满屋顶绿化;内庭曲径通幽,校园掩映在绿树间。露出的也是红绿相间的大操场。
打虎山路第一小学校长杨莉俊讲了这么一个故事:2007年学校翻新建新的教学楼,学校请来的设计师参照卫星定位图,以校园里的一草一木为“蓝本”,设计了错落有致的庭院式教学楼,既能巧妙连接在一起,又能最大程度保留校园内“上了年纪”的绿植。并且,教学楼都为低矮楼层设计,为的就是能让绿树“探出头”充分接受阳光的沐浴。如今,打一校园里有各种参天大树,还有柚子、李子、桔子、桃子等各种果树。
每年入学“第一课”,孩子们都会结伴在学校这个大“花园”里徜徉,熟悉这个校园里的每一角美景——这些年来,学校将人文校园、生态校园、艺术校园、创意校园的办学理念渗透在美丽的校园中。校园中每一物、每一景的布设,都是由学校从孩子们的视角出发,精心布置的。全校师生还通过投票推荐,选出了富有学校文化特点的环境布置,形成打一“校园十景”:“摇篮艺术厅”、“校园雕塑群”、“摇篮场馆”、“摇篮画廊”、“摇篮庭院”、“雏鹰之家”、“空中景观走廊”、“绿色走道”、“科学家之路”和“桃李林”,都是孩子们在课余时间和同伴们赏花休息的好去处。
大厅、拐角、走廊、随处可见绿色,学校的苗木品种每年在增加,打一小学的校园里,处处都有绿树成荫,鸟语花香。这座花园式的学校因此获得了“国际生态绿旗学校”和“上海市绿色学校”的称号。
校园处处是育人课堂
给花园般的校园,种上一棵小树苗——这已成为打一小学每年的传统。今年种上的,是一棵桂花树。孩子们在老师们的带领下,齐聚“摇篮中庭”,共同种下象征着希望和成长的小树苗。孩子们在亲手培土、浇水、挂牌的过程中,既体验了劳动的乐趣,又深刻领悟到大自然与生态环境的重要性。
操场一角的“摇篮农庄”迎来了一场别开生面的移植活动。孩子们在“庄主”老师的带领下,学习了草莓的生长习性和移栽技巧,也了解了农庄内各种蔬菜的生长奥秘。
校园处处是课堂。绿色校园中,打一“十景”里,各种生态课程和文化活动轮番上演,学校的每一处,都记录着孩子们学习、成长的过程。
春天种玉米,夏天种白菜,秋天种香菜,冬天种上海青......自运行以来,“摇篮农庄”成为了孩子们体验劳动的“小天地”:每天中午,孩子们就会来到这里,给农作物除草、施肥,细心呵护。“摇篮农庄”是打虎山路第一小学的特色科技实践活动,让学生在课业之余,成为田间主角,通过劳动体验种植活动,感受劳动的快乐、辛苦及生活的乐趣,既可以培养孩子的综合劳动技能和观察能力,也可以让他们在实际操作中体验农民的辛苦,从小养成爱劳动、尊重他人劳动成果的好习惯。不仅有“摇篮农庄”让孩子们体验耕作劳动的乐趣,学校还有“摇篮艺术厅”的手绘明信片送祝福、“我爱校园”亲子游等活动,在学生心中撒播“文明、友善、勤劳”的种子。
五月份,桃李林迎来了收获的季节,学校一年一度的“学生草地音乐会”在这里举行,师生们围坐在密实的草地上,就着绿意,沐浴着阳光,聆听音乐,一堂与众不同的艺术培养课程就此展开;“摇篮中庭”,便是“才艺春秋秀”的舞台,孩子们在这里展示十八般武艺,迎来阵阵热烈的掌声……
杨莉俊告诉记者,学校致力于将环境、课程和校园文化建设融合在一起,创建“人文校园”,“校园处处都能育人,孩子们到校园中学习知识、探索未知,体验劳动乐趣。这些都是他们最爱的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