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
优质均衡再提速 特色多样再推进 “双新”实施再深化 数字赋能再升级

2024年上海基础教育:扩优提质,未来可期!

上海教育新闻网     2024-02-19 12:37:45

今天是上海中小学春季新学期开学日。展望 2024年 ,上海基础教育在扩优提质方面将有更多新期待。全市将进一步加强市区联动,统筹推进公办初中强校工程、新优质学校高质量发展引领计划、城乡学校携手共进计划、普通高中高质量发展行动等工作,进一步深化“双新”课程教学实施和中小学数字化转型,全面实施义务教育项目化学习。同时,全市今年将新开办约40所中小学(义务教育阶段,含新建分校和扩增学段),特别是“五个新城”等人口导入地区,将通过新建、迁建、改扩建等方式进一步扩优提质。

优质均衡,义务教育发展再提速

2023年,作为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先行创建区,黄浦、长宁、普陀、杨浦、嘉定、奉贤等6个区接受了国家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实地验收。近年来依托上海教育综合改革实验区建设,各区着力促进义务教育强基础、抬底部、创特色、扬优势,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领导,持续加大财政保障水平,提升教师队伍能力,积极推进数字化赋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今年其他10个区将全力争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区,上海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水平将进一步提升,家门口的好学校将越来越多。据初步统计,预计今年秋季学期,全市将新增一年级学位约7000个、六年级学位约10000个,届时市民将能够享有更充分的优质教育资源。

项目化学习将覆盖所有义务教育学校。2023年市教委出台了《关于实施项目化学习推动义务教育育人方式改革的指导意见》,以活动项目、学科项目和跨学科项目等为载体,改变教与学的方式,着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2024年,推动所有义务教育学校实施项目化学习,并基本建成覆盖各年级和各学科的项目化学习典型案例库。各区已结合区域特点,形成了区域项目化学习实施方案。比如,闵行区聚焦探索基于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活动项目化学习、基于学科课程标准的学科项目化学习、着力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综合实践能力的跨学科项目化学习,细化工作目标,以点带面推进。学校也积极推进项目化学习实践。比如,徐汇区西位实验小学将项目化学习作为推动学校“高起点办学、高品位育人”的抓手,围绕国家程实施中跨学科项目化学习“如何跨”的现实问题,形成了“顶层设计”孕育“跨”、“学科融合”形成“跨”、“重构时空”促成“跨”、“培育种子”保障“跨”四位一体的跨学科项目化学习实践路径。

image.png 

徐汇区西位实验小学《萌虫旅社》

虹口区第六中心小学开展了以“课间十分钟:我的活动我做主”为主题的数学学科项目,以驱动性问题“如何通过我们的努力来改变课间十分钟”展开,学生们围绕问题自由组建学习团队,利用统计调查、计算等数学知识来深入探究,产生了课间活动调查表、活动形式方案等丰富成果。浦东新区唐镇中学以“桥梁建筑师”项目为例,教师将“改造曹家沟桥”作为驱动性问题,开展综合数学、物理、地理、劳动、信息技术学科的综合学科实践,学生充分利用学校创新实验室和校内外资源,通过实地测量、问卷访谈、查找资料,完成数学建模、搭建模型,经历了桥梁设计的全过程,培养了学科能力、工程思维、跨学科思维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image.png 

浦东新区唐镇中学学生在《桥梁设计师》项目实践中搭建模型

第三轮城乡学校携手共进计划将聚焦重点区域。为持续提升乡村教育质量,2021年起上海市实施第二轮城乡学校携手共进计划,覆盖郊区66所义务教育学校,其中精准托管38所、互助成长项目28所,经专家评估,优秀率超过70%。比如,闵行区浦汇小学与静安区教育学院附属学校深度合作,围绕静教院附校的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后‘茶馆式’教学”的辐射推广,双方每月进行3—4次的高频率线上线下城乡互动、数字化资源平台创生互动,聚焦课堂教学,共享最新研究成果、放大劳动教育特色等方式,助力浦汇小学打造“灵动课堂教学”。2023年两校双双获得全国教育科学规划2023年重点课题立项。上海理工大学附属储能中学通过成立专家团队进入崇明区崇东中学管理层,开展学校管理制度“立改废”,成立结对带教团队,驻校专家经常听课评课,开展作业批改的检查指导,打造品德高、业务精的师资队伍和有效的主题教研,促进了国家课程的高质量实施,学生、教师、家长对精准托管的满意度接近100%。今年上海将启动第三轮城乡学校携手共进计划,重点聚焦五个新城、南北转型战略承载区、崇明世界级生态岛的义务教育学校质量提升。

image.png

浦汇小学学生探究古法造纸的奥秘

新优质学校高质量发展引领计划阔步前进。2023年上海市教委出台《上海市新优质学校高质量发展引领计划》,聚焦家门口普通公办学校高质量发展,坚持回归教育本原,通过3-5年的努力,培育一批发挥明显价值引领作用和办学示范效应的新优质项目校,树立新时代家门口好学校的价值标杆。上海新优质学校市级项目校将在以往基础上扩大到150所左右,力争到2026年扩大到200所。

如今,越来越多新优质项目校积极探索实践,努力成就每一位师生。崇明区裕安小学坐落于陈家镇,以“让学校成为师生诗意生长的地方”为办学理念,致力于将学校打造成学生喜爱、教师热爱、家长关爱的师生共同成长的诗意、美好的田园。学校优化实施阅读、体育、劳动、艺术等课程,关注学生学习兴趣、自信心、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和教师的专业发展,已成为全国足球特色学校、上海市非遗项目(崇明山歌)传承基地。宝山区宝林路第三小学是一所“隐匿”在居民小区里的普通公办学校,致力于阅读特色的打造,将儿童文学作家请进校园。学校还通过阅读积极引导学生“读天气”“读美食”“读生活”,从阅读中去“看世界”。学校推出“小远读书——聆听书中的二十四节气之音”的系列节目,带动全校学生一起阅读,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上海市梅园中学、上海市彭浦第四中学、宜川中学附属学校、上海市鲁迅初级中学、浦东新区进才实验中学南校、宝山区天馨学校、闵行区颛桥中学、金山区山阳小学、松江四中初级中学、嘉定区启良中学、上海政法学院附属青浦崧淀中学、奉贤区古华中学、崇明区庙镇学校等一批新加入的新优质学校市级项目校也在主动寻找学校新的增长点,实施符合新优质学校办学理念的创新引领项目,探索学校可持续发展的新路径。

image.png 

崇明区裕安小学学生山歌表演

image.png 

宝山区宝林路第三小学学生感受二十四节气韵味

第二轮公办初中强校工程扬帆起航。2018年以来,着眼于抬升底部,上海大力实施公办初中强校工程,遴选128所实验校进行重点建设,学校办学水平普遍提升。今年,上海市教委将着力实施第二轮公办初中强校工程,在总结第一轮强校工程经验基础上,聚焦新一批79所实验校质量提升,加强专业支持服务,打造优质师资团队,改革学校育人方式,全面提高育人质量。除了要配备1名市级名校长(含特级校长、“双名工程”名校长培养对象)、2名名师(含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双名工程”名师培养对象)、3位指导专家外,突出强调激发学校办学内在活力,加强“实验校”年级组、教研组、备课组建设,提高教师实施新课程的能力和水平;优先将“实验校”纳入教学数字化转型试点校,创新备课、教学、作业等教育场景,促使数据驱动的因材施教更加常态化、教学方式更加智能化;实施“绿色指标”助力“强校工程”计划,发挥评价的分析、改进和促进提升功能,推动“实验校”健全以校为本的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各区已完成79所实验校强校三年发展规划。

位于华新镇的青浦区凤溪中学按照义务教育新课程方案,重构学校课程实施方案,锚定“强课堂”和“强作业”,聚焦大单元教学设计,通过课堂增效和作业研究,落实教学“五环节”,探索项目化与跨学科主题学习,提高校本研修实效,努力实现各学科教学质量稳中有进,促进学生核心素养整体提升。

image.png 

青浦区凤溪中学开展学生武术操评比活动

2023年2月,位于松江区车墩镇的华阳桥学校更名为上海戏剧学院附属松江实验学校,以“强校工程”建设为契机,不断创新学校发展新方式,入选上海市中小学教学数字化转型整体样板校,正以常态化应用助推教与学方式有效转变。同时,“强校工程”助推学校在师资队伍建设和课程建设上“双发力”,开设了18个艺术活动类项目,在传统文化中涵育学生个性发展。

image.png 

上戏附属松江实验学校学子体验越剧魅力

特色多样,持续推进普通高中高质量发展

近年来,上海不断加强顶层设计,以推动全市高中高质量发展为动力,以持续推进本市特色普通高中创建工作为抓手,持续推进上海高中特色多样化发展。截至目前,本市共命名了19所上海市特色普通高中,培育了90所市区两级项目学校,带动了全市1/3的高中特色办学,普通高中各美其美、多样化发展的地区生态开始显现。

在推动高中特色多样发展的进程中,本市着力把特色高中建设放在一般普通高中优质发展大背景下,探索学校在分层格局之下以特色优质发展带动品质提高、实现超越的政策、机制和策略,进而总结一般普通高中破局提升的可行道路和行动,为大面积推动普通高中办学育人改革提供新方案。如曹杨中学以环境素养培育为特色,以现代环保技术为实践工具,以“天人合一”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理论基石,着力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家国情怀,学校率先创建成为上海市第一所特色普通高中。又如华东师范大学附属枫泾中学以金山农民画为根基,不断拓展以美术为主体的美育教育,培养了一大批具有美术特长、具备美育素养的人才,把普通生源培养得“不普通”。

image.png 

曹杨中学同学在校内人工湿地进行科学研究

image.png

华东师范大学附属枫泾中学同学研习绘画

image.png

上海海事大学附属北蔡高级中学同学模拟驾驶

image.png

上海师范大学附属罗店中学学生交响乐团演出

2024年,本市将继续深入推进特色普通高中建设,以普通高中特色多样发展促进高质量发展,为本市普通高中进一步扩优提质提供助力。

项目引领,深化新课程新教材实施

自2020年起,以教育部普通高中“双新”实施国家级示范区和示范校建设工作为引领,上海同步启动了本市“双新”实施研究与实践项目,遴选8个项目区和120所项目校,采用项目化方式推进重难点问题研究与实践,探索有效推进“双新”实施工作的实践路径。2023年,市教委组织8场深度研修活动、9次全学科入校调研指导、33次市区协同教研,梳理与提炼高中“双新”实施阶段性实践成果。黄浦、杨浦等区以及曹杨二中、位育中学、松江二中、上外附中等学校相继组织成果展示,相关经验得到辐射推广。

例如,位育中学开展“‘芯片教育’课程的开发与实践研究”,聚焦为国家培养科技创新人才,梳理芯片科技教育与本校科技特长学生培养之间的关系,深挖学校所在社区的资源优势,广泛合作校外芯片科技教育基地,组建学科教师和校外科学家构成的导师团队,持续推进芯片科技教育实验室的创建,以及“芯片科技教育”通识、选修、专项、线上慕课等四类课程的资源库建设。崇明中学实施“双新课程背景下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发与实践 ——以‘崇明百里行’为例”,以“三生”为特色对远郊高中以“生趣”导向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进行复盘,充分挖掘与整合原有课程资源,融入“双新”理念,探索构建出融合国家课程和校本特色课程的可视化课程系统,保障学校育人目标、教学实践的一致性。

image.png 

位育中学开展“芯片教育”课程

image.png 

崇明中学“崇明百里行”综合实践

2024年,市教委将在全面深化普通高中“双新”实施基础上,结合国家义务教育教学改革实验区、实验校的建设要求,重点在课程方案转化落地、课堂教学方式变革、数字化转型赋能、新旧教材教学衔接、教研专业支撑、教师队伍建设等方面开展攻关研究,启动义务教育“双新”实施研究与实践项目,高质量推进“双新”实施,落实学生核心素养培育。

创新赋能,积极推进中小学数字化转型

2022年以来,上海市积极推进中小学教学数字化转型,适应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要,满足人民群众对于公平而有质量教育的期盼。依托上海智慧教育平台,建设中小学数字教学系统,研发备课助手、教学助手以及作业辅导助手(简称“三个助手”),融入数字教材、“空中课堂”视频课等优质资源,努力创新教学场景示范应用。目前,26个学科段已经建成上线2168课时13458个资源,累计编制了24753套配有学习指导的配套练习与跟进练习,较好地满足了教育教学需要。

同时,为保障基础环境,市教委会同相关部门,敦促运营商优化技术,根据区、校需求制定校园网络升级方案。通过专项经费投入、生均公用经费使用等途径,探索配置终端的有效办法。如:青浦区确保经费投入,建设数字化专属通道,具备独立宽带出口、专用无线设备、升级安全防护等举措。上海市闸北第八中学等学校实现每位学生都拥有学习终端设备,上海市曲阳第四小学也为3-5年级每位学生配备了学习终端设备。

为推进教育数字化转型,市、区教研、师训、信息化等部门密切配合,强化实践推进,加强业务指导,仅市级层面就组织了近100场各类培训、展示、研讨活动。如:徐汇区创设作业应用、大单元教学等10个新型教与学应用场景,通过技术智能分析学生的学情,重现学生思维过程,激发学生深度思维,增强教师大规模实施因材施教的能力。宝山区聚焦优质资源建设、智适应学习系统研究、智慧同侪课堂建设、教师数字画像研究等,创新协同推进机制,推动数据驱动的教学改进、智能教学的流程再造、技术赋能的生涯发展,助力实现更高水平的优质均衡。静安区确立“数字加持、教学相长、众行致远”的区域愿景,以项目化运作促进团队协作,使得教研由层级逐步转向扁平,课堂显现优化组织方式、共享学习数据、突出关键能力培育、促进个性化教学的特征。

image.png 

青浦区教师进修学院附属中学师生使用教学助手在数学课上有效互动

image.png

上海市宝山中学学生借助学科互动工具搭建结构模型

上海还积极采用“面上拓展”与“点上深化”相结合的策略,逐步深化推进教学数字化转型。在全市范围内,已有590所学校、7691位教师,95109位学生使用“三个助手”开展教学实践。此外,全市建设35所上海市中小学教学数字化转型整体试验样板校,其中包括18所初中薄弱学校。上海将不断完善推进机制,加强“三个助手”的常态应用,促进薄弱学校的跨越式发展,更好地发挥数字化对于基础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价值。

2024年,上海市将继续扩大中小学试点范围,建设整体试验样板校。通过积极探索教学资源优选机制,增加优质资源供给;加强理念引领与需求驱动结合,持续优化升级教学系统与“三个助手”,保障环境与实践推进相结合,总结提炼数字化课程环境下的教学方式变革新样态,切实发挥数字化赋能基础教育教学主阵地应有作用。

编辑 陆芸



责任编辑: 陆芸

2023年上海市民终身学习人文行走网上学习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