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

数字教育 引领未来|上海高校这样推进智慧校园建设

上海市教委政务微信“上海教育”     2024-02-19 10:50:50

近日,2024世界数字教育大会在上海圆满落幕。会上,来自世界各地的代表们聚焦“数字教育:应用、共享、创新”主题,广泛深入交流研讨,加强经验互学互鉴。在教育数字化的探索中,作为全国首个教育数字化转型试点区,上海各高校积极探索、创新实践。今天,和小育一起来看上海高校在服务师生和社会、建设智慧校园方面的有益尝试——

复旦大学:师生急难愁盼“马上办”

2023年,复旦大学在深入开展“切问近思”大调研工作中充分利用数字化手段,应“师生所呼”解“急难愁盼”,积极落实民生实事“马上办”项目。

通过"师生数据一表通"项目,建立了学校各部门和师生个人的数据维护门户,减少重复填报,使近4000多名教职工能够选择权威论文数据并实现自动填报。

推进服务移动化建设,学校已上线学工、研究生、本科生学籍异动等移动端,共涉及近40项服务,还上线了学术成果统一认领平台移动端,共有4000多名教职工认领了15万余篇论文和2000多本图书。

学校积极响应师生场馆预约需求,将线下场地预约审核流程搬至线上,整合全校资源打造校园文化场馆预约专题,截至目前共有3538人次通过专题进入各类场馆预约服务。


上海交通大学:服务至上、应用导向,提升校园智慧化水平

上海交通大学自主研发“交我办”APP,汇集各类办事事项和应用62类852个,活跃用户近7万人,2023年完成线上办事392万件,涉及流转环节1100万个。“交我办”中的“思源码”则集成了身份、支付、门禁等功能,在师生进校、食堂就餐、图书借阅等数十个场景实现了一“码”畅行。同时,学校完善数字签章平台,实现电子成绩单、在读证明、合同签署等无纸化办理和安全可信验证,并建立生活服务反馈平台,受理师生各类诉求4.7万件,推动相关职能部门快速解决,进一步提升师生满意度。

学校研发院系管理系统和新一代数据共享交换平台,实现各类数据的规范管理、互联互通和安全共享。据悉,通过校院两级师资资源、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等45个维度的数据汇总、可视化展示和趋势对比分析,系统为学校和学院提供全面、准确和及时的统计数据和报表,辅助校院两级的管理决策。教书育人分析围绕本科生教学、课程等开展数据分析;科研大数据分析支持科研收入、科研成果和社会效益的实时分析;线上考核支持39类近90余种考核表定量数据自动获取。学校还进一步完善学生数据归集,涵盖招生、入学、在校和毕业等环节,为“一人一案”个性化培养和管理提供坚实数据支持。

同济大学:探索建立智慧教学数字化生态体系

近年来,同济大学持续推进智慧教学物理空间建设。经过多年实践,同济大学已建成智慧教室311间,占全校公共教室总数的70%,全面覆盖了线上线下融合教学、常态化录播、教学数据自动化采集等功能。上线公共教室智慧化运维平台2.0,实现公共教室可监控、可管控、可反馈、可跟踪的“一网统管”。

学校积极探索AI赋能的课堂教学质量智能融合评价体系,促进教学督导工作由经验驱动向数据驱动的数字化转型。依托同济大学AI中台,在实践中逐步形成了“人工+智能”融合的智能评价模式,构建了主观客观相结合、定性定量相耦合的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目前已针对四平路校区教学南楼72间智慧教室常态化开展智慧教学分析200余天。

从零星建设的线上教学平台,到数据互通的线上教学平台体系,再到逐渐形成智慧教学数字化生态体系,同济大学不断地从教学数据中挖掘、获取“知识”,保证了教学模式革新的科学性、系统性和先进性,在知识图谱、数字教材等场景中积极寻求教育数字化转型的模式突破、技术突破和应用突破。

东华大学:打造智慧教育新生态

东华大学积极推进学校公共数据平台建设,夯实智慧教学基础建设,实施未来学习中心建设。DHU智慧学习中心已启用数年,图书馆完成数据中心云平台建设,保障信息系统和中外文80余个数据库全方位资源服务,提供国家知识产权和查新与参考咨询专业化学科服务。

学校深入推进虚拟教研室建设,获批3个教育部虚拟教研室建设试点,其中“纺织材料学”入选虚拟教研室试点建设典型名单。依托管理决策国家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开展了线上线下教学与竞赛相结合。同时,学校建有67门在线开放专业课程、18门在线通识课,在MOOC平台建有10门优质在线课程,其中3门课程为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400余位教师使用“雨课堂”,课程云录播实现在线直播及点播功能。

通过线上平台,学校积极探索智慧评价和智慧管理,将社会实践、志愿服务认定、社团活动、学生讲座审批等流程智能化,客观记录学生表现并将其作为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重要内容。教师可以在“DHU智慧学习中心”根据学生在线学习记录、互动表现和平时测试成绩,加强过程性评价,更准确地掌握学生学习进度和效果。目前,学校学籍管理、教学大纲、培养方案、课程安排、选课、成绩管理、质量监控等教学管理全过程均已在教务系统实现线上管理。

上海财经大学:以数字技术赋能教师教学发展

上海财经大学为推动教师主动适应数字化变革、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发展,积极有效开展教育教学,加强了教师教学智慧设备应用、信息化素养提升、在线课程建设、基于智能化教学环境的教学设计及实施等培训模块建设,推进了数字技术深度融入教育教学的全过程,以数字化转型赋能学校教育教学高质量发展。学校目前已建成智慧教室137间,满足了广大教师互动教学、小组讨论协作教学和网络远程互动教学的需要。

为普及与提升教师使用智慧教室的技能,学校教师教学发展中心自2021年开始,定期推出“智慧教室应用工作坊”,以集训与考核的方式,让教师切身体会应用智慧教室进行教学带来的教学转变,截至目前,学校开展了近30场关于依托智慧教室进行智慧化教学的系列培训,覆盖教师1000多人次。为进一步促进教师数字素养提升,助力教学名师培养和金课打造,推动混合式教学的创新发展,学校举办了多期“基于FD-QM标准的在线课程建设及应用”工作坊。学校教师积极参与学习研讨,先后有52名教师完成了工作坊的全部任务并顺利结业,这批教师正在学校各个教学单位的教师教学培训与教学基层组织中发挥着良好的辐射和示范作用。

此外,学校还开发了面向全校教职工的“教师培训系统”,集成了教师培训活动的发布、报名、考勤、考核、研修学分统计与培训档案生成等诸多功能,为学校建立教师学习与研修的精准画像提供了较好的数字化条件。

上海理工大学:细化校园治理“颗粒度”

近年来,上海理工大学聚焦创新理念引领,探索数字化转型之路,全力建设“全数字化智能大学”。学校通过“一表通”“个人档案”“蒲公英”等数据工程,有效支撑多部门的数据贯通,形成服务“个性化”、管理“平台化”、数据“集中化”的创新性服务体验,在业务协同和流程优化中,让数据多跑腿、师生少跑腿。

另一方面,上理工积极探索智慧教育创新研究和示范,建设基于“平台+资源+服务”三位一体的“一网畅学”平台建设。学校已建成普及型、互动型、裸眼3D等200余间智慧教室,实现智慧教学环境的整体改造;将传统的课堂式教学与线上教学平台相结合,支持师生开展精品直播课堂、校际共享课堂、虚仿特色课堂、跨校区同步课堂等特色教学活动;围绕“课前—课中—课后”全教学场景,建设教学服务“云平台”,加强教学过程管理,为师生提供多元化增值性评价。经过四年的摸索,“一网畅学”的实质性应用效果已经呈现:一网平台建成总课程数2.7万门,服务师生3.8万人次,近3年平台总访问量超9千万人次,最高单日访问量50万人次。

上海音乐学院:一码畅游,打造校园新体验

上海音乐学院以“一码畅游”推进数字化校园建设,通过优化校园卡功能,构建师生、校友、市民等多维一体,创新赋能城市更新,打造智慧化的开放空间,为“开放校园”实现更加科学化、人性化管理服务。

2022年,学校推出“音福卡”,将刷码、移动支付体验充分融合,消除了携带物理卡片的不便,使得师生可以真正“一部手机走遍校园”。目前,“一码畅游”为师生校园生活带来了全方位的便利,已在楼宇空间管理、食堂消费、图书借阅、校内消费、城市服务等多方面实现数字化转型。

在服务人民城市方面,学校也依托数字化手段,推动预约“一体化”的功能,将参观校园、展览参观等融为一体,加强安全文明管理保障,更好服务社会。自2023年10月11日上音歌剧院日常开放以来,共接待5525人次参观,开放演出55场次,现场观众41156人次。今年元旦,学校汾阳校区正式对外开放,推出三项精品展,讲好“红色、海派、江南”音乐文化故事。1月1日以来,进校参观已近万人次。

上海海洋大学:以数字化生态,促人才培养转型发展

上海海洋大学积极探索基于成果导向教育理念的人才培养一体化平台的建设,于2023年底完成平台的部署和上线。一体化平台通过深度融合专业认证、课程教学、基于成果导向理念的数字化考核、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估,通过智能化手段形成新型的一体化系统,进一步完善学校质量保障体系建设,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平台应用知识图谱创新教学方式,为学生提供更多信息及学习资源,打破传统知识壁垒。构建全面知识体系,形成清晰的课程知识点脉络及资源归纳,实现了教学资源数智化,教学管理精细化。

上海大学:“数智教育”的上大探索

上海大学聚焦学校改革发展和师生日益增长的数字化需求等问题,积极打造数字时代“上大特色”的高质量教育生态体系。

学校积极推进构建“一人一档”电子档案,将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的价值素养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能力评价范围;积极完善AI+教师智能教育体系,成为全国第二批人工智能助推教师队伍建设试点高校;积极推动数字化基础设施建设,建成四校区120公里“环状”互联的光纤网络;推进5G专网和IPv6大规模创新应用,打造数字孪生校园和数字大脑“四中心+”,多次举办线上数千人沉浸式国际竞赛和线上讲座。

此外,学校构建起“一数一源”大数据中心,实现对学校管理、教学、科研、服务等多维度数据的精准应用和集中管理。大数据平台打造多级“驾驶舱”应用场景,实现“双一流”学科动态监测、上海市高校分类评价,“以大数据赋能打造学校‘数治’新范式”案例,获2021年上海市教育评价改革优秀案例。

同时,围绕基于教育大模型的“一模通问”各类智能应用,上海大学全方位覆盖学校教学、科研以及校园生活等场景,进一步为学校数字化转型升级赋能;推动基于数字分身的学生3D身份系统,积极推进校园元宇宙数字身份的注册、识别、认证相关标准研究与元宇宙学习场景应用。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加强信息化建设 提升服务能级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的国家级实训示范中心信息化综合服务平台建设项目自2023年10月开始全面上线试运行。该项目包含身份识别设备、实训平台管理、实训教学管理、实训过程管理、实训项目管理、实训设备管理等业务模块。在服务上,该系统实现了对实训环节、实训过程、教学资料归档的统一管理,为学生提供了及时获取课程信息和查询成绩的移动端服务,并实现了对工程训练中心数百套设备的线上管理,同时为学生提供了借用设备的有效便捷的途径。实现了双创项目的过程管理信息化,提供了双创展示平台等。

在学生培养服务方面,学校积极建设学生一体化平台,提供了从迎新到离校的全过程管理。加强学生的第二课堂管理,依托“第二课堂管理”系统,对学生参与第二课堂活动进行记录、评价和认证,并生成“第二课堂成绩单”,全面提升大学生综合素质,有效衔接第一课堂,主动融入“大思政”工作体系和“三全育人”工作格局。

上海开放大学:以学习者为中心,符合成人智慧学习特色

上海开放大学聚焦智慧教学落地,以学习者为中心,构建了线上线下融合的智慧教学平台,提供个性化的智慧学习支持服务,打造混合弹性学习模式,提升教师智慧教学素养,走出了一条符合成人智慧学习特色的教育数字化转型之路。

通过构建线上线下空间融合的“一平台一空间”智慧教学平台,上海开放大学为学习者提供了泛在化的学习环境,实现了课内课外、远程现场、虚拟现实的无缝衔接。为了提供精准化个性化的智慧学习支持服务,上海开放大学有效融合了成熟移动化和先进智能化技术,实现数据全过程全方位采集、分析和即时反馈,促进学习者主动式、个性化学习。

素材由各高校提供

责任编辑: 陆芸

2023年上海市民终身学习人文行走网上学习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