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

寻找59条“龙”背后的文化故事,普陀学子与非遗传承人面对面

文汇网   张鹏   2024-02-02 13:02:40

undefined

走进普陀区青少年活动中心,59条造型奇妙、想象力十足的非遗“龙”展品让学生们连连赞叹:“原来龙的形象可以有这么多展示方式,我们国家的非遗技艺实在太美妙了!”今天,“龙的传人”——普陀学子庆新春传承非遗文化系列活动举行,本次活动以“龙的传人”为主题,集结了灯彩、花艺、年画、京剧、沪剧等18个非遗项目,采用作品展示、技艺展演、大师课堂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近距离了解非遗、感受非遗、研究非遗。

从大师展台中,发现风筝、年画、灯彩的发展历史、非遗传承人的匠心故事,找寻到非遗文化之“源”;从妙剪生花、春之花艺的各类造型中,感受到非遗文化之“美”;从乐乐陶陶、面塑传人的传神作品中,体悟到非遗文化之“趣”;在聆听大师课堂后,在繁花似锦的海派花艺中,领略到非遗文化之“韵”……“栩栩如生的艺术品背后是中华民族悠远绵长的传统文化,在学习制作的过程中既感受到了浓浓的年味,也体会到了艺术的魅力,让我对非遗文化产生了浓烈的兴趣。”活动现场,初中生杨明昊告诉记者。

本次非遗活动,既有各非遗传习基地学校的特色展陈、也有非遗大师的艺术课堂,既有非遗社团的学员展示、更有寒托班孩子们的热情参与,这样的组织形式,让普陀区“非遗文化进校园”的实践成果与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深度融合,让学校非遗项目的自我生长与社区文化的共建共荣相互作用,在守正创新和融合发展中,让非遗生动、有趣,出彩又出圈。活动中,一批非遗大师亲临现场展示他们的独门绝技,一批非遗传承人受聘担任“区非遗文化进校园”艺术辅导员,一批中小学非遗文化小传人将受到表彰。

据悉,普陀区开展了丰富的“非遗+教育”活动,探索非遗文化所蕴含的教育价值。比如,通过非遗项目的学习、体验和展示活动,近距离地感受到非遗的独特魅力和深厚内涵,激发起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和自豪感。通过参与非遗项目的学习和实践,学生得以拓展视野、启迪思维、增强体质、提升审美能力和动手能力。在非遗传承人的指导下,学生们亲身体验传统工艺的制作过程,培养耐心、细致、专注的劳动品质和精神。

普陀区教育局相关负责人表示,非遗教育不仅要“接非遗、看非遗、演非遗”,更要“种非遗、做非遗、养非遗”,只有当每一个人都参与其中、乐在其中时,非遗这颗“种子”,才真正播种到学生心里,自觉担当起文化传承的责任。

本次活动由普陀区教育局主办,普陀区青少年教育活动中心,上海市项一鸣技能大师工作室承办。

文:张鹏
图:普陀区教育局供图

责任编辑: 施庆

2023年上海市民终身学习人文行走网上学习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