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

复旦大学启动四大新工科创新学院建设,今年开始招本科生

文汇网   姜澎   2024-02-01 11:17:26

undefined

“建筑师Louis Kahn说过,这个世界永远不需要贝多芬的第五交响曲,直到贝多芬创造了它。而现在正是产出科技创新的第五交响曲的时代,我们需要培养更多的拔尖人才,不仅仅是优秀的科学家,还要有优秀的工程师。”中国工程院院士、阿里云创始人王坚是1月31日在复旦大学四大新工科创新学院揭牌仪式上所说的话,恰如其分地说明了这四个创新学院建设的目标。

复旦大学1月31日启动了四大新工科创新学院的建设,今年高考将招收本科生。这四大学院面向上海的三大先导产业发展,汇聚优质教育资源,与学校已承接的三个国家级产教融合平台互助互补,培养高水平拔尖创新人才。学校还同时启动了“香农计划”,将在2024年招收首批学生。

这四大创新学院分别是集成电路与微纳电子创新学院、计算与智能创新学院、生物医药工程与技术创新学院、智能机器人与先进制造创新学院。

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中,工科人才培养越来越重要,因为优秀的工程师不仅对于走通从1到100的路,意义重大,同样也对从无到0的诞生意义深远,即,如果说0是科学技术起步的坐标原点,那么工程师则可以从一片空白中“理”出这个世界究竟需要什么,寻找到这个原点。在揭牌仪式上,参与四大新工科创新学院筹建工作的王坚谈到,要真正理解工科,就需要理解过去100年工程技术如何改变我们的世界。

当下数字化技术正深刻地改变我们的生产、生活和生存方式,而在人类科技史上,能同时对人类这三方面产生影响的技术凤毛麟角,而曾经的电气化正是同样的技术之一。2000年,有美国科学院院刊评选出20世纪影响人类的20项技术,其中,电气化就排名第一,而其余的19项科学技术中的大多数,可以说都是因为电气化的出现才会诞生。也正是电气化出现之后,工程师对于电气化的应用使得我们的科技走到今天。如今,我们正站在人类社会巨变的前夜,培养优秀的工科人才前所未有的重要。

据学校相关负责人介绍,四大创新学院将联合上海数学与交叉学科研究院、上海科学智能研究院、国家实验室等力量,基于复旦大学“2+X”人才培养体系,培养高水平新工科创新人才,同时强化基础研究应用转化和创新链加速机制,服务国家、区域和社会经济发展。

其中,集成电路与微纳电子创新学院旨在构建产教融合的集成电路高层次人才培养大平台。学院强化产教融合机制,将建设集成电路人才实训实践和创新创业基地,推进“国家集成电路产教融合创新平台”和“长三角集成电路设计与制造协同创新中心”建设,着力打造由复旦大学牵头,长三角优势高校、龙头企业与创新型企业共同参与建设的协同创新和育人平台。

计算与智能创新学院以“理论-硬件-软件-鲁棒”为内在逻辑链条,逐步形成人工智能数学基础、智能计算理论与技术、智能系统基础软件、鲁棒智能理论与技术等骨架学科方向。同时,以“AI for Science”为导向,形成面向科学研究范式变革的交叉学科和专业方向。

生物医药工程与技术创新学院将构建以生物医药工程核心课程为主轴,以理科、工科和医学课程以及交叉创新课程为两翼的课程体系。学院还将积极推进学生在学期间进入医院、相关企业和政府部门实习,鼓励学生创新和创业。

智能机器人与先进制造创新学院将借鉴“巴斯德”和“DAPRA”模式,面对智能机器人领域科技发展与产业需求,构建“技术创新和迭代体系、智能制造体系、未来产品体系”的产教融合平台,培养学生的“发明创造能力”、“观察实验能力”、“构想设计能力”和“系统集成能力”,为国家培养具有原始创新能力的卓越发明家、工程科学家、实践工程师和产业领袖。

同时启动的复旦大学香农计划,将依托相辉研究院培养人才,2024年将招收首批20名学生,学生入学后自由选择进入四大创新学院,实行一人一策的培养方案,培养领跑国际的高端人工智能的拔尖人才。

为培养拔尖创新人才,四大创新学院还将全程实施本科生导师制,提升学生的科技写作等核心能力,推动长学制,积极探索本硕博贯通培养机制,深化与国际顶尖高校和研究机构的合作。


图片来源:复旦大学

责任编辑: 陆芸

2023年上海市民终身学习人文行走网上学习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