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

近85%家庭存在儿童用药安全风险,如何守护孩子健康成长?

文汇网   王颖雯 韩晓(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   2024-01-31 11:49:09


冬季,呼吸道黏膜抵抗力降低,呼吸道疾病也进入高发季节。生活中,出现头疼脑热、鼻塞流涕、咳痰喘憋的孩子不在少数。

轻症的孩子经过医生诊疗,可以回家口服药物治疗。有时,父母也会前往药店购买非处方药物,按照说明书给孩子服用。家庭安全用药有哪些注意事项?父母又该如何守护儿童家庭用药安全?

儿童药物中毒事件频发于家庭用药环节

居家安全合理用药对儿童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年度报告(2022年)》显示,我国14岁及以下儿童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占报告总数的7.8%,其中0至1岁患儿占15%,1至3岁患儿占14%,3至6岁患儿占30.2%,6至14岁患儿占40.8%。86%的儿童药物中毒事件发生于家庭用药环节,近85%的家庭存在儿童用药安全风险。

儿童的身体器官和免疫功能还没有发育成熟,体内多种酶的活性、数量、体液占比与成人之间存在差异。因此,药物容易在儿童体内积聚,导致儿童血液中药物浓度超过安全范围。由于生长发育和认知水平的限制,儿童有时难以清楚表达用药后的反应和感受,这也影响了家长对其发生药物不良反应的观察。

一旦因家中使用药物的方法、药品存放和药物管理不到位而发生用药伤害,将严重影响儿童身体发育,甚至危害生命安全。

看似合理的用药行为隐含潜在风险

家庭用药不良事件指在居家环境中,使用药物治疗时所出现的任何中毒或非预期的反应。当儿童面临健康问题时,父母往往是第一时间可以采取行动的人。然而,一些看似合理的用药行为,往往隐含潜在的风险,对照看看自己是否“中招”?

■风险一:药物储备不当

家中的常备药物随处放置,没有定期检查药物有效期的习惯。

■风险二:舍弃专业指导

当孩子生病时,有的家长习惯于先查攻略。通过非正常渠道购买,未经过医生指导,给孩子服用网传有效的抗病毒药物、抗菌药物。

还有的家长因为担心长期用药会存在不良反应而不遵医嘱,给孩子随意停药。当孩子不喜欢服用某种药物时,尝试将药片捣碎,将胶囊中药液挤出与食物混合给孩子服用。

■风险三:家庭用药安全知识缺乏

家长不了解家中常备非处方药物的功效,不清楚孩子的体重与药物之间的关系,不知道什么情况下给孩子服药、怎么服用、怎么保存。看似看了说明书就懂,但心中实际充满问号。

面对上述安全用药风险,家长该如何远离家庭用药不良事件?

■破解要点一:家中药品定点放置

建议家长将药品存放点设在儿童够不着或带锁的、阴凉处的橱柜及抽屉里。

一些药物需避光遮光保存,应避免阳光直射,使用不透光的容器储存,比如维生素AD滴剂、头孢克肟胶囊等。一些药物需干燥保存,必要时可在存放处使用干燥剂,比如复方锌布颗粒、碳酸钙D3片等。有些药物需冷藏保存,应置于冰箱内,比如胰岛素制剂、生长因子等。

如有可能,尽量选择儿童不易轻松打开、撕开的包装和开启的药瓶。家中药物接近有效期的顺序由前向后排列,定期检查定期清理。

■破解要点二:不盲从非专业人士推荐

家长应遵从医生医嘱和药师建议,足疗程、足剂量,按时、准确地给孩子服药,及时复诊。

要检查药物包装:打开药品前,应检查其是否按照储存要求存放,包装是否完好,标签是否清楚,有无被打开的痕迹。

要遵循正确的给药间隔:比如每天2次,以早9点、晚5点为佳;每天3次,以早9点、下午1点、晚5点为佳;每12小时,以早9点、晚9点为佳。

使用正确的给药工具:建议使用药品附带或购买可靠的药品计量器,比如带刻度的滴管、量杯以准确量取所需药量,这些工具可以用来直接喂药,也可以量取药量后再将药品滴入小勺喂服,防止因儿童不愿配合而引发呛咳或呕吐。

采取正确的给药方式:药物一般应使用白开水送服,除非医生或药师有特别叮嘱(比如孟鲁司特钠颗粒应溶于婴幼儿配方奶、母乳或果酱服用)。送药的水量以能够让所吃的药品顺利通过咽喉为宜,如果服药后想给孩子喝果汁、牛奶等饮品,应间隔30分钟以上。

一些口服药物,比如缓释类、控释类药物、肠溶片、泡腾片等,因为药物本身特性及剂型设计,一旦破坏原有剂型,会导致治疗效果不佳,谨慎磨粉或代开胶囊。

■破解要点三:牢记引起孩子过敏的药物

有些药物会引起孩子过敏,家长要牢记,避免再次使用。同时,要记住一些特殊疾病的禁用药物,比如蚕豆病需禁止使用磺胺类药物等。要根据医生的医嘱正确使用药物剂量,给药剂量按照孩子的年龄,或者根据孩子的体重进行换算。

打开药瓶或药品包装后,再次检查药物的颜色、形状、大小和气味,如有任何疑问不要给孩子服用。有独立内包装的药品,只要包装未破损,颜色性状无改变,在药品保质期内都可服用;眼用制剂(滴眼液、眼膏等)在开启后使用期限最多不超过4周;瓶装药液开启后建议置于冰箱储存,服用期限一般不超过3个月。

送服药物有讲究,避免药物不良反应

如果孩子需要同时服用两种药物,需咨询医生,明确两种药物中的主要成分没有重叠,警惕发生药物过量服用。

牛奶、果汁(尤其是葡萄柚)、碳酸饮料和茶水与一些药物同服有时会影响药物吸收,甚至有可能产生严重的不良反应。比如,喹诺酮类、四环素类抗生素与牛奶同服,会形成不溶性螯合物,影响吸收。

同样的,钙铝制剂、铁制剂、抗酸及强心药物与牛奶同服也会导致加重肠胃负担,并导致疗效降低或药物蓄积等不良反应。葡萄柚中含有类黄酮,与环孢素、他克莫司等免疫抑制剂,抗癫痫药物或钙通道阻滞剂同服,会因肝酶代谢被抑制而提高副作用的发生率。

另外,建议家长在孩子居家服药期间,建立一张日常用药记录卡,内容包括孩子所需要服用的药物名称、剂量、用法和时间,将其放在所有照顾者易找到的地方。保障家庭成员不会意外地给孩子服用过多药量,也多一个与父母、祖辈以及其他照顾者分享信息的方式。

责任编辑: 陆芸

2023年上海市民终身学习人文行走网上学习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