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

浸入上海开埠180年影像,从老照相馆到搪瓷杯墙,被打开的城市如何打开世界

上观新闻   徐瑞哲   2023-11-21 11:12:04

走进老上海照相馆业的“四大天王”之一,不仅可以体验老版的箱式相机,还能沉浸在馆内的洗印暗房,“冲”出一张具有年代感的老照片。原来,20日启幕的上海开埠180周年城市记忆沉浸式影像展,复原了创办于19世纪末、坐落于南京路的耀华照相馆。

而这只是影像大展的展区之一。从专业学子真人演出,到异形矩阵拼接投影,观众们在音像、视像、意象融汇的艺术空间中身临历史情境,感受开埠180年来上海滩沧桑巨变,见证一座被打开的城市如何打开世界。

老照相馆场景

记者发现,“环上大”园区内,偌大如厂房的上海大学上海电影学院摄影棚,有一处入口被搭建为“夏令配克(Olympic)影戏院”的老建筑大门。这座原静安寺路上上海中心城区最早的电影院,不仅是第一家首映国产片影院,还是远东第一家有声影院。后来,从大华电影院发展到新华电影院,享年“80岁”的它终被拆除,成为电影史一个片段。而它当天重现,变身为上海开埠180周年城市记忆沉浸式影像展的入口。

十六铺场景

步入“影院”之初,这部“大片”开头,吴淞口外黄浦江上不断“炮船西来”,而浦江西岸也逐渐铺展开外滩万国建筑群。鸦片战争爆发后,至公元1843年11月,根据中英《南京条约》和《五口通商章程》,上海正式开埠,对外通商。“埠”意为商用码头,而随着一个“开”字的启动,外国商品和外资纷纷登陆上海并牵动长江门户,开辟码头、开设银行、开建租界、开拓街区、开办商行……

历史长廊

展区之间,廊柱之上,一系列纪录片式的影像呈现历史场景细节:20世纪40年代,黄浦岸边行人悠然自得,渔人辛勤劳作,江上却有外国军舰停泊于此;南京路、外滩等地,街上车水马龙、人头攒动,军车、轿车、黄包车、自行车各种车辆络绎不绝;而二手舶来品交易市场上,女性在挑选首饰和皮包,其发饰、服饰都很时髦;还有戏院和舞厅里,内外都挤满了人,他们在乐师演奏之下翩翩起舞……

市井春秋

破晓东方,解放上海。在这一展区,故事片《八佰》、《战上海》的两组片段,共计32块被分割投影至银幕,展示了电影有史以来最具代表性的16种银幕长宽比例标准,并用8个声道建构起一道全景声长廊,形成了一种全新的“复眼蒙太奇”。

影音设备

除了动态影像外,静态影像也绘声绘色、如歌如诉。比如一处展览版块精选了多张印有上海影像的明信片,那是19世纪80年代到20世纪40年代,在上海生活和工作的多位外国侨民从上海向世界各地发出的“上海来信”。这些原件,被有心人从海外拍卖购得,又回到了今天的上海。在斑驳字迹与图案中,每一帧都牵动着记忆与历史的涟漪。

上海来信

特别值得注意的,还有一面“搪瓷杯墙”:从江南造船厂、上钢十厂,到四方锅炉厂、上棉五厂,一共180个组成,部分杯子虽有破损,依然怀旧。收藏者马继秋告诉解放日报·上观新闻记者,每一个搪瓷杯,都来自一个单位,涉及各行各业,有的如今还是老牌子,有的如今已改制更名。而这些代表性搪瓷杯的发放单位,其实也创造了很多“中国第一”“上海第一”。

正如右边高高的“上海第一”榜,仅在电影领域,就包括:从中国第一次放映电影——上海徐园"又一村”(1896年),中国第一家对外营业的电影院——虹口活动影戏院(1908年),到中国第一家影片公司——上海亚细亚影片公司(1909年),中国第一家中国人自己创办的制片公司——新民公司(1913年)……

作为策展方,上海大学上海电影学院院长何小青表示,百八十载不到两世纪,上海如今已不仅仅是荟萃中外物华、商贸络绎繁盛的商业都市,更是一个百业兴旺、创新引领、制造发达的现代化科技之城、工业之城,以及一个中西结合、传统与现代融合、拥有红色文化底蕴和海派文化风情的文化之城。

图片来源:受访高校

责任编辑: 陆芸

优秀班主任的成长秘籍,请点击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