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

上海交大:播撒“光之种子”

——高水平综合性大学办教师教育系列报道之一
中国教育报   黄浩 通讯员 王琳媛 杜 欣   2023-11-15 13:01:02

“青春有为,强国有我。作为教育人,我将厚德启智,有教无类,光耀教育之名!”今年秋季开学,上海交通大学教育学院2023级全体硕士新生在入学第一课上举行了集体宣誓仪式,与他们的班主任一起举起右手,立下铮铮誓言。

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中共中央、国务院2018年发布的《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明确指出要“推动一批有基础的高水平综合性大学成立教师教育学院”。2020年11月,上海交通大学教育学院正式成立。

三年来,作为高水平综合性大学举办教师教育的开拓者,上海交通大学教育学院秉持“教育是第一根基”的初心和使命,“以基础筑基础,以拔尖育拔尖”,坚持“尚探究、重实践、跨学科、讲情怀”的办学理念,以培养面向未来的卓越教师、教育管理者为己任,积极探索高水平综合性大学举办教师教育的新路径,努力为我国新时期教师教育提供“交大方案”。

寻找“光的种子”:高标准招生吸引高质量生源

高质量生源是高水平综合性大学办学的重要优势,是培养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的基础和重要条件。上海交大教育学院建院伊始,就确立了“以推免为主、统招为辅”的生源结构和宁缺毋滥的招生原则。所招收的教育硕士,85%以上为推免生。学院创新招生方式,以学科专业能力和教育情怀为考核重点,设立招生开放日,举办优才夏令营,加大宣传推介力度,邀请基础教育专家担任面试评委参与选才,生源质量逐年提升。

“高质量生源能更好地适应高水平综合性大学对于科学类课程教师的培养和发展,是上海交大教育学院乃至未来教育事业‘光的种子’,以基础筑基础,以拔尖育拔尖。我们的任务就是找到他们,培养好,让他们在未来光芒四射。”中国科学院院士,上海交通大学校长、教育学院名誉院长丁奎岭说。

在上海交大教育学院已招收的三届105名教育硕士研究生中,100%来自双一流高校,超过80%来自985高校,其中三分之一来自北京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复旦大学、浙江大学、南京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西安交通大学等国内顶尖高校。

2023年,教育部启动国家优秀中小学教师培养计划(简称“国优计划”),组织“双一流”建设高校为代表的高水平大学培养研究生层次中小学教师,作为首批30所试点高校之一,上海交大目前已启动“国优计划”招生培养工作,采用推免选拔与在读研究生二次遴选两种方式,确保生源“高标准”。

“上海交大的‘国优计划’有着适应新时代发展的全新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同时又有学校强大的学科资源和师资队伍做保障,还拥有全国顶尖的中学资源支持实习实践和就业,相信在上海交大的两年半一定会为我的教师梦打下坚实基础。”入选首批上海交大“国优计划”的学生彭可文说。

名师出高徒:“3+3”合力育人夯实根基

“教育学与综合学科要融合,顶尖的高等教育与优秀的基础要贯通,扎实的知识背景与过硬的实践技能要匹配。强调人才培养的系统性是上海交大这样的学校所擅长的,也是一直以来强调与重视的。”为了实现这样的目标,在综合性大学开展教师教育的路径上,上海交大大胆探索并首创“3+3”教师教育培养新模式。

所谓“3+3”,即以“教育学院+学科学院+实践基地”三方贯通新模式、“教育学导师、学科导师和实践导师”三导师团队为路径构建大学、中学合力育人体系。依托上海交大多学科交融、理工见长的优势,教育学院与数学科学学院、物理与天文学院、化学化工学院、生命科学技术学院以及相关理工农医等深度合作,量身打造涵盖数、理、化、生、科学与技术教育等学科方向的课程体系,让学生共享校内40余门精品课程。

“在学院就读感觉非常充实,课程大多深入浅出,学习体验也非常不错,可以有充足的讨论空间。”上海交大教育学院2021级硕士宫瑞说。

学院为每位硕士配备教育学导师、学科导师、实践导师三位导师,其中教育学导师专门邀请来自哈佛大学、哥伦比亚大学等国外学校的著名教授担任,构建了一支国际化程度高、充满活力、富有创造力的师资团队;学科导师则重点从各个学院国家精品课程负责人、上海市教学名师、有参与出版上海或国家中学生教材等经历的教师中聘任;实践导师是学生实习实践期间的主要负责人,指导学生全方位参与教育教学,培养学生独立开展课程教学。

与此同时,上海交大教育学院还通过举办“名师讲坛”,邀请一批知名教育专家到上海交大教育学院,给学生带来最前沿的教育研究成果,帮助学生打开眼界。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部长朱旭东、北京大学中国博士教育研究中心主任陈洪捷等多名专家都曾前来“助阵”。

今年9月18日,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江苏省锡中教育集团总校长唐江澎受聘上海交大教授并作客第13期“名师讲坛”,他对人生的豁然态度、对教育事业的热忱与执着,深深打动了在座的师生。

“我们期待跟着唐江澎校长的脚步,提升自己,精进教学技能,掌握教学规律,感受教育魅力。”在交流中,学生代表由衷说道。

讲台上的磨砺:“浸润式”实践锻造过硬本领

让过硬的知识变成讲台上的过硬本领需要在真正的“三尺”方寸之地充分历练。最大限度在培养过程中为学生创造条件,让他们真正以一名“优秀教师”的身份得到培养与锻炼,也是“交大方案”中的重要一环。

上海交大教育学院系统设计实习实践内容,从专业应用角度出发,提供全方位、多元化的实习机会,促使学生提升学科教学技能,发展实践反思和行动研究能力。

今年6月20日,为进一步探索教育硕士实习实践新模式,上海交大教育学院举行2022级教育硕士实践导师聘任仪式暨三导师交流会。来自上海交大附属中学、建平中学、延安中学、松江二中、奉贤中学等15所中学的37位导师受聘成为上海交大教育学院实践导师。

在交流活动中,实习学生分别进行了自我介绍和实习课程介绍,实践导师与学生分享了实习前需要做的准备与要求,教育学导师和学科导师则针对学位论文和实习中可能出现的问题与学生进行了深入沟通。

据悉,上海交大教育学院目前已与上海中学、上海交大附中、华东师大二附中、复旦附中、七宝中学、南洋模范中学等17所实验性示范性中学建立实习实践基地合作。实习实践期间为每位学生配备一位教学实践导师和一位带教班主任,分别从学科教学和班级管理方面进行指导。已聘任的60余位实践导师中,一半以上导师为上海市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100%拥有中学高级及以上职称。

目前,上海交大教育学院首届教育硕士已顺利完成一年的教育实习,得到实习学校的高度认可,多位学生已经获得继续就职意向,即将开启未来教师之旅。

“一年的教育实习为我提供了多次站上讲台的宝贵机会,真正有机会在实践中磨炼授课技巧,在与导师和学生的沟通中不断反思精进教学能力,这些都是‘纸上’得不到的‘躬行’经历。”上海交大教育学院2021级硕士火天佑说。

应对未来挑战:双线赋能培养创新品质

今年4月,教育部教师工作司相关负责人一行来到上海交大教育学院,提出“希望教育学院发挥交大的学科优势,在STEM教育、数字化转型、跨学科教学等方面更加聚焦,形成特色”。

跨学科学习是激发学生创新潜质和创造力的重要方式,也是上海交大的学科优势。上海交大教育学院充分利用学校优势资源,与“国家双创示范基地”——学生创新中心进行深度合作与资源共享,鼓励学生利用寒暑假时间参与体验开放Fab-Lab、科创竞赛、校企合作STEM公益营队等跨学科教育和实践活动,在学科交叉与思维碰撞中提高学生的科学与工程素养。

今年9月,上海交大教育学院课程与教学研究中心青年教师严晓梅与其指导的硕士生陈奕喆参加了第15届欧洲科学教育研究学会的双年会并作报告。在汇报中,陈奕喆与国际科学教育研究的同人就小学科学教育的实践与研究等进行了深入而有启发性的探讨。

严晓梅表示,“跨学科”作为上海交大教育学院的特色宗旨之一,贯穿在学生培养与教学研究之中。学院开创性为专业硕士学生开展跨学科教学设计与实施的专业基础课程,让学生在学习阶段就能了解创新实践案例、体验丰富的跨学科活动,并鼓励支持师生联合其他学院共同开展跨学科研究和探索,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和研究成果。

同时,经过反复研究论证,上海交大教育学院以问题导向、目标导向为牵引,定位于开展现代网络教育和智能教育时代背景下的课程设计、教育教学理念与方法发展趋势研究,力争在未来教育、课程与教学以及教育测量与评价等方面形成特色品牌。

“面向未来社会发展对教育产生的挑战,教育学院始终在思考未来基础教育发展态势以及师资能力需求,希望能够培育具备新时代卓越教师核心素养、引领教育变革发展的未来卓越教师。”上海交大教育学院副院长、长聘教授江丰光说。

为爱奔赴:以实践“大课堂”涵养教育情怀

今年5月,上海交大教育学院宣传视频《光的种子》发布引发社会关注。这部视频向有意愿参与到上海交大教师教育事业中的广大师生发出了触及灵魂的三个问题:你遇到过对你影响至深的好老师吗?你愿意做影响他人一生的好老师吗?你想为未来的教育事业作出自己的贡献吗?

为爱奔赴,上海交大教育学院不仅要做提问人,更重要的是在育人过程中寻找答案。上海交大教育学院善用实践“大课堂”,真正做到在祖国的大地上涵养学生的教育情怀。

2021年,上海交大教育学院组织暑期“乡村振兴,教育先行”学生实践团前往云南丽江华坪女子高级中学,与时代楷模张桂梅校长深入交流,这段经历点燃了学生心中教书育人的使命感。学生实践团在偏远地区的调研走访以及丰富的实践成果,让团队成为10支全国大学生最佳实践团队之一。同年,上海交大教育学院还在云南省洱源县第一中学设立“子午连心”教育基地,开展学生结对、同唱一首歌、暑期学校、教师培训等共建活动,迄今共有两届100多名学生党员、入党积极分子参与到此项活动中,取得了良好的反响,教育帮扶成效日益显现。

“我们为什么要学习《诗经》”“你会用英语表达自己的情绪吗”“如果穿越进入清明上河图,你会有何所见所闻”……

今年7月14日,“子午连心”实践团的支教学生带着精心打磨的课程踏上了洱源一中的讲台,给当地学生上了生动一课。

“老师上课很有趣,不仅讲课本上的东西,还有很多其他有趣的东西,我也都能听懂。”洱源一中学生杨子怡这样评价前来送教的上海交大教育学院学生王影。

“‘子午连心’暑期学校是学校教育硕士社会实践的品牌项目,加深了学生对基础教育现状的了解,提升了教育实践能力,培养了他们对教师职业的认同感和社会责任感。”上海交大教育学院党总支副书记陈鹏说。

随着一批又一批走上三尺讲台的交大人在岗位上传播知识、坚守情怀、奉献青春,将会有越来越多的交大人培育呵护那些怀揣梦想的学生的成长,成为影响他们一生的“好老师”。

今年5月,教育部副部长王嘉毅看望了正在为暑期学校备课磨课的教师和学生。他鼓励学生,要坚守从教信念,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珍惜每一次锻炼自己能力的机会,掌握好教书育人本领,为国家民族的未来培养更多德才兼备、可堪重任的优秀人才。王嘉毅的这段寄语,正是对播撒“光之种子”的“交大方案”的最好注脚。

责任编辑: 陆芸

优秀班主任的成长秘籍,请点击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