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

《世界三角洲可持续发展报告》在沪发布,也是这项联合国“海洋十年”国际大科学计划最新成果

文汇   储舒婷   2023-11-10 08:25:00

undefined

大江自高原而下,一路奔流,到入海处便形成三角洲。近年来,全世界三角洲地区面临流域来沙减少、污染物输入、海上风暴潮,以及本地地面沉降、土地围垦、洪涝灾害频发等多重环境压力,大河三角洲的环境健康问题面临着严峻挑战。

11月6日,在华东师范大学主办的第二届大河三角洲国际会议上,《世界三角洲可持续发展报告》正式发布。该报告也是“大河三角洲计划”的最新学术成果。

undefined

“大河三角洲计划”是中国大陆加入联合国“海洋十年”的第一个国际大科学计划,这是一个真正跨越了科学、政策和社会层面的跨学科行动计划。“大河三角洲计划”的科学家们以解决大河三角洲面临的众多紧迫挑战为目标开展工作,向世界展示了中国为人类可持续发展做出的贡献和取得的成果。2021年6月,由华东师范大学河口海岸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牵头发起的 “大河三角洲计划”被正式列入联合国海洋科学促进可持续发展十年首批入选的65个行动方案之一,是中国大陆地区唯一入选方案。

报告主编、华东师范大学河口海岸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张卫国教授介绍,报告由13个国家的74名研究人员历时2年共同完成。重点关注全球16个具有代表性的大河三角洲,涵盖了热带至极地不同气候带、不同经济发展水平和不同动力地貌特征的三角洲。

本次发布的报告对全球三角洲面临的可持续发展问题和管理挑战进行了总结。报告认为,三角洲普遍存在海平面上升、入海河流泥沙下降、海岸侵蚀、地面沉降、盐水入侵、洪涝灾害、环境污染等主要问题,对人类生活质量和三角洲可持续发展构成威胁。

鉴于三角洲的多样性,报告提出了应对方案,即充分重视三角洲自身的特点。鉴于许多大河是跨境河流,加以全球气候变化、海平面上升和全球贸易的影响,三角洲存在区际联系,其问题解决要超越单个三角洲,亟需加强区域乃至全球的合作。

张卫国表示,目前对三角洲复杂的人地耦合机制的认识还非常有限,迫切需要加强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数据的获取以及模型工具的研发。因此,三角洲问题的应对需要加强产学研用的深度融合并加大投入。

这次发布的《世界三角洲可持续发展报告》是系列报告中的首本。随着“大河三角洲计划”的推进,新的河口三角洲会陆续加入,相关问题解决方案的典型案例将相继推出。

会议期间,17个国家的200余位专家学者汇聚一堂,共议全球20余个河口三角洲的研究成果,为三角洲地区的未来发展蓝图建言献策。

“中国人的祖先告知我们,‘上善若水’、‘道法自然’,警示我们要尊重自然规律,怀着敬畏之心,去研究、恢复和管理三角洲的物理-生态-社会-经济复合系统。”中国工程院院士、华东师范大学校长钱旭红说,“当代的量子论又告诉我们,世界是一个整体,每一个大河三角洲都是世界上独一无二、不可替代的存在。”

全世界的大河三角洲正面临着持续不断的压力和气候变化、城市发展等带来的多重挑战。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国际合作处相关负责人表示,上海所在的长江河口作为长三角地区的载体,是长江黄金水道的咽喉所在,是“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的重要节点。在2017年,上海市科委就在全国率先推出“一带一路”科技创新行动计划项目,华东师大河口海岸学科研团队就已经深度参与“长江河口保护和利用三年行动计划”等一系列相关国际合作研究项目。上海市科委将一如既往支持“大河三角洲计划”的实施,为长江三角洲地区发展提供可持续的解决方案。 


图片来源:华东师范大学

责任编辑: 陆芸

优秀班主任的成长秘籍,请点击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