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

​上海中医大《传统文化与大学生心理健康》开讲 探索“传统文化+”心理育人模式

上海教育新闻网   程媛媛   2023-11-01 11:37:58

本网讯 (记者 程媛媛)“《传统文化与大学生心理健康》是怎样的一门课?它不仅是一门通过心理学相关科学知识的普及和技能的训练提升大学生心理素质的课程,更是一种回应生命困顿、提升生命价值、促进全人发展的生命教育,同时通过传统文化的融入启发引导学生更好地找寻中国人的文化心理基因。”10月31日上午,由上海中医药大学党委副书记、副校长朱惠蓉领衔的上海中医药大学心理必修课《传统文化与大学生心理健康》开讲。

d129b8bda6db97fca9c2f819b5884b8.jpg

当天,朱惠蓉在《传统文化与大学生心理健康》第一讲绪论中向大学生们介绍了学校此次升级开发的心理必修课在“传统文化+”心理育人模式方面的特色。在这堂主题为“以德养心,中正平和——传统文化与大学生心理健康绪论 ”的课堂上,她从开设背景、设计思路和课程定位入手,立足国家政策、育人目标及学生现实需求,从“以人为贵”“医乃仁心”“和其不和”三个角度向同学们诠释了“以德养心,中正平和”的育心育德智慧。

《黄帝内经》曰:“天覆地载,万物悉备,莫贵于人”,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序》曰: “人命至重,有贵千金,一方济之”……通过对中医药典籍的内容撷取、观点引入和现实链接,她由“人的生命是宝贵的”入手,倡导大学生珍视生命;由“医学技术和人工智能的发展不能替代医学人文的关怀”谈医患沟通需要仁爱心和慈悲心;由“现实生活存在不和谐的人际关系”建议大学生在校期间需要构建人与自我、他人和社会的和谐关系。

5246e37f4e1584737c7ab44f4f37d0a.jpg

课程面向学校公共健康学院预防医学专业的42名大一新生,第一课以翻转课堂形式增加师生互动,学生们积极分享自己印象最深刻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素材,热烈讨论传统文化在自己生活中“日用而不自觉”的存在。朱惠蓉耐心回应同学们的疑问,肯定并赞扬了同学们对传统文化的热爱。授课团队教师出席第一节课并全程观摩学习。2023级预防医学团支书刘凌表示:“上完第一堂心理健康课,感觉就像给了我们一把解锁内心世界的钥匙,对自己的情感和心理状态更有了信心和理解。”

上海中医药大学自2008年开设心理健康教育类选修课程以来,一直深受学生欢迎。必修课《传统文化与大学生心理健康》立足前期《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团队辅导》多年基础,课前设计开展“课程教材主题调研”和“学生需求主题调研”,提高课程的科学性和针对性。课程邀请王庆其、李其忠等上海市名中医和业界专家担任顾问,由心理中心专职老师、学生工作队伍成员负责授课,经过“跨界协同育人共同体——服务学生成长导师团”专家论证和课程团队反复磨课,确立了“校本化”和“科普性”两大课程要点:不同于其他高校的心理课,本课程以融入传统文化为特色,基于医学院校大学生的特点凸显生命主题;不同于校心理教研室的专业课,本课程的教学从现实的生活困惑入手,贴近学生实际,具有较强的趣味性和应用性。

课程以“润”“贴”“融”“创”为特点,文化润泽心灵,贴近学生议题,融入育德智慧,师生共创发展;内容包括“以德养心,仁爱平和:心理健康与自我发展”“克己复礼,和而不同:人际关系与沟通合作”“情志中和,心旷神怡:情绪管理与情感发展”“和时顺变,愈挫弥坚:压力管理与心理韧性”等七个章节,针对大学生群体的心理健康实际问题,发掘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心理学思想,融合经典现代心理学理论,结合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实践活动,促进学生更好的认识自我和健全人格,实现对中国传统优秀文化的传承和发展,达到“弘扬传统文化,涵养人文情怀,塑造文化人格,提升生命境界”的育人效果。


责任编辑: 程媛媛

优秀班主任的成长秘籍,请点击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