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

3年推进新闻课堂,惠及7000多学子,嘉定的孩子们这样打开理解世界的窗口

上海教育新闻网   刘时玉   2023-10-24 11:04:44

“新闻作为我们理解世界的窗口,学会辩证的选择媒介、判断媒介,是当下学生们必须具备的素养。”这是复旦大学新闻学院教授谢静在参加2023嘉定区媒介素养项目阶段性展示活动时所言。据了解,嘉定区各中小学校自2020年引进育桂优质媒介素养课程资源新闻课堂项目以来,探索了丰富多样的实施形式,不断提升课程品质、丰富各类德育活动的内涵,惠及了7000多名嘉定学子。

三年推进新闻课堂,家校共育成效袭人

近日,在嘉定一中,该区教育局领导,各校校长、老师、学生代表齐聚一堂,共同探讨媒介素养教育如何可持续发展,展现了嘉定区在媒介素养培养领域的阶段性硕果。

围绕近期“华为芯片”的热点,来自嘉定一中的田惠文老师带领同学们呈现了一场主题为“为‘芯’尝胆,少年何为?”的精品展示课。田老师从华为手机新品发布会为切入点,和同学们一起就“华为发布会意味着什么?”“国产芯片如何走出至暗时刻?”“作为青少年有何可为?”等问题展开了激烈的讨论。同学们通过这堂生动的课程不仅展现了高水平的思辨能力和媒介素养,还点亮了心中对祖国、对科技发展、对思考的热情之火。

展示课.jpg

此外,媒介素养教育还渗透到学校课程的方方面面。来自中光高级中学的赵瑾老师更是把新闻课堂与语文写作相结合,利用新闻课堂拓展学生的视野,积累作文素材,理清论证思路,在思想的碰撞中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练川实验学校的王卢易老师把新闻课堂作为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通过小组讨论、制作手抄报、视频,发挥学生特长和个性表达,让学生学会思考,多层次多角度的表达想法、展现自我。

三年来,嘉定区多所学校充分利用资源,推进家校共育,不仅把新闻课堂纳入了选修课、社团课、班会课,或与语文、历史、政治等课程相结合,还组建了家庭亲子新闻站。在校长论坛上校长们纷纷表示,三年的媒介素养培育成果让他们感到很惊喜,很多孩子的表达能力、思辨能力明显提高了,在各种班会课、主题研讨中脱颖而出。未来准备开展校园电视台的建设,让同学们在输入新闻的同时学会输出新闻。

据悉,上海市嘉定区教育局副局长李娟、上海市嘉定区教育局基教科科长凌雪花、复旦大学新闻学院教授谢静、上海市嘉定区第一中学校长李元、上海市嘉定区新城实验小学校长顾剑、上海市嘉定区新城实验中学校长李毓、上海市嘉定区苏民学校校长陈丽雅、上海育桂文化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刘俊彦出席了活动。

校长论坛.jpg

校长论坛现场

学生论坛.jpg

学生论坛

在新闻中培养批判性思维,提升媒介素养

活动现场,各校的学生代表也向现场的领导嘉宾们做了精彩的展示。现场,上师嘉高的陈诗悦、迎园中学的朱玥玥、苏民学校的施泽鑫、上师嘉小的郑智塔通过学习本学期新闻课堂《中国好声音,娱乐产业与流量经济》一期为大家呈现了一场体现高水平思辨能力的演讲。他们从娱乐节目的工业化谈到对追星现象的看法,精彩的论点赢得了阵阵掌声。

交附嘉分的顾周景、江桥实中的吴俣涵、普通小学的阮昕薏、新城实小的朱逸轩、江桥小学的孙晨萱就近期发生的烈性犬伤人事件、巴以冲突、亚运会等新闻时事内容,结合自己的生活与大家一起聊了聊自己喜欢的看新闻方式、喜欢的媒介、自己对媒介的理解、如何筛选信息、希望新闻未来的发展方向等等。值得一提的是,这个环节完全是学生们未经准备的自由发挥,充分展现了媒介素养教育的优异成果。

谢教授.jpg

复旦大学新闻学院教授、复旦大学媒介素质教育研究中心主任谢静对同学们的表现给予了高度赞扬。她说,虽然课本不能及时更新,但生活是一直在变化的,运用新闻这些实时发生的材料,能够帮助同学们更好的理解世界。媒介素质教育就为此提供了一个很好的窗口,但同学们不能丧失对新闻的反思性、批判性,要从不同的角度看问题,最终学会搭建自己的知识体系,学会选择媒介、判断媒介。

嘉定区教育局李娟副局长表示,当下,媒介已经深刻地融入了我们的生活,人与媒介的关系已经成为当今社会的焦点话题。在互联网时代下,学生处于纷繁的信息世界中,专注力缩短、碎片化阅读、被信息茧房所束缚是普遍现象。关注学生媒介素养的培养,指引学生跳出互联网弊端的困境,深入了解真实世界,认识我国大国崛起中所面临的国内外环境,理解作为当代中国青少年所肩负着的历史使命,从而激发学习的内驱力、树立远大理想信念,这正是媒介素养教育的重要意义所在。嘉定区媒介素养项目能取得阶段性的成绩,这还得益于育桂专业团队的支持,新闻课堂项目在许多试点校从管理、课程到教学层面,开展项目落地的丰富实践,补强了媒介素养教育的薄弱点。

副局长.jpg

记者 刘时玉

责任编辑: 刘时玉

优秀班主任的成长秘籍,请点击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