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

打造真项目真课题“练兵场”,上海理工大学成立卓越工程师学院

文汇网   储舒婷   2023-09-15 09:28:34

作为一名工科学生,上理工材化学院2021级硕士研究生牛钟璞却三天两头往医院跑。“糖尿病足、褥疮的患者通常会有慢性难愈合创面,我正在研究的光固化水凝胶材料,可以作为敷料止痛、促进伤口愈合。用所学服务百姓健康,是一件特别有成就感的事情。”原来,从研一开始,他一直在校内导师岳学峥和上海长征医院导师朱鴷的共同指导下,边学习边在医院的“真实场景”中探索医工交叉工程应用。

如何让人才链更契合产业链、创业链?如何实现工程技术人才培养和工程实践深度融合?上海理工大学的答案是:在真项目、真课题的“练兵场”中培养卓越工程“尖兵”。

14日,上海理工大学卓越工程师学院成立。新学院由上海理工大学、长三角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和各理事单位共同发起,协同学校、企业、科研院所,聚集教师、学生、企业研发团队,全链条、全要素构建卓越工程师培养体系。

打破专业界限,在实战中培养人才

上海理工大学校长丁晓东在会上表示,“要把企业重大产业创新需求和关键技术难题,凝炼为攻关项目并形成研究生培养课题,在实战中进行学生培养。”

企业发榜,卓越工程师学院组织“揭榜挂帅”,设立研究生课题和名额,以项目制深化工程人才培养格局。

记者从会上获悉,卓越工程师学院的联培研究生培养将以国家重大工程和企业需求为导向凝练课题;由高校、企业专家组成“校企双导师”,依托联合攻关项目确定培养课题;形成工程硕士“1+2”,工程博士“2+3”的“双段式”培养模式,即通过校内理论学习+企业课题研究,建立健全培养、考核、评价体系。

组建五大产教融合共同体

工程教育具有跨界性,科教融合、产教融合是培养工程科技人才的必由之路。事实上,上理工在2019年就立足于工学,创新性地提出将“医工交叉”与研究生培养有机结合。

随着医工交叉培养研究生的特色化探索逐渐完善,这一模式也将复制推广到更多领域。新学院聚焦生物医药、电子信息、能源环保、人工智能、高端装备等产业领域,组建五个产教融合共同体,共同负责实施核心课程建设、双导师队伍建设、项目制联合培养、卓越工程师培养全流程管理等工作。

丁晓东表示,作为国家“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高校、“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学校一直努力探索卓越工程人才培养模式变革。学校以产教融合为抓手,鼓励“引进来”与“走出去”,积极推进校企课程互融互通,将行业专家请到学校课堂,将课堂搬到企业现场;以工程问题为牵引、重大科研项目为驱动,凝炼校企联合课题,深化项目制人才培养格局。

图片来源:上海理工大学供图

责任编辑: 陆芸

优秀班主任的成长秘籍,请点击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