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

黄大年式教师团队风采录 | 上海戏剧学院中国编剧学教师团队:构建新时代编剧人才培养育人模式

上海市教委政务微信“上海教育”     2023-09-13 12:59:59

2017年,教育部启动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创建活动。上海高校教师传承黄大年精神,踔厉奋发,继首批12个、第二批8个团队入选后,今年第三批又有12个团队入选“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 。

他们立德修身,潜心治学,开拓创新,真正把为学、为事、为人统一起来,当好学生成长的引路人。他们以教育强国建设为目标,为服务支撑国家重大战略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新担当新作为。

第39个教师节来临之际,和小育一起,领略他们在师德师风、教育教学、科研创新、社会服务、团队建设上的闪亮风采,品读他们心有大我、至诚报国的爱国情怀,教书育人、敢为人先的敬业精神,淡泊名利、甘于奉献的高尚情操。

今天,让我们一起来看上海戏剧学院中国编剧学教师团队的故事。

德智并重 成果丰硕

“中国编剧学教师团队”组建于2007年,历经16年建设,集结了老中青三代师资力量,在教学、科研、创作与社会服务上“四轮并进”,近年来更以“黄大年精神”为指引,构建了德智并重的新时代编剧人才培养育人模式,取得丰硕成果。先后荣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3项,国家级重大项目7项,以及国家级人才、全国教材建设先进个人、国家教材委员会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马工程)艺术学科专家组专家等国家级、省部级荣誉与项目70余项。

团队负责人,上海戏剧学院学术委员会主任陆军教授

立德修身 传承榜样力量

团队秉持“四有”好教师的信念与标准,争做引导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和人生观、厚植家国情怀的“大先生”。团队负责人陆军入选国家级人才,两获省部级劳动模范、两获上海市教卫系统优秀共产党员及宝钢优秀教师奖等称号;叶长海获评“上海市高校教学名师”等称号;三人获聘上海市文史研究馆馆员等。教育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精品项目,上海课程思政研究生教育示范课程、示范团队中也活跃着这支团队的身影。

团队负责人陆军授课现场济济一堂

潜心治学 培育编剧人才

团队坚持通过教育教学创新来培养人才。陆军创立“百·千·万字剧”编剧工作坊,联合多所高校创作上演“高校大师剧系列”。团队成员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3项、上海市教学成果特等奖2项、上海市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陆军撰著《编剧理论与技法》、主编十卷本《上海戏剧学院编剧学教材丛书》等,2021年获全国教材建设先进个人;《编剧概论》等3门课程获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团队多人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该团队已培养博士生、硕士生三百余人,为上海的京、昆、越、沪、淮等专业院团培养了众多主力编剧,向社会输送了大批创作与研究人才。

团队负责人陆军创立并持续指导开展“百·千·万字剧”编剧工作坊

首创首发 打造一流学科

2007年陆军首倡“中国编剧学”。在他的带领下,团队在编剧历史论、本体论、创作论、比较论、批评论、应用论、教学论和发展论等领域取得代表性成果,针对“有高原缺高峰”的瓶颈问题开展研究。团队成员获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重大项目5项、教育部重大课题攻关项目2项。团队还聚焦重大艺术科技需求,探索科艺融合的可行路径,《“中国戏剧故事工厂”创新实践与探索》获首批教育部新文科研究与改革实践项目。

团队近年的部分戏剧作品

投身创作 服务国家战略

团队共创建9个教学基地,连续7年举办“百·千·万字剧”编剧工作坊,共培养了逾300名业余编剧;服务上海五个新城建设,助力松江区成功申报“上海民间文化艺术之乡(戏剧)”,助力江苏、浙江等地戏剧创作7获省“五个一工程”奖。师生以“讲好中国故事,展现中国形象”为己任,积极投身创作,作品分获国家艺术基金、文旅部剧本扶持工程、上海市重大文艺创作项目资助,以及曹禺戏剧文学奖等省部级以上重要奖项。

“百·千·万字剧”编剧人才培养项目开班仪式

“中国编剧学教师团队”注重探索各种方式磨砺人才,以编剧工作坊与创新性课程打造教学团队,以国家重大项目打造科研团队,以校地合作打造服务社会团队,以“大师剧”等打造创作团队,并通过定期论坛提升团队的专业能力和学术影响力。团队人才队伍结构合理、富有活力,既有声名远播的重要学者,也有初见气象的青年新锐。青年教师中有十余人获国家级科研项目与创作资助项目,形成了薪火相传、后继有人的发展趋势。

素材由上海戏剧学院提供

责任编辑: 陆芸

优秀班主任的成长秘籍,请点击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