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

“减负增效”构建绿色教育生态,“最美教师”张人利锐意打造后“茶馆式”教学

上海教育新闻网   刘时玉   2023-09-11 09:04:47

研发后“茶馆式”教学,把薄弱学校打造成“轻负担、高质量”素质教育示范学校,教学成果辐射推广向全国……这是上海市静安区教育学院附属学校(以下简称“静教院附校”)校长张人利数十年如一日躬耕教育的写照,在中国式教育现代化的道路上,他诠释了新时代教育界“大先生”锐意改革、乘风破浪的精神风貌。

9月10日,第39个教师节,由中宣部、教育部和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联合主办的《闪亮的名字——2023最美教师发布仪式》中,张人利便是那其中的“最美教师”。

上海市静安区教育学院附属学校校长张人利在2023年9月1日开学第一天和孩子们亲切交流,孩子们可以当面向张校长反映问题,也可以提出要求.jpg

张人利在2023年9月1日开学第一天和孩子们交流

躬耕教学改革,引领学校“由弱变强”

张人利出生于1948年,75岁的他仍坚守在教育第一线,他说:“我在重点中学和薄弱学校都工作过,笃信教育改革的核心是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校长的职责就是要在‘减负增效’上下功夫。”

时光回溯到1998年,张人利是在任的静安区教育学院院长,又应区教育局的指派,兼任静教院附校的校长。这当时是一所典型的九年一贯制薄弱学校。

面对困境,张人利致力研究探索以课程与教学改革为突破口,推动学校发展。他调动教育学院的科研室、教研室、培训部和德育室等所有一线教师“聚焦课堂”,以静教院附校为课改基地,亲身参加课改的实践,积累案例,取得经验后,再通过培训推广到基层学校的课堂教学中去。他用“集约化”的管理模式,集中各部室的优势力量,创造性地发挥教院的职责和功能,开创了指导、服务于基层的多种形式:常态调研、合作伙伴、重点扶持、研训一体、教研员上示范课等等。

他从实践中整理出“最近发展区”,提出要关注学生原有基础,关注教学起点,“最近发展区”不是静态的,而是动态的,要在相同的单位时间内,取得“最近发展区”的最大化。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职责不只是讲正确、讲完整,更重要的是尽可能暴露学生的潜意识,关注学生“相异构想”的发现与解决。“课堂教学中还要关注师生关系,让课堂充满师生之间生命的跃动,它也许是未来课堂教学新的突破点。”张人利认为。

从学生认知规律出发,张人利提出按学生“最佳发展期”设课的想法。对形象思维比较强的学科,设课重心往下移;对逻辑思维比较强的学科,设课重心向上移。此外,他又改革德育课程,将传统德育课发展为“没有围墙的课程”“整体生命投入的课程”“超前发展的课程”,获得学生喜爱和各方高度评价。

一系列的改革举措下,静教院附校在短短的几年中并实现了跨越式发展。2005年,静安区教育学院以上海市最高分荣获了由教育部颁发的“全国首批示范性地区教师培训机构”。静教院附校也从一所典型的薄弱学校一跃成为“上海新的优质教育资源”。教育部要求中央教科所专门设立课题组到附校调研,对附校的教育改革给予充分肯定, “轻负担、高质量”成为了静教院附校的一张“名片”。

上海市静安区教育学院附属学校校长张人利在2008年5月5日作为火炬手在校园领跑,与师生共迎北京奥运.jpg

2008年5月5日,张人利校长作为火炬手在校园领跑,与师生共迎北京奥运

探索后“茶馆式”教学,打造绿色教育生态

“在我心目中,张校长是一位英雄,他坚韧勇敢,对教育热爱痴迷。”特级教师、静教院附校语文组教研组长陈美说。

这位教育人奉为“英雄”般的校长,2008年起便卸下静安区教育学院院长的身份,专任静教院附校校长,这也为教院附校迎来了一次以教育科学研究为引领的大发展,进一步擦亮“轻负担 高质量”这个名片,建构起了绿色教育生态。

张人利

张人利作为组长,展开了上海市教委重点课题“提高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业教学效能的研究”,该课题产生了教育研究核心成果——后“茶馆式”教学。他继承了上世纪风靡全国的茶馆式教学的基本理念“变教师的讲堂为学生的学堂”,进一步发展为“改变教学的逻辑结构,从以授课教师认为的学科体系为线索进行讲解变成遵循教育规律,在教师的帮助下让学生自己进行建构”。

不但如此,他还建构完整的操作体系,包括两个教学特征(学生自己能学会的,教师不讲;尽可能暴露学生的相异构想,并加以解决),四个教学方式(独立学习、合作学习,“书中学”、“做中学”),八个教学策略(“教学与评价融为一体”等),以及N种教学方法。

随着后“茶馆式”教学的推进,学生的学业成绩提高,回家作业减少。上海市教委多年“绿色指标综合评价”及其他评价显示,与市、区的平均指标比较,静教院附校学生睡眠时间多,体艺科活动多,课外作业少,近视率低,学业成绩好。

2010年教育部评教学成果奖,后“茶馆式”教学荣获一等奖。之后,静教院附校第一次独立开设教育部重点课题“后‘茶馆式’教学的发展研究”,且获结题优秀。2014年,“后‘茶馆式’教学——走向‘轻负担、高质量’的实践研究”获首届国家级基础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

2015年起,为了进一步增强学生的关键能力,张人利校长引领全校又开启了一项新的研究——“深度整合式教学:义务教育阶段课程统整实施新样态”。这项研究把国家课程中的综合类课程,包括信息科技、劳动技术、社会、道德与法治(原思品课)、科学等,以主题学习、跨学科学习、实践性学习和研究性学习等4种方式进行统整实施,成为学校后“茶馆式”教学之外的另一种全新的教学样态。2022年“深度整合式教学”荣获上海市市级教学成果特等奖,并进一步荣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

上海市静安区教育学院附属学校校长张人利在2023年9月1日开学第一天和年轻教师一起聊天,了解他们在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鼓励他们多思考多实践.jpg

张人利和年轻教师一起聊天,鼓励他们多思考多实践

如今的静教院附校,有每周一次全校性的文艺演出“明星闪亮30分”;学生上午课间有30分钟体育活动,放学后有长跑;学校不提倡购买任何教辅材料,推行作业分层,作业超量可“举手”;提倡个别辅导,为个别辅导老师在绩效工资中设置“爱心津贴”……

作为一所家门口的普通公办学校,静教院附校小学一年级全部对口入学,20余年来对口学区没变,学生们在中考中却依旧能取得优异学业成绩,近视率也低于上海市平均值近20%。家长徐先生表示:“我的孩子是从一年级开始就在附校读书,一路见证了附校硬件条件的巨大飞跃。”

“我们一零后都喜欢张校长,他和蔼可亲,对待我们就像朋友一样。”该校六年级的许同学说。张人利成了学生们眼中的“忘年交”,校园里师生和谐相处、和乐融融。学校也先后获得“全国文明校园”“全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先进集体”“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等重要荣誉。

教改经验不断辐射,照亮更多孩子的人生

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上海市劳动模范、上海市特级校长……荣誉等身的张人利,在第39个教师节又入选中宣部、教育部“最美教师”,这与他20多年来的坚守密不可分,他正在将“轻负高质”和教育教学改革的创新经验不断辐射,在上海、全国及世界各地都产生了重要影响。

作为“上海市中小幼名师名校长培养工程”第1-3期基地主持人,第4期“高峰计划”(第4期双名工程开始分级,“高峰计划”为最高级)导师,以及“上海市德育骨干教师实训基地”第1-5期基地主持人,张人利还先后受上海市静安区、长宁区、闵行区、虹口区、奉贤区、青浦区、松江区、金山区和浦东新区等委托为校长带教导师,领衔参与了上海市教委推行的多个项目,包括“城乡结对”“初中强校工程”“集团化办学”“课程领导力”等等。

张人利在崇明裕安中学进行“强校工程”的调研指导

张人利还担任了首批国培专家、教育部—中国移动中小学校长培训项目实践基地主持人、长三角中小学名师名校长实践培训基地主持人……并受多地教育局邀请长期带教杭州、贵阳、宁波等地中、小学校长。现在,他的“徒弟”已遍布上海和全国各地。

受新加坡、香港等地邀请,张人利多次为当地教师开设课堂教学讲座,讲述后“茶馆式”教学,也多次接待芬兰、英国、日本等教育界人士来学校观摩后“茶馆式”教学探索课。《纽约时报》《读卖新闻》和法新社等媒体都有过学校改革的相关深度报道,新加坡《联合早报》更是在头版头条推出过相关报道。

五十多年来,张人利校长一直忘我地耕耘在中国基础教育的沃土上,倾情付出,卓有成效。正如静安区教育局副局长邱中宁所言,一个好校长成就一所好学校。张人利校长既是课程教学改革的领跑者,也是绿色教育生态的建设者,更是先进教育理念的传播者,这就是静安教育的榜样和骄傲。

“我要用自己的生命改变脚下的这方土地,照亮孩子们多姿多彩的人生。”说到自己的教育信念,这位古稀之年的教育长者依旧闪耀着“最美”的光芒。

记者 刘时玉

责任编辑: 刘时玉

优秀班主任的成长秘籍,请点击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