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

构筑大中小学育人“同心圆”,更多优质资源飞入寻常百姓家

文汇网   张鹏 王星   2023-03-21 11:57:40

1848488710.jpg

在上海,一支没有专业背景的小学生舞蹈队,单纯凭借在学校课后服务时段的学习,与国际一线表演团队比肩。

这一幕发生在上周末,当15名来自杭州路第一小学的学生现身第38届上海之春国际音乐节的一个系列活动中,孩子们舞姿优美灵动,甚至骗过了一些内行人。难以相信,他们是真正的“零基础”。

而这背后,映射的是正是“双减”政策落地后,上海在探索校内外教育“加减法”过程中取得的成效——做减法,是减去学生和家长的课外负担;做加法,是通过开展多样的课后服务、实施全员导师制等方式,夯实学校教育主体地位的同时,为学生丰富多彩的童年生活加分。

更好推动上海教育高质量发展,在教育部和上海市“部市共建”的框架下,上海积极推动各项教育综合改革任务落地,从创新提出并构建“三圈三全十育人”工作体系,到实现全覆盖实施义务教育学校“5+2”课后服务,再到构建普惠性资源为主导的托育服务……随着一系列教育改革红利持续显现,不断扩容的优质教育资源不断“飞入寻常百姓家”,进一步提升了老百姓对教育的满意度和获得感。

搭建大思政平台,绘制大中小学育人“同心圆”

从教者,首先要思考: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

日前,在上海大学举办的思政课程建设推进会上,多位市级课程思政名师工作室主持人济济一堂。如何将全国两会精神在第一时间送进高校课堂?老师们讨论热烈。

GetAttachment (1).png

在松江区,随着区域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联盟工作3.0版本,汇集沪上11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优质师资而搭建的“大思政平台”课程上新。最近,东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90后”教师刘盼红,就为松江的中小学生上们了一堂热气腾腾的思政公开课。“现在的学生大多数是00后、10后,老师要把思政课讲活、讲透,必须要用学生们能听得懂、听得进的语言。”

作为全国首批高校“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区、首个在创的“三全育人”综合改革示范区和“大思政课”综合改革试验区,上海注重发挥教育部、上海市“部市共建”机制优势,紧紧围绕立德树人,创新构建了大思政工作格局,全面实施“三全育人”综合改革,创新提出并构建“三圈三全十育人”工作体系,系统化健全立德树人落实机制。

构筑大中小学育人“同心圆”,上海不断加强顶层设计。在全市层面,上海着力建强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突出马院协同;通过实施“上海高校马学院马学科建设重点支持计划”等专项,上海支持高校在全国率先全覆盖开设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建设了“中国系列”等一批思政金课、培育了一批教学名师和理论名家,推动高校马院马学科在教学科研、人才培养、社会服务等方面取得长足发展。

记者从市教委获悉,上海马院建设已实现公办高校全覆盖,上海建桥学院等一批民办高校建立马院,马学科一级博士点、一级硕士点翻了一番,为思政课建设提供组织保障。

聚焦学校教育主阵地,“双减”下的学习生活更多彩

风筝制作、考古与文物、桥梁设计、小黄莺民乐队……本学期,黄浦区敬业初级中学共开设了32门拓展型课程,除该校教师教授的17门课程外,学校还依托大世界皓古文化中心、黄浦区体育局等资源,聘请了15位校外专业教师进行授课。

GetAttachment.png

自2021年起,上海全面贯彻中央关于义务教育阶段“双减”重大部署。如何进一步聚焦、发挥学校教育的主阵地作用?如今,每星期5个工作日、每天不少于2小时的“作业辅导+素质活动”课后服务,已是上海所有义务教育学校的“标配”。已有超过133万名学生参与到“5+2”的课后服务之中,约占学生总数的96%。

作为小荧星集团与上海市教委携手合作的中小学课后艺术教育项目——“330课后服务进校园”项目自2021年9月1日启动以来,已为逾300所幼儿园、中小学,超过20万名学生提供了高品质的艺术教育服务,课程涵盖书画、国画、编程、舞蹈、声乐、影视、戏曲等21个专业、355门兴趣班。通过让专业老师走入校园唤醒孩子们的艺术梦想,学生们在艺术熏陶中得到了充分的锻炼和发展。

1255631096.jpg

在闵行区浦汇小学,学校结合劳动教育相关文件和新课标,融入校园四季,二十四节气等新特色和“上海市劳模进校园”项目,打造了“探春、嬉夏、品秋、暖冬”等4个板块160课时的四季主题式分阶课程群,让孩子们在劳动中丰富体验,学习本领。由浦汇小学牵头建立的浦江镇劳动教育学区化联盟,还带领浦江镇6所公办小学、3所民办小学共同挖掘劳动教育综合育人功能,由其研发的《劳动实践手册》从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和服务性劳动三个方面设计了丰富的课外劳动教育内容,目前已正式出版并投入使用。

GetAttachment (1).jpg

呵护“最柔软群体”,优质普惠学前资源持续扩容

作为“二娃妈妈”,家住曹杨街道的邵女士时常会带着自己的孩子来到位于曹杨·武宁党群服务中心的“宝宝屋”。在这里,有老师带着孩子们唱儿歌、听绘本、做游戏,还有幼儿园营养师教家长们如何制作健康的营养膳食,让忙碌带娃的老人和年轻父母从中“喘口气”。

GetAttachment.jpg

呵护“最柔软的群体”,上海努力做制度上的先行先试者。一组数据能够窥见上海的温度——按照计划,今年上海社区托育要增加不低于3200个托位,公办幼儿园托班要增加不低于2000个托位,到2025年要实现千人托位4.5个的目标。

今年1月1日,上海正式实施《上海市学前教育与托育服务条例》,明确一体发展学前教育与托育服务,构建学前教育、托育服务两个公共服务体系。为满足人民群众对学前教育与托育服务的需求,上海市委、市政府连续实施“学龄前儿童善育”民心工程和“新增普惠性托育点”的为民办实事项目,学前教育与托育服务资源不断增量扩容。

图片来源:市教委提供

责任编辑: 陆芸

优秀班主任的成长秘籍,请点击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