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

高中生“拜师”大学博导,上海师大附属宝山分校开启“全员学术导师制”育人新模式

上海教育新闻网   刘时玉   2023-03-17 17:40:28

“学生现就读于上海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宝山分校,因仰慕教授高尚的师德师风和高深的专业造诣,期待感受上海师范大学浓厚的学术氛围,并得到全方位的学业指导、生活和思想引导、心理和生涯向导,成为有用之材……特此引荐于教授门下,以教授允纳为盼!”上海师范大学的21名博导,收到了来自上海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宝山分校的85名高中生的《拜师贴》。

记者在日前举办的上海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宝山分校“科创人才培养大中贯通”学术导师结对仪式上了解到,学术导师不再是大学生的“专利”,上海师范大学集全校之力,为来自上海师大附中宝山分校的学生选配学术导师,积极探索大学与高中教育相衔接的新型人才贯通培养模式。

image.png

494d64c5e5d9895a5f59dc07cd03e7f0_.jpg

全市首创、全员覆盖,

21位大学博导结对85位高中学生

陈昌来教授是上海师范大学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博士生导师。结对“拜师”之后,陈教授成为了两名高中学生的“导师”,还把他们拉进了自己的“博士生群”。他说:“这感觉很奇妙,以往带学生的都是博士,从来没有这样年轻、有活力的身影成为自己的学生。现在让自己的人生体验有更多不一样,也感觉有了更多责任来陪伴他们成长。”

据介绍,此次选配的21名博导不少都是全国知名的学者、二级教授,来自人文、教育、马克思主义、对外汉语、音乐、影视传媒、数理、生命科学、化学与材料、环境与地理科学、信息与机电工程等11个学院,专业涉及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学、心理学、课程与教学论、中国语言文学、中国史、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数字、天文学、生物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等。

5f89cb320d5d373be3008d20a90c0de5_.jpg

13c49a88624025dd4503405519f6d7ca_.jpg

记者了解到,师生结对之后,博导们将按照明确的目标,在多个方面提带领这些“新弟子们”成长。如,制定学术导师工作计划,帮助学生建立学业档案;指导学生制定学业规划,明确研究目标;指导学生的专业选择、课程选择,推荐阅读书目;指导学生进行初步的学术研究或者参与科研项目,完成研究性课题报告或创造发明项目,并为学生的成果撰写评语或推荐意见;引导有条件的学生撰写并发表学术论文……

此外,导师们将不遗余力指导学生参加社会实践、竞赛活动和其他课外活动,每学期至少组织两次学生走进大学校园,进入实验室、图书馆等场所,每月至少组织一次线上或线下学术导师活动,在这样的师徒带教中,不断培养学生科研创新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这次是我们和首批‘学术导师’结对。高中生扎堆和博导结对,这在上海也是首创。未来我们也会持续推动‘全员导师制’100%覆盖,为学生提供全方位的学业指导、心理辅导、生活引导、思想引导和生涯向导,成为同学们健康成长人生路上的守护者、助力者和引路人。”上海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宝山分校校长贺亚丽说。

“大学+高中”相衔接,

探索合力培育拔尖创新人才新模式

据了解,去年寒假起,上海师大附属宝山分校就着手通过宣讲、访谈、问卷调查等多种手段,充分了解了学生的学术爱好和兴趣。另一方面,学生和导师借助学术导师简介手册和学生简介手册等,经过多轮沟通,最终完成学术导师的选配工作。由此,21个学术微信群顺利组建。

此外,该校专门为集团内学术高中打造“光启讲坛”,邀请上海师范大学资深教授与沪上知名学者、院士、博士生导师,就文学、艺术、科学技术等话题与同学们交流。如,朱恒夫教授的《戏曲的美学特征》,带大家接受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对传统文化有更深入的理解;储继峰教授的《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数学学习》,引导他们学会用数学思维来思考现实,有意识地培养自己的独立思考能力;詹丹教授的《<红楼梦>:从通读到读通》,通过细致深入的文本解读,激发大家的自主探究意识……不同类型的专业讲座,一步步引领着这群高中学生夯实专业、扩展视野。

85c6abc9e8c2e24d5e14db1d51c2038.jpg

2f962101bd41801e360da8e3a163561.jpg

大学专家走进高中校园之外,高中学生们也走进了大学。在本次结对签约仪式后,85名学生便陆续走进上海师范大学校史馆、数理学院光电子实验室等场所,感受高校浓郁的文化、创新氛围。“与大师对话、与大学“对话”,我们逐渐明晰了自己的求学之路,开启了自己的学术梦想,自己未来的成长方向、研究方向更加清晰,为自己终生学习、成为时代需要的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该校高一(1)班周子凡同学这样说到。

这样的结对,不仅是对“科创人才培养大中贯通”的一次尝试,也是在积极探索大学与高中教育衔接的新型人才贯通培养模式,助力超常规培养拔尖创新人才。贺亚丽说:“学生和导师结对,不是胡乱配对,而要根据学生成长方向、意愿及导师的特长来决定,是一个双向选择的过程。”

上海师范大学党委书记林在勇也祝福这些学生们,不要害怕提出创新的想法。“向教授们学习,不在于这个教授到底告诉你什么知识,学习的更多是一种科学探索的方法和精神品质。孩子们,未来可期。”

打造“未来学校”,

上海师大附属宝山分校关注学生“素养培育”

另据了解,作为上师大基础教育集团核心校,上海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宝山分校从去年创办之初就以“学术性高中”为创建目标,着力打造“未来学校”。正如宝山区教育局局长张治所言:未来学校的出发点不是“技术”,而是“探索教育的目的”,也就是“以学生为中心、更好地培养人才”。

上海师大附属宝山分校的“全员学术导师制”就是基于这一出发点展开的尝试,该校非常重视每个学生的个性与创新,传承上海师大附中“五大学习领域”课程体系和多样化的校本课程,为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提供宽阔的平台。如,学生对科学技术感兴趣,便有飞行器设计与制作课程及学校与中科院专家团队合作开设的“芯+未来”科学学习课程等科技创新拓展型课程,供学生选择。

4f64769628ed034d810c912a991ecf6c_.jpg

善用技术为教学育人赋能,是未来学校不可或缺的部分。上海师大附属宝山分校将借助智能技术构建个性化教学平台,提供精准、科学、高效的教学,并依托元宇宙技术构建沉浸式学习环境,开展情境化教学、个性化学习、STEM教育,为学生提供身临其境的感官体验、灵活多样的交互方式、动手创造的学习体验。

此外,该校学校秉承上海师大附中“发展教育——让每一个师生都得到充分和谐发展”的办学理念,整合各类优质教育资源,最大限度地创设时间和空间,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充分发展、全面发展。同时,该校也注重营造有利于教师健康成长的文化环境,搭建各种平台,为教师的专业化、个性化发展提供有效助力和坚实保障。

不得不说,“未来学校”的落点依然是“素养的培育”。张治表示,具备不断升级迭代的创新素养、独特的学习方法和成长智慧、强大的抗挫折能力、打破闭塞开阔国际视野和持续终生学习的学术能力等这些素养的人,才能在未来突破阻碍、驾驭技术、成就自我。

记者 刘时玉

责任编辑: 刘时玉

优秀班主任的成长秘籍,请点击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