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

从0到1发力基础研究 从1到10唤醒“沉睡”专利

上海教育电视台     2023-03-08 10:24:58

创新,是赋能城市高质量发展的内生动力。如何实现“0到10”的全过程创新?今年全国两会上,不少代表委员都关注这一话题。他们表示,既要发力从0到1的基础研究布局,也要打通从1到10的成果转化瓶颈,构建起完整的科技创新生态链。

基础研究是科技创新的源头。全国人大代表、复旦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金力提出,要发挥基础研究的主力军作用,坚持目标导向和自由探索“两条腿走路”。

图片

十年磨一剑,甘坐冷板凳,是从事基础研究科研人员的普遍写照。全国政协委员、复旦大学数学科学学院教授郭坤宇对此深有体会。他建议,进一步优化基础研究评价机制,让科研人员更敢闯敢试。

图片

图片

事实上,自2021年起,上海就瞄准原始创新,在多个高等院校、科研院所试点设立“基础研究特区”,赋予科研自主权,给予重点领域和重点团队长期、稳定支持,为“冷板凳”加热。全国人大代表、同济大学副校长顾祥林表示,在前期试点的基础上,还要进一步在校园内外,打造从0到1的良好生态。

图片

从技术发轫的“1”发展到成熟应用的“10”,还有一道科技成果转化的必答题。全国政协委员司徒国海,总结了这样一组数据。《2022年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报告》显示,我国科研人员在高水平期刊上发表的论文数量稳居世界第1,在顶级期刊上发表的论文数量居世界第2,高被引论文数量居世界第2,热点论文数量居世界第1。然而,从基础研究中诞生的创新性成果,并不一定能变成现实生产力。《2022年中国专利调查报告》指出,我国高校发明专利实施率为16.9%,其中产业化率仅为3.9%;相对而言,企业发明专利产业化率达到48.1%。

为何会有大量科研成果“沉睡”在实验室?司徒国海认为,主要是专利产业化的“中间阶段”缺乏高端专业人才。

图片

对此,司徒国海建议,要加强发明专利产业化高端人才培养体系,畅通技术经纪人、创新技术产业化专业人员等专利产业化人才的职业发展通道。

图片

责任编辑: 陆芸

优秀班主任的成长秘籍,请点击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