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
今年高校毕业生规模再创新高,如何稳就业?

需求端发力创造更多“源头活水”

解放日报   周程祎   2023-03-08 10:01:28

访谈嘉宾

高小玫 全国政协委员、民革上海市委原主委

吴瑞君 全国政协委员、华东师范大学校长助理

就业是民生之本、财富之源、稳定之基。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去年我国城镇新增就业1206万人,年末城镇调查失业率降到5.5%。新的一年就业形势如何?怎样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人口负增长将对今后的就业形势带来怎样的影响?记者连线采访两位全国政协委员。

经济盘稳了,岗位就增加了

记者:首先大家都很关心的是,今年就业形势如何?

吴瑞君:总的来说,随着疫情防控政策优化以及稳经济政策措施效应进一步显现,我国经济运行整体好转,将带动就业需求扩大,就业形势会逐步回暖。

不过我们也要看到,经济恢复需要一个过程,不确定因素仍然存在。同时,今年城镇就业新成长劳动力达1662万人,其中1158万为高校毕业生,人数再创历史新高,构成比较大的就业总量压力。也正因此,这次政府工作报告把稳就业摆到了更重要的位置,要求强化就业优先政策导向,着力促进市场化社会化就业。

记者:目前招工难、就业难并存的结构性矛盾依然突出,破解结构性矛盾的关键是什么?

吴瑞君:要破解结构性矛盾,根本在于从需求端发力,持续发展经济,增加有效的需求。经济盘稳了,就业的岗位也就增加了。也要鼓励企业开发更多岗位,拓宽就业渠道,充分发挥民营企业吸纳就业作用。

毕业生大国应成为人才大国

记者:以高校毕业生为代表的当代青年,在就业时面临哪些挑战?

高小玫:近年来高校毕业生就业情况发生很大变化。就业模式上,有相当比例的“慢就业”,如考研、出国,或因求职不顺等原因待业观望。从供需匹配看,一方面各行各业人才紧缺,另一方面高校毕业生被指摘学科知识不适用、综合素质不合格,“就业难”之下,高校毕业生学历“低配”就职。往届生求职则被要求具备工作经历,进入“无经验不录用,不工作无经验”的死循环。这样我们部门的就业服务从职能定位上就显出了不适应,因而政策措施的力度就不够。

记者:今年政府工作报告强调要“突出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具体应该怎样落实落细?

高小玫:毕业生大国,应成为人才大国,而不是高学历过剩。高学历“内卷”是教育资源的浪费。我们在应对“就业难”采取非常措施的同时,要着手调整就业工作内容,提供适应高校毕业生高质量就业的公共服务。

一方面,建议调整相关部门职能定位。就业职能部门应明确高校毕业生高质量就业长效机制和服务的任务,以“促进、服务和监管”为要求,调整高校毕业生职业指导的管理构架、职业指导服务及管理方式,制定相关支持政策和基本制度规范。另一方面,要大力构建职前教育。高校应提供继续教育性质的职前教育,包括适用的职业规划、就业指导、专业咨询等。就业职能部门应做强见习制度,将之作为职前教育的重要构成,构建对口实训基地建设的长效机制,畅通政府企业高校就业服务合作。

人口负增长趋势不必过度忧虑

记者:去年我国人口60年来首次出现负增长,这将对今后的就业形势带来怎样的影响?如何应对这些影响?

吴瑞君:实际上,十年前我国16—59周岁的劳动力人口规模已经开始下降。反映在就业方面,其影响是比较复杂的。因为人口负增长还叠加了人口老龄化的趋势。为了应对老龄化,我们提出延迟退休,那么原本应该空出来的岗位数量就会减少。同时,人口负增长也伴随着劳动力年龄结构老化的趋势,人工智能的崛起更会给劳动力市场带来明显冲击。

整体来看,尽管劳动年龄人口减少,但我国劳动力资源的总量仍然较大,所以不必过度忧虑。接下来首先要着力完善生育支持政策体系,构建生育友好型社会,有效提升生育率。其次,随着人口红利逐步向人才红利转变,我们应重视提高劳动者的能力水平,使之与经济高质量发展相匹配。最后,还是要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步伐,创造更多“源头活水”。


责任编辑: 陆芸

优秀班主任的成长秘籍,请点击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