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

上海交大让课程思政在战“疫”中落地生根

上海教育新闻网   王嘉滢 高璐 程媛媛   2022-04-15 10:40:07

本网讯 (通讯员 王嘉滢 高璐 记者 程媛媛)自3月防疫工作开展以来,上海交通大学在“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保障线上教学实质等效的基础上,积极倡导教师要运用好疫情防控过程中“鲜活教材”,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抓住课程思政教育契机,深挖抗疫中的思政元素,于“润物细无声”中推动专业教学与思政教育同向同行。

寓教于学,战“疫”增智

船舶海洋与建筑工程学院交通运输工程系教师何红弟收集了学校的配餐素材,从"运筹学"课程优化的角度出发,对这些素材进行了梳理,做成案例带进了课堂。例如校园3万师生每人三餐的配送可以看作"运筹学"中的线性优化问题,在校老师利用私家车进行每日三餐配送时后备箱的装载可以看作"运筹学"中的背包问题等,私家车、无人小汽车、大巴等不同的配送方式拥有不同的运输能力,这正是"运筹学"中的线性规划问题。“我希望学生能独立思考,学以致用,进而对"运筹学"课程产生兴趣”,何红弟表示。

设计学院教师王宏卫执笔为戎,带动学生用画笔共绘校园抗疫图景。作为留校志愿教师的一员,王宏卫用画笔描绘校园里的战“疫”图景,将作品用于"造型基础"和"绘画基础"的教学素材。与此同时,王宏卫老师带动同学们积极投入创作,以感恩师长和守护校园为基调的课堂艺术作品在网上热传,引发校内外公众共鸣。王老师对教学成果颇感欣慰:“我把学校抗疫的场景画下来,作为线上教学课程内容抛砖引玉,没想到同学们对此充满热情,画作的认真和创新都比平时的线下教学更好。”

"环境健康科学"于2021年入选上海市一流本科课程,是环境科学与工程专业环境健康方向的重要选修课,选用教师自编出版的教材。线上教学中,学院教师袁涛采用了多种形式的师生互动,将项目式教学与慕课教学资源相结合,将抗疫过程中学生们关心的问题与教学内容紧密结合,实现教书与育人的有机结合。在小组项目式教学中,引导学生思考重大疫情环境健康问题,激发同学科学探索精神。在讲授室内环境健康内容时,引入课堂讨论“室内空气净化器能否用于防疫”,激发学生创新思维,关注科技前沿,寻求可行的解决问题方案。这让同学们既了解知识理论基础,也增强了个人健康防护意识,还对抗疫政策与抗疫精神有了深入理解。

学以致用,战“疫”力行

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教师注意引导学生思考和解决抗疫热点问题,为课堂教学提供良好的“试验田”。李楠在"金融科技概论"的课堂上引领本科一年级同学结合自身实际体会,提出致力于解决抗疫热点问题的小组作业课题。学生利用所学课程知识,运用信息科技解决疫情期间“零食挤兑”等现实问题,实践能力得到提升。李楠说:“当同学们发现可以用在课堂中学到的思考问题的方法,去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时,他们便不再抱怨和焦虑,而是用更加正面积极的心态去面对生活和学习,同时也会提升学习兴趣和实践水平。” 

船舶与建筑工程学院教师王鸿东在"工程学导论"课程上,鼓励学生学以致用,对现存抗疫环节进行改进。“疫情没有让交大的课堂教学停滞,反而令课堂因为抗疫的实践而更加生动。” 王鸿东介绍说。布置课程任务后,他在开题云答辩上看到了一个好项目——大一学生徐寅轩团队希望设计一款“遥控爬楼核酸检测采样小车”,致力于提高核酸采样的效率,为疫情防控降低压力。他对该项目给予高度评价:“能够关切身边事,能够从生活中提炼工程需求,能够用专业知识付诸实践,去改善真实的世界,说明这场战‘疫’真的让他们成长了。”

立德树人,战“疫”有责

本学期担任"大学化学"教学工作的金鑫,是化学化工学院优秀的年轻教师,先后获得过上海交通大学青年教师教学竞赛一等奖、上海市青年教师教学竞赛二等奖、上海交通大学首届教师教学创新大赛一等奖等奖项。作为强基化学班的班主任,在疫情最严重的阶段,她积极安抚确诊同学,通过召开线上班会等活动为学生打气,使全班同学顺利度过了一段艰难且难忘的时光。然而随着疫情的发展,金鑫老师根据防疫要求进行转运隔离,她在转运隔离过程中还坚持为学生上课,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向大家介绍病情的发展历程,和学生分享如何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来战胜病毒,以身垂范了交大的抗疫精神。

航空航天学院教师陈方在教学过程中鼓励学生勇于创新,服务社会需求,着重培养学生的科学创新意识与社会责任感。在讲解飞行器创意设计相关概念时,陈方详细介绍了学校在抗疫期间科研助力防疫的相关案例,带领学生领略技术创新中创意的融入,培养学生解决社会问题的责任感。科研助力小巴士、快递优化模型……一个个鲜活的现实案例让同学们对课程内容兴趣倍增。“科学知识来源于实践,学生要自主创新、自立自强,把知识学习应用到解决实际问题中,才能服务国家社会需求,培养崇尚科学、探索未知、致力于我国科技创新发展的热情。” 陈方语重心长地说。

责任编辑: 程媛媛

优秀班主任的成长秘籍,请点击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