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

“我想尖叫”,上海小学生在日记中这样“呐喊”,孩子的心声家长读懂了吗?

第一教育   曹轶姗   2022-01-14 13:37:59

“此刻我想尖叫”“无聊极了”“心太累”……

小学生悠悠在日记里,多次发出了这样的“呐喊”。孩子的心声,家长读懂了吗?

“倾听孩子的心声,解锁独特的心门”,《我想尖叫——悠悠日记》新书研讨会1月13日在上海教育报刊总社举行,该书的两位作者刘月珥和爷爷刘云耕祖孙二人在会上介绍了创作体会。

图片

儿童用自己的心写出来的“心理学”

刘月珥小名悠悠,今年读初一,书中主要集中了她小学3~5年级的日记和作文,在小作者每篇日记的后面,还有爷爷智慧、理性的点评。

图片

悠悠和爷爷为《少年日报》小记者签名赠书

《我想尖叫——悠悠日记》也是一本少年儿童吐露自己真实内心、记录自己真实行为的书,它不是一本成人写的儿童心理学,而是一本少年儿童用自己的心写出来的“心理学”。读者可以从中探测儿童的心理秘密,了解到他们与成人不一样的观察眼光和思维方式,他们眼中的爸爸、妈妈、老师和各式各样的事物。

《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从今年1月1日开始实施,以《我想尖叫——悠悠日记》这本书作为由头进行研讨,也是对该法更好的贯彻落实和实施。

图片

上海师范大学校长、研究员袁雯,中国教育学会家庭教育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上海市家庭教育研究会首席专家、上海社科院社会学所研究员杨雄,青浦区教育局原副局长、家庭教育专家、“朱家学堂”创办人朱良俊等参加研讨会并做专家点评。

少年儿童出版社社长冯杰,“时代楷模”、卢湾一中心小学校长吴蓉瑾,上海市教科院普教所家庭教育研究与指导中心主任郁琴芳,上海教育报刊总社学生媒体发展中心总编辑赵玉平以及《少年日报》小记者代表等对新书内容进行了分享交流。

新书研讨会由上海教育报刊总社社长、总编辑仲立新主持。

图片

“希望爸爸妈妈能跟我们换位思考”

说到这本书的出版,小作者刘月珥也有些意外,“我从三年级开始写日记,当中也有不想写的时候,但奶奶每天晚上会叮嘱我,不管内容多少,坚持把每天发生的事情和心情记录下来,经过整理后才有了这本书。”

图片

她表示,这本书中写的都是自己的心里话,记录在学校里或在家里发生的事情。五年级因为新冠疫情居家上课,有了较多的空余的时间,写的内容也比之前多,“书中很多篇目想要表达的是,希望大人能够理解孩子的想法和感受。大人觉得做小朋友非常轻松,其实我想说的是,我们也会有压力、也不是那么轻松,希望家长能换位思考。”

《少年日报》小记者杨诣萱恰好与刘月珥上同一个老师的钢琴课,这样的巧合让她在看完书后有了更深的感触,“悠悠姐姐的日记简直说出了我的心声,在家上课那段时间不能出去吃好吃的、不能和小朋友一起玩耍,我也特别想要尖叫。这本书里记录的一个又一个同龄人小故事,让我觉得像和悠悠姐姐聊天一样的亲切。”

“我想尖叫”并非哗众取宠

自称“阳光老头”的刘云耕先生对孙女的“想要尖叫”进行了解释,“取这个书名并非哗众取宠,‘我想尖叫’契合了书中第一章节的内容。2020年年初,新冠疫情在武汉暴发后,她不得不终日待在家里。她在日记里郁闷地写道——肚子里有股无处发泄的气,此刻我只想尖叫:新冠病毒,我受够了。”

图片

他表示,在自己与同龄人的交流中发现,在与第三代的相处中有很多相似的矛盾和冲突,如果家庭中发生的事情有一定普遍性,有必要把它整理出来编成一本书,给大家做参考;另外,一些青少年儿童因为家庭教育不当或者学校教育中某一个小小的闪失,结果造成了不可挽回的悲剧或者让人痛心的事件,也增加了他的紧迫感,将孙女的日记进行整理,以此来研究在当代家庭教育中、在青少年教育中的共性问题。

出版该书的少年儿童出版社社长冯杰表示,在看过刘月珥日记的素材后,被日记的精彩内容、工整的字迹、图文并茂的呈现方式吸引,并决定出版这本书。

图片

“我们当时提出能否有一位专家来对日记进行点评,扩大这本书的受众,悠悠的爷爷作为整个日记内容的亲历者,主动愿意承担这部分内容的写作。小作者的童言无忌与长者的智慧点评相结合,有了这本书的精彩呈现。”冯杰说。

图片

“一本冒着热腾腾的生活气息的书”

“时代楷模”、卢湾一中心小学校长吴蓉瑾将书看完后,还推荐给了自己的老校长程华,“我当年做语文老师的时候,也对孩子的作文进行过点评,但这本书上悠悠爷爷的点评既能够点到位,又给出了正向的引导,分寸的把握非常精准,也是我们应该学习的。”

图片

看过书后,上海市教科院普教所家庭教育研究与指导中心主任郁琴芳表示,这本书不但将长期放在她的案头,也会推荐给自己正在读初中女儿阅读,“这是一本冒着热腾腾的生活气息的书,小作者真实地描写了自己的生活,这本书值得父母、教育研究者看,真正从儿童的视角进行反思,用鲜活的案例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中的抽象概念进行解读。”

图片

上海教育报刊总社学生媒体发展中心总编辑赵玉平表示,这本日记不加修饰地展示了真实的儿童视角,是传统的教育媒体、少儿媒体人传播语境中缺乏的;而始终冷静的爷爷在五十多段睿智的点评中展示了对孩子成长中细节的关注,也包含着对孙女深沉的爱。

像关注感冒一样关注孩子的情绪变化

上海师范大学校长、研究员袁雯表示,这本书是家庭教育的正能量案例,做好家庭教育不光需要爱,更需要理性,家长并不能自然而然地成为合格的家长,他们也需要接受专业的家长教育,树立科学的家庭教育观念,学会正确适切的家庭教育方法。

她希望这个系列的书能够继续出版,“作者在她五年级的时候想尖叫,她到了初中、高中、大学有了怎样的新想法,值得持续关注。”

图片

中国教育学会家庭教育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上海市家庭教育研究会首席专家、上海社科院社会学所研究员杨雄在专家点评中表示,《我想尖叫》这本书代表了00后一代真实的一面,在国家生活物质相对比较丰富的情况下,他们健康、自信、阳光、礼貌。

图片

青浦区教育局原副局长、家庭教育专家、“朱家学堂”创办人朱良俊从2002年开始,坚持年给自己的女儿每天写一封信,至今已经写信7064封、总字数1140万,但他在看过书后表示,自己未曾如书中写道的,像关注孩子感冒那样来关注孩子细微的动态和她情绪表现,“只有家长好好学习,才有孩子的天天向上。”

图片


摄影:顾超、郑逸洁

责任编辑: 陆芸

优秀班主任的成长秘籍,请点击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