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

用生命影响生命 上大“沉浸式生命教育项目”启动

上海教育新闻网   张佳琪 颜惠芳   2021-11-29 10:07:14


11 月28 日上午,上海大学“沉浸式生命教育项目”启动仪式顺利举办。该项目由上海大学社会学院与上海大学学生工作办公室(武装部)共同主办,上海大学社会学院社会工作系与院团委承办,并得到上海福寿园公益发展基金会和上海大学心理辅导中心的支持。

据了解,“沉浸式生命教育项目”通过对大学生开展志愿者专项培训、志愿服务管理、专业督导、生命教育团辅、沙龙与讲座等多个项目实施环节,创新一种体验式、沉浸式的大学生生命教育模式,旨在使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生死观,提升积极的生命意义以及增强社会志愿服务精神,提升大学生社会心理素养和积极心理品质。

项目的实施,不仅对于中国社会心理服务体系的健全和完善,而且对于推动学校社工的专业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更为重要的是,项目的推行也践行了社会工作的理念,即用生命影响生命,成就积极人生。

会议包括上海大学“沉浸式生命教育项目”启动仪式、生命教育讲座以及研讨会多个议程。上海大学副校长聂清、上海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基层健康卫生健康处处长杨超、上海高校心理咨询协会会长陈增堂、上海大学社会学院党委书记杨锃、上海大学学生工作办公室主任(武装部)孟祥栋、上海福寿园公益发展基金会理事长马剑亭以及上海多个医疗机构、养老机构、社会组织、基金会的领导、专家、上海大学学生近150人齐聚一堂。

聂清副校长代表上海大学对到场的各位领导和专家表示热烈的欢迎。她认为,教育的本质就是生命的教育,“沉浸式生命教育的项目”把生命教育以完全不同的形式带进校园,搭建起学术引领、学工推动、社会组织支持、政府与社会机构参与的生命教育整合创新平台。这一平台的搭建,让大学生能够有一个宝贵的机会进入多个生命呈现的场域,让他们有机会了解生命的完美与缺憾,以获得更多积极心理品质。

上海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基层卫生健康处杨超处长致辞。他从自身的工作——安宁疗护,谈到对生与死的思考,他认为生与死是世间万物最大的公平,任何事都有开始也会有结束。杨处长提出三点:活出精彩,人生各有不同,奋斗过才知道人生的美好;学会断舍离,放下执念,突破禁锢、方可前行;学会宽容,“有时去治愈,总是去安慰、常常去帮助”。杨超处长希望通过此次项目,可以让更多人珍惜生命,关爱自己,尊重他人。

陈增堂会长代表上海高校心理咨询协会致辞。陈会长从上海大学与上海高校心理咨询协会的渊源——上大校长两次为协会题词,引申到“生命教育”的起源。心理健康教育当中有一部分就是生命教育。陈会长表示,上海大学的生命教育就像心理健康教育一样走在前列。

随后,与会领导和嘉宾上台共同按下启动按钮。至此,上海大学“沉浸式生命教育项目”正式启动。

杨锃书记与孟祥栋主任分别代表上海大学社会学院与上海大学学生工作办公室(武装部)举行签约仪式。

签约仪式后,主办方为中国生命关怀协会调研部主任施永兴、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儿少科主任程文红、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社工部主任薛莉莉、上海市虹口区精神卫生中心社工部主任李川、上海市静安区临汾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书记周卉、上海市徐汇区康健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竺琼、上海市金山区金山卫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书记王峥、上海福寿园公益发展基金会项目负责人杨俊侠、上海银康老年公寓人力资源总监、事业部主任周欣、颐家(上海)医疗养老服务有限公司运营高级总监陈维颁发志愿服务基地专家聘书。

启动仪式结束后,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儿少科程文红主任作“疫情下的自我关怀”讲座。生命教育项目研讨会也同步进行,在社会工作系主任程明明主持下,与会专家围绕“学生培养”“项目嵌入”“项目落实”“成果转化”等议题进行了研讨,专家们畅所欲言,为“沉浸式生命教育项目”发展建言献策。

此次上海大学“沉浸式生命教育项目”启动,为项目进一步顺利推进揭开序章,这一项目的开启不仅助力学校社工的特色化发展,而且对于“健康中国”背景下的中国社会心理服务体系的建设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通讯员 张佳琪 记者 颜惠芳

图片由学校提供



责任编辑: 颜惠芳

优秀班主任的成长秘籍,请点击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