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

十年磨一剑的“男生班”,给这所160年老校带来了什么?

文汇网     2021-10-28 10:02:32

1015904173.jpg

过去,这里曾是沪上一所历史悠久的知名女校。如今,“男生班”却成了其越擦越亮的“金字招牌”。十年拓跋,不仅让越来越多从“男生班”走出的男生成长成他们喜欢的模样——忠诚、担责、独立、睿智,也让上海市第八中学这所160年老校不断焕发出新活力。

创建于1861年的上海市第八中学,前身是美国基督教长老会传教士范约翰及其夫人来沪创办的“清心书院”,1918年定名为“清心女子中学”。1953年,上海市人民政府接管学校后将其改名为“上海市第八女子中学”。1969年起学校兼收男生并改名为上海市第八中学。

2012年,市八中学在全国首设“男子高中基地实验班”(以下简称“男生班”),开启了具有破冰意义的大胆尝试。从起初的一个班、两个班再到后来的四个班,“男生班”的教育价值和社会意义日益显现。有关男生班的培养目标确立、课程规划实施、师资队伍建设和教育模式转变等一系列生动实践也促成了学校内涵建设的跨越式发展。

智慧眼2.jpg

如今,在学校古朴的北大楼里,装配起让人眼前一亮的现代化创新课程中心——“智慧·眼”雷达原理模拟仿真体验、“数字达人”机器人陆战演习体验、“梦·飞翔”直升机航空模拟舱、“梦·启航”航海模拟仿真体验、“微·世界”模型研造等融合海陆空国防科技元素的体验课程不仅让“男生班”的学生们大呼过瘾,更成为全校师生共同学习的“新天地”。

“我们希望通过男生教育的实践,把相关经验和红利惠及全体师生,推进学生核心素养培育、教育教学改革,助力师生可持续发展。在‘双减’政策和‘双新’建设的大背景下,进一步推动学校特色多样发展,为新时代培养更多有家国情怀的未来接班人。”上海市特级校长、市八中学校长周政自信地表示。

砥砺十年,“男生班”这块“金字招牌”越擦越亮

说起市八中学的“男生班”,不得不提十多年前就引发社会广泛热议的“男孩危机”。

根据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的研究,自上世纪90年代开始,女生的学业优势不断扩展和延伸,几乎在所有学科领域和各级教育水平上,女生的学业表现都赶上或者超过了男生。在沪上不少学校,成绩好的女生普遍偏多,尤其是考上重点高中的女生比例一度超过男生。甚至,不少中学的理科班都出现了“阴盛阳衰”的现象。

在2010年出版的《拯救男孩》一书中,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家庭教育首席专家、首都师范大学特聘教授孙云晓抛出了“男孩危机”这一概念。在他看来,当时的男孩们面临学业、体质、心理和社会四大危机。时任全国人大代表的王荣华也曾在2012年的全国两会上呼吁人们要关注并重视“男孩危机”。

作为探索男生教育、化解“男孩危机”的一次教改尝试,2012年,经上海市教委批准,市八中学首设“上海市男子高中基地实验班”,在无数“聚光灯”下,毅然开启“男生班”实验。

改变传统教学方式,帮助男生“扬长避短”

起初,“男生班”这一大胆尝试曾引来不少争论。有人认为,男女同校是社会进步的表现,没有理由再将男孩和女孩分隔开来;也有人认为,“男孩危机”是由考试制度、选拔方式、育儿方法等多种因素造成的,将男孩“圈养”起来,治标不治本。

2.jpg

在市八中学任教近20年的副校长段迎秋全程参与并见证了“男生班”的发展。在他看来,学校之所以敢迈出这一步并坚持至今,不仅源于早前开展的男女生班的相关研究,更重要的是学校领导深信,男生群体有鲜明的特点和优势,只要扬长避短,将他们身上的优点“放大”,所谓的“男孩危机”或许就能迎刃而解。

回答问题不举手张口就来、上课不爱记笔记、课堂里经常莫名爆发出哄笑……首届“男生班”的60位男孩,刚到市八中学时曾让段迎秋和很多任课老师感受到了巨大的压力。“开设男生班,本身就是对男生存在的学习问题、行为问题,进行策略性的矫正。比如男生思想集中时间短,不喜欢听表述,那么在上课的时候,就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只有这样,男生们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才会提高。”段迎秋分析指出。

13.jpg

怎样改变才能最大限度调动男生的学习积极性?关于这一问题,市八中学的老师们动足了脑筋。高一年级部主任、数学老师叶铭,曾做过“男生班”的班主任。他对“男生班”最深的印象就是“争强好胜”。“在我的课堂上,我会想办法把他们的这种斗志引导到数学学习上来。比如布置暑假作业时,我把答案一起发给学生,告诉他们谁要是发现标准答案有错误,就可以在下学期获得加分。”叶铭记得,就这样一个小小的规定,很快点燃了学生们做数学题的热情。有人主动和他讨论题目,也有人拿着本子和他商量,自己的解题步骤和标准答案不一样,是否也能加分……大家琢磨题目的兴趣上去了,成绩自然不会差。

四领域特色课程,让未来多一种可能

除了必修的基础课程,市八中学为“男生班”量身打造了四大领域的特色课程:偶像生成、生存体验、数字达人和差异理解。

偶像生成以“典范”为载体,帮助学生举一反三,深入理解偶像的精神内涵,树立强国之志,涵养报国之情。

生存体验以“生活”为载体,满足高中男生爱挑战、爱冒险、乐于积累生活经验的需求,通过各类实践体验,发掘其在动手能力、运动技能、空间思维和方向感等方面的潜能,使学生更多地掌握生活技能、丰富生活阅历。

备选主图.jpg

数字达人以“科技”为载体,着力培养高中男生信息化环境下的学习技能、生活技能及操作技能,用飞速发展、与时俱进的信息技术,激发学生好奇心、想象力和创新力。

差异理解以“文化”为载体,通过中外文化经典选读、哲人哲言哲理案例分析、思维品质统整训练等课程实践引领学生感知差异、发现差异、理解差异、包容差异,培养敏锐眼光,优化认知能力。

就拿学生们眼中最富新鲜感的生存体验来说,从千米晨跑,到游学北京、徒步徽杭,再到假期冬泳,三年高中生涯期间这些不间断的身心历练,让很多男生毕业时脱胎换骨,焕然一新。多年来,在市八操场上雷打不动进行每日晨跑的,除了“男生班”,也会有来自平行班的男生女生组成的编外队伍,跟着他们一起强健体魄。

4.jpg

在学校的精心安排下,每年暑假,学校附近的当代艺术馆、黄浦区中西医结合医院、第九人民医院、刘长胜故居、三山会馆等单位,几乎都会出现市八学子的身影。他们主动报名担任志愿者,带着任务到这些各自感兴趣的场所去挑战自我、认识世界。市八中学德育主任李群华记得,原定60学时的实习时间,有的学生一个暑假竟然完成了超过200学时。“在偶像生成课堂中,老师着重讲过奉献和责任,显然他们都记住了。对于这样的学生,学校会有意识地对他们进行表扬,让榜样的力量尽可能地传递开来。”李群华说。

主图.jpg

近几年的跟踪研究表明,从“男生班”走出的学子们没有令人失望。他们学业优、有特长、敢担当、有主见。曾经在校园嬉闹的这一群群男孩,陆续成为了他们想要成为的样子:有人一身戎装圆了军人梦、有人坐进飞机驾驶舱翱翔于蓝天、有人穿上白大褂救死扶伤、有人在科学院所继续深造,有人成了政法系统的新兵……

“高中三年,老师们并不会直接告诉我们将来要做什么,而是通过丰富的活动让我们知道自己喜欢什么,想做什么,并尽自己最大努力去实现它。”数年后再回母校,“男生班”首届毕业生、上海戏剧学院影视导演专业研究生张益诚的这番话,仿佛道出了大家共同的心声。

“我们始终认为,兴趣比分数更重要、生成比预设更重要、锤炼比呵护更有效、行动比说教更有效。通过各种定制课程、丰富的体育活动以及社会实践,我们希望培养出学生独立思考、宽容睿智的处事素养,以形成乐学善思的习惯;培养学生忠诚守信、敢于担当的人格涵养,以形成浩然正气的形象。我们期待每一个从‘男生班’走出的男生,都能被烙上‘忠诚、责任、独立、睿智’的成长印记。”市八中学校长周政告诉笔者。

怎样的校园,会让师生流连忘返?

“如何将载满货物的船舶从一个港口泊位安全、经济地航行到另一个港口泊位?”“夜间驾驶船只在公海航行要注意些什么?”在学校北大楼的特色课程体验中心一楼,有一间诞生于2019年的“梦·启航”军舰航海模拟实验室。物理老师陈辰一边指导学生在航海模拟器上操作,一边向他们介绍着航海的各种知识。

加上今年新开的“智慧·眼”雷达信号处理与多谱图成像识别课程,以及两年前设立的“梦·飞翔”直升机航空模拟课程,如今在市八中学,感兴趣的同学可以在学校轻松体验到涉及“海陆空”的各类特色“优长”课程,为自己的未来找准方向。

北大楼里,多了师生共同的“新天地”

特色课程体验中心所在的北大楼一楼和二楼,是很多市八师生的“新天地”。健身房、模型研造室、直升机和船舰模拟舱、雷达室一应俱全。尽管课程多为“男生班”而设,但对于有兴趣的普通班男女生,体验中心的大门同样对他们敞开。

梦启航3.png

众所周知,高中是中学阶段学习任务最重的时期,也是人生转变的最关键阶段。此时,多数学生对世界、事业、人生和自我都可能有较清晰和深入的思考,即将对自己的未来做出重要的选择。在这段旅途中,他们的人生逐渐定向、个性基本定型,对未来也会充满憧憬和期望。

为了上好这些特色课程,帮学生精准找寻未来的方向,学校特意抽调了10位理科男教师,组建了一个跨学科教研组进行深入研究,陈辰就是其中之一。这几年,让他感触最深的事情是,经历了从“梦·飞翔”到“梦·启航”,自己也从一个普通的物理老师摇身一变,成了学生眼中既能开飞机又能开船的“全能王”。不仅驾驶技术一流,和学生聊起专业知识同样头头是道。更让陈辰自豪的是,在“梦·飞翔”课程开启的第一年,就有三位“男生班”毕业生选择报考飞行专业并被顺利录取。

5.jpg

“以前一直觉得教物理挺枯燥的,自从学校开出了这些特色课程,我感觉在自己的学科发展上闯出了一条新路。”陈辰记得,“梦·飞翔”课程开课伊始,学校从上海工程技术大学请来专业教授授课,自己就跟学生们一起坐在下面边听边记边学。业余时间,陈辰会自己去图书馆、博物馆查资料,碰到搞不清的问题,就随时拿起手机请教专业老师。

“对于这些课程,很多男生都有着一种天然的好奇。他们会想知道,这个飞行模拟器操作起来和平时打游戏是差不多的吗?但几节课上下来,他们就会明白,要想把飞机开上蓝天,不光要学操作,更重要的,是要有扎实的理论知识功底,其中,既有物理,又有地理,还要用到英语,是一个多学科融合的体验。经历了这样一个过程,他们也逐渐学会用学科思维去思考问题,最终实现学以致用的目标。”陈辰说。

丰富校外资源,用兴趣点亮人生

在“微·世界”模型研造室,美术艺术老师张佶晟最近正带领学生修复一个中国海军“遵义号”导弹驱逐舰模型。玻璃橱窗里,由学生们亲手制造的山东舰、歼15舰载机、99A坦克等军模让张佶晟自豪不已:“喜欢模型的男生很多,有的喜欢车,有的喜欢舰船,也有的喜欢机器人。我会跟根据他们的兴趣,让他们两两配对,学习制作相应的模型,让他们在动手实践中,逐渐增强民族认同感和自豪感。”

6.jpg

近三年来,由“智慧·眼”雷达原理模拟仿真体验室、“数字达人”(编程控制)机器人陆战演习体验室、“梦·飞翔”直升机航空模拟舱、“慧·生活”智能时代生活体验室、“梦·启航”航海模拟仿真体验室和“微·世界”军模科模航模研造室等部分组成的创新课程中心陆续建成,并得到了上海交通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上海海事大学、上海工程技术大学、中国船舶及海洋工程设计研究院(708所)等单位的专业支持。

中国首位穿越北冰洋女航海驾驶员、上海海事大学教授白响恩成了“梦·启航”的客座教授,每学期都来给学生们授课。身为物理老师的副校长段迎秋,不止一次带着学生们到华东师大等大学的理化楼开展综合实验探究,把高中课本里的物理实验用大学的手段来验证。物理老师陈慧记得,有一次他带着学生们去东海救助飞行队参观学习,没想到参观完不久,就有两位学生告诉他,自己想报考相关飞行专业,请他帮忙出出主意。最近,有位女生也对飞行感兴趣,老师们一合计,决定也让她加入“梦·飞翔”课程。

12.JPG

因特色课程找到自己的所爱,因兴趣选择属于各自的人生,这都缘起于全市高中唯一“男生班”的丰富课程。这些课程不仅给了市八学子追逐梦想的机会,也让他们在真正成人之前,拥有了一个充实自己的人生“加油站”。

在成就学生之余,一大批会教书、爱研究、善改进的教师团队也随之日趋成熟。他们不仅要完成基础性的教学工作,还要陪伴男生在探索中成长,在发现中改变,在跋涉中进步。能讲流利英文的数学老师,娇美柔弱却能与男生在酷暑烈日下一同走完徽杭古道、在风雪中攀登长城的女班主任,在教辅岗位开发出特色校本课程的二线教工……校园里一个个“非典型”模范教师的出现,让校长周政不止一次感慨:“正是他们的执着坚守、努力进取,让‘男生班’和市八变得越来越好。”

3.jpg


校长感言:坚守“智诚”文化,打造优质特色高中

周政

上海市第八中学建校已有160年。承载着悠久历史,蕴含着“智诚”文化,学校始终站在时代前列,以“尊重和满足每一个学生的成长需求”为根本,直面不同时期教育改革发展的新命题,在男女生不同的成长规律、增效减负的教学方式变革、育人模式的创新等领域精进探索,尤其是在“男生教育实践”领域取得了令人鼓舞的办学成绩。

尽管男生班的教育实践在整体基础教育改革中乃沧海一粟,大家对“男生班”的需求也属小众,但“男生班”在一定范围内满足了社会对高中教育的个性需求,是教育多元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每年招生季,都会有很多家长、学生通过媒体、网络、校园开放日等各种渠道了解我校“男生班”的办学情况。学生和家长们最关注的,不是多少分可以考入这个班,也不是这个班毕业生被重点大学录取人数,而是“男生班”多元的办学特色和课程体系。

在我看来,“男生班”的成功与否,是不能用多少人考上顶尖高校作为唯一标准的。每个学生的学习水平都有一个区间,我们要通过学校针对性的教育和老师的有效点拨,帮他们开发潜能,从而让男生们达到学习水平区间的上限,实现更好发展。

备选.jpg

当学生从“男生班”毕业时,最令我感触的,并非成绩高低,而是他们中的不少人已经通过三年实践,学会了独立思考,不再人云亦云,哪怕是在专业的选择、职业的规划中;他们都有了自己认真的思考,明白了不同社会角色该如何担当。最近我们正在筹划一个全新的课程体系,准备从社会角色胜任的角度,让学生们提前了解今后当自己面对不同的社会角色时,该有怎样的担当和表现。

在市八,“了解男生、理解男生和研究男生”已成为教师共同的话题,老师们将男生教育研究作为自身专业领域的组成部分,探索男生发展规律,致力于教育教学方式的变革,已然成为市八教师独特的专业发展追求。

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新时代推进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指导意见》,到2022年,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体系进一步完善,立德树人落实机制进一步健全,普通高中多样化有特色发展的格局基本形成。

我始终坚信,普通高中首先应该是优质的,优质特色发展是普通高中的应有之义。多年来,市八中学坚持特色发展主张,坚定地走在上海市普通特色高中创建的道路上。一方面我们坚持完善高中男生教育的课程体系,深入研究男生教育新型育人模式,形成了独一无二且可复制可推广的男生教育经验;另一方面,学校着力重构智诚文化浸润中的课程环境,让男生教育实践的经验红利惠及全体师生,把性别导向下的特色课程转化为素养导向下的适性、优质的个性学程。

面对“双新”和“双减”,我们希望集全校师生的智慧和努力,共同孕育出创新力量,合力打造智诚文化视域下的优质特色高中,让这所160年老校,焕发无限青春。

440449082.jpg


学生有话说:从这里走出的我们,有何与众不同?

从“忠诚”到“忠诚”

2016届毕业生 梁宸中

2016年夏天,我告别陆家浜路,告别市八的杏树,带着“忠诚、独立、睿智、责任”的步入上海海关学院。

我的父母、祖父母都是医生或教师,在祖国最需要他们的时候,他们选择了最能帮助国家的职业。悬壶济世、教书育人,忠诚报国、回馈社会,我的少年时期一直在追逐这些背影。只是他们理工科的天赋并没有传承到我身上,“文强理弱”似乎在我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即使恩师们呕心沥血、全力相助,医科的大门还是对我关上了。

在高二那段最迷茫、最动摇的时间里,是恩师们给我指明了另一条道路:如果做不成银针,那就去做盾牌!最终,我选择了海关系统的“黄埔军校”,无独有偶,它的校训是“致知力行,慎独忠诚”。

从“忠诚”走到“忠诚”,在市八的生活教会了我,这两个字是对自己人生的守信、对自己选择的确信、对自己理想的坚信。高中三年,恩师们给我划定了一个框,留待我在里面填充自己的信念。如今四年过去,框里承载的是无需多言的担当奉献、是人民海关为人民的伟大责任、是烈日炎炎下的令行禁止、是风雨交加里的指路明灯。

彼时,恩师曾对我说过一句话:“有多少能力,做多少事,能做到,就别后退。”我一直记着这句话。从自愿参加学生抗疫预备队,到自愿选择去祖国最需要我们的地方,我身边总带着毕业时留存下来的校徽,它无时无刻不在提醒着我:“永远忠诚”。

微世界2.jpg

满怀责任飞向蓝天

2020届毕业生 孙昊

回想高中时代,为期一年的“梦·飞翔”工作室飞行员培训给我的印象最深。我已习惯每周日早上坐在“梦·飞翔”工作室,听袁老师授课,从直升机的发展历史到直升机操纵系统再到直升机飞行原理。这每一个章节、每一个知识点都清晰印刻在我的脑海里。直升机俨然成为了我人生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梦·飞翔”的授课方式很新颖:前半段时间是理论授课,后半段时间进行实际操作。俗话说“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学校花费了大量人力、物力,为我们营造了如此好的教学环境。在优越的设备条件下,我没有理由不专心投入。既然当初选择了它,那必定要走到底。在学习过程中,我们也会遇到一些难懂的物理学知识,学校还为我们配备了优秀的物理老师和我们一起上课。

要真正驾驶直升飞机,光有理论知识不行,更重要的还是实际操作。配备在“梦·飞翔”工作室的模拟驾驶舱很好地还原了R22直升机的基本构造,内部结构基本与真机无差别。第一次登上这台模拟驾驶舱时,我相信每个男生心里都会觉得离自己开飞机的梦想又近了一步。我的内心也是如此,心脏“怦怦”直跳。

现如今,我有幸成为了一名合格的飞行学员,目前就读于上海工程技术大学的飞行技术专业。当自身的爱好成为未来努力的方向时,这其中增添的是一份责任。这不仅仅是对自身的要求,更是要担负起对整个航空业的职责。在不久的将来,我希望自己能成为一名机长,然后驾驶着带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大飞机翱翔蓝天。

7.jpg

在这里遇见“知音”

2017届毕业生高轶斐

记得初三那年,我并非只有“男生班”这一个选择。而让我最终下定决心,将宝贵的未来三年托付给市八的理由,是在校园开放日那天,当时的卢起升校长在满座的东大楼,热情昂扬地打开礼堂天窗,让阳光肆意地在大厅里舞动,向我们介绍着首届“男生班”即将迎来的实践项目——徽杭古道行。这一项目是四领域课程中生存体验板块的重要部分。

虽然徽杭古道对于已有多年户外经验的我并没有太多吸引力,但放眼上海,当时又有几所学校愿意支持学生去户外培养回归自然、探索自然的生活态度呢?于我而言,虽然高中阶段学习固然很重要,但我并不希望,未来当我的孩子问起我高中经历那天,我要思考良久,然后告诉他我最大的成就是考过怎样的高分。

生存体验课上,记得林勇华老师感慨自己曾经登上过非洲海拔接近6000米的乞力马扎罗雪山,当时的我早已人在教室,心在户外了。高三参加完春季高考后,我不断去户外探索学习,到全国各地徒步,攀岩,速降,潜水,骑行。因为我知道,于我个人而言,大学四年是我最无忧无虑的四年,工作以后,我不知道还会不会有现在这样大把的假期,大量的精力去自己热爱的大自然中探秘。

我很感谢市八,因为我的这些小众爱好,几乎从开始就注定不会拥有太多的关注度。可幸运的是,在十六到十八岁的时光里,市八的老师们愿意承担可控的风险,给“男生班”的我们尝试体验各种各样不同兴趣方向的课程,在有限的条件下鼓励我们去寻找自己的爱好,让我们每个人都能在日复一日的晨跑,健身和体育竞技中拥有健康体魄,感悟运动之美。

电声乐2.jpg

支持每一种可能,尊重每一个选择

2015届毕业生 张益诚

六年前的我从男生班毕业,只身一人来到北京就读中国传媒大学导演系。而今的我,又回到上海成为上海戏剧学院的硕士生。我和同级“男生班”同学最不一样的,可能就是走上了艺术的道路,而他们正在法律、金融、贸易等领域发光发热。

“男生班”的三年生活是丰富的。除了四大领域的特殊课程让我们不停地发现兴趣,拥有一技之长外,还有许多校外实践活动,让我们走出校园,与社会交流。

不过对于我来说,在男生班的日子里,最让我有所收获的是老师们给予学生的各种尝试的机会。高一时的我加入了校广播台,在英语节上被老师提名成为了主持人;高二时的我竞选上学生会记者团团长,并在老师的鼓励下开设了属于自己的社团——“市八之音广播社”;高三的我在忙碌的学习之余,得到了老师的支持能拨出时间去参加艺考,踏上一条改变人生轨迹的道路。试想,如果是在男女混合的平行班,可能很多机会就会属于成绩优异的女生们了。

初入“男生班”,老师并不会刻板地告诉我们男生就应该怎么样,学校也不会给我们定性,而是带我们一同去探索一条属于自己的路。大四即将毕业时,我回到母校拍摄自己的毕业作品。我发现除了我们当时的健身房、击剑室外,学校多了烹饪室、模型室等。此外,更让我动容的,是当市八的学弟学妹们积极踊跃地想要参与我的拍摄制作时,校方并不会觉得耽误教学,而是充分尊重学生们的想法,认为这是一次难得的体验。

要知道,并不是每一所母校都能支持你的每个可能,也不是每一个老师都能尊重你的每个选择,但市八做到了。

9.JPG

在梦开始的地方,找到坚持梦想的理由

2015届毕业生戴中钦

我从小就想做一名科学家,现在也在为这个目标而努力。为了实现这个目标,我从上海来到了武汉读大学,现在又从武汉回到上海读研究生。但是,不管搭过多少班高铁,不管走过了多少路程,我都没有忘记在“男生班”的日子。因为,那里是我旅程开始的地方,男生班里的经历和受到的教育对于我做事,做学问,乃至做人都产生了影响。

会进市八读书,我可能也是和很多同学一样,只是在新闻里惊鸿一瞥,看到了这所学校的“智诚”的校训和男生班“浩然正气,乐学善思”的培养理念。万万没想到,从此之后,这十个字一次又一次地影响了我的人生选择。

在“男生班”,老师一直在鼓励我们“出去闯一闯”。所谓读万卷书,行万里路。高一的北京游学,高二的徽杭古道远足……“男生班”的生活从来不止是在课堂上埋头学习,还能够抬起头,走出校门,走出上海去看看外面的世界,去看看其他城市的同学们在如何思考,如何学习,如何生活。正是在这样的氛围下,渐渐地让我萌生了去外地读大学的想法,最终我选择了武汉大学。

当时,学校会带着我们走进上海各大高校的实验室,看一看仪器,动一动设备,听一听大学教授们聊聊自己正在从事的课题。也正是因为有了那些经历,让我坚定小时候的那个想当个“科学家”的梦想。

还记得当时选专业时,和同学们一起讨论什么专业会比较有前途。大家一边在网上搜索、一边去问身边的长辈,还有人跑去图书馆找了一大摞报纸翻了好久。最终,我选择了一个能够契合国家能源发展战略的能源材料专业。现在,我已经是两篇 SCI论文的作者了。

在“男生班”里,我们都能很自信地说出自己的梦想。在大学思政课上,我明白这叫“把个人理想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联系在一起”。但在高中时,我想更多的是大家凭着一股男生之间才有的热情,支持着彼此坚持着梦想一路向前。

图片来源:市八中学提供

责任编辑: 陆芸

优秀班主任的成长秘籍,请点击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