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

上海小囡陈芋汐摘“05”后奥运首金!一起来看“冠军妈妈”董春华的育人经

上海教育微信公众号     2021-07-28 10:29:21

7月27日的东京奥运会上,来自上海的05后姑娘陈芋汐和搭档张家齐在跳水女子双人10米跳台决赛中,以363.78分的成绩夺得金牌,这也是历史上中国队“05后”夺得的首枚奥运金牌。

“齐汐”组合每跳都接近完美,解说:下饺子的水花都比这大。网友纷纷祝贺:“跳水梦之队两位妹妹太厉害了!”

7月27日,中国组合陈芋汐、张家齐在跳水女子双人10米跳台决赛中斩获金牌

都说一个成功的人背后往往有一个成功的家庭。陈芋汐出生于体操世家,祖父和父母都是优秀的体操运动员。

妈妈董春华年轻时曾是体操运动健将,获得过四川省运动会冠军,全国体操比赛季军,88年进入上海体育学院,92年本科毕业留校任教至今,现任体训学院体操教学团队教师、副教授。2019年7月17日,2019年国际泳联世界锦标赛女子10米台决赛在韩国光州落下帷幕。陈芋汐以439的超高分数夺得金牌。这是这位年龄还未满14周岁的上海姑娘第一次参加世锦赛,但是她的比赛表现完全不输其他老将。自家小囡拿了世锦赛冠军,妈妈董春华很激动。虽然坚信女儿会有好成绩,但得知她夺冠,自己和家人都高兴得难以入眠。一提起女儿,她变得健谈起来,眼神里藏不住地透露出自豪。

董春华与女儿合照

小孩子不一定要“听话”

小时候的芋汐就比普通孩子爱闹爱动,并且很喜欢体操。在她的眼中,体操房就是游乐场,正面翻、侧手翻、挥彩带……各种玩。在大多数人看来,女儿在体操方面天赋异禀。但作为妈妈,董春华一开始没有刻意培养女儿走上体育路。运动员出生的董春华深知从事体育事业要吃很大的苦,对待活泼可爱的女儿,她更多的是心疼。

机缘巧合之下,条件出众的陈芋汐被选进跳水队,凭借着以前的体操功底,加上刻苦训练,成为了跳台上的佼佼者。芋汐加入跳水队后,因为常年集训很少回家。每次和芋汐通话,董春华都不舍得挂断电话。芋汐训练留下的伤痕,董春华特别心疼,小芋汐成了安慰妈妈的人。

芋汐夺冠后,董春华的朋友圈也变得热闹起来,陆续有人发来祝贺,也有不少人向她讨教育儿经。“我认为孩子不一定要听话,我从来不主张孩子一定要听话。皮是孩子的天性,就是因为顽皮他们才能释放天性。”董春华认为不论是女儿还是学生,顽皮一点都没错,而家长和老师要做的就是引导。

图片董春华运动员时期

保持相同水温才能融合

对董春华来说,不论是做妈妈还是做老师都让她十分享受。与学生的相处也和女儿一样,用她的话来说就是“保持相同的水温”。温度相同的水很容易就融合到一起,而温度相差很大的水,就很难融合到一起。

在日常生活中,董春华常常保持着和孩子们一样的温度:“冷水和热水不易相融,所以他们对什么事情热衷我也就对其热,他们对什么事情冷淡我也就和他们一样冷。父母的温度、教育者的温度要和孩子保持一致,这样他才会认同你,与你分享。”也就是这样大家才会有更多的共同话题,便于之后对孩子的引导。

图片董春华与女儿在体操房

同时,董春华在施教过程中注重“逆向思维”, 学生做得好时要适度鼓励,而遭遇失败时一味的鼓励只会带来更多压力,在这种情况下更需要共情,需要和他站在一样的高度去理解他。“很多时候勇气不是别人给的,而是自己给的。在遇到困难的时候如果一个劲给别人加油,他不一定就能加油了。相反,如果你告诉他大家都是这样过来的,耐心疏导,效果就会更好。”

说到这里,董春华分享了一个她和女儿之间的小故事:很多时候女儿训练或者比赛成绩不理想,在打电话回家的时候,她常常用调侃的语气说:“要不闺女,咱不练了,太辛苦了,回家吧!”。女儿一听反而打起了精神说怎么能这样想,并且自己就先调动了起来。就是这样的循循善诱,使得董春华和孩子们更平等地交流,与他们打成一片。

做好过程,结果不用去想

董春华是一位“冠军妈妈”,同时也是一名教师,正如她所说“教师就是良心工程”,对待学生,她总是拿出对待女儿的态度与耐心。

董春华说:“严师出高徒”的“严” 并不是态度严厉,而是对于一个动作的细节与要求是严格的,态度是鼓励的缓和的。

平时,她会告诉学生如果觉得自己哪里不足,随时可以到办公室找她加练,大家不用结伴,一个、两个,都可以来,人越少反而越有针对性。久而久之,学生们的专业基础也就更加夯实。“努力不是为了好的结果,努力是为了让自己不后悔。没有办法更好也没关系,因为已经努力过了。最后我们只要和自己比,不和别人比!”董春华常这样和学生们说。

董春华与学生合照

“做好过程”是董春华的座右铭。把过程做好了,结果自然就好了。从运动员时期,董春华一直用这句话勉励自己,这句话也一直给予她能量做好母亲和教师,陪伴孩子们成长。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来源:上海体育学院、央视新闻


责任编辑: 陆芸

优秀班主任的成长秘籍,请点击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