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

如何让孩子自主建构数学经验?可以这样提供材料……

《上海托幼》   卢世轶 静安区安庆幼儿园   2021-04-07 16:26:34

幼儿学习数学的过程离不开与周围世界和材料的互动。尤其在数学个别化学习活动中,幼儿可以根据自己的经验和兴趣等反复摆弄与操作材料,充分与其互动,不断建构新的经验与认知。

实践中,越来越多的教师逐渐认识到开放性游戏材料对幼儿数学学习的价值,并尝试在幼儿游戏的过程中给予适时、适当的指导。

下面以两份指向“比较与测量”这一数学核心经验的材料为例,说明在提供了开放性游戏材料后,教师如何在幼儿与材料的互动过程中进行观察、评价与指导。

叠叠高(中班)

材料:高矮相同、粗细不同的红、黄两色圆柱体积木各10块。

核心经验:比较与测量


玩法:两人竞赛游戏。

1. 准备好红色和黄色圆柱体积木各一组,然后用“剪刀、石头、布”的方法进行比赛,每次赢的幼儿可以从两组圆柱体积木中,任意拿取一块圆柱体积木。

2. 将拿取的积木进行垒高,并且不可更换已经叠好的积木

3. 最后,叠得较高者获胜。

彤彤和亮亮一起玩“叠叠高”。每次猜拳后,彤彤都会选择较粗的积木,而亮亮拿取积木则较为随意。结果就是积木还没用完,亮亮的积木就倒了。

这样玩了三次后,亮亮有些懊恼,眉头皱了起来。我对亮亮说:“积木怎么会倒呢?”亮亮说:“我搭得不牢。”我说:“好像是不太牢,好几次都倒了。”亮亮突然恍然大悟道:“对,对,我下面的积木太细了,这次我要用粗一点的积木搭。”

说着,他把刚拿到手的积木与另一块积木靠近比了比,选择了较粗的积木。

“叠叠高”是一份让幼儿在游戏中积累粗细比较经验的材料,材料仅在颜色、粗细上有所不同。在幼儿游戏时,教师可着重观察他们在游戏过程中是如何选择积木的。

案例中,两个幼儿在比较方面有着不同的经验,彤彤通过目测便能比较出积木的粗细,并且会有意识地选择将较粗的积木搭在下方,可见彤彤有着较丰富的比较经验和建构经验。亮亮一开始随意地拿取积木,在他知道要选用较粗的积木时,仍需通过将两根积木靠近来比较粗细。

通过这样的观察,教师便可获得这两个幼儿在“比较”这一核心经验方面的发展信息,并给予及时的支持。案例中,教师并没有选择直接告诉亮亮该如何选择积木,而是通过提问的形式与幼儿互动,留给幼儿思考的空间,让幼儿在不断的尝试中自主建构游戏经验。

红黄套筒(大班)

材料:粗细不同的套筒共10个(红色、黄色各5个),3×3方格棋盘布1块。

核心经验:比较与测量

玩法:两人游戏。

1.按照井字棋规则,运用“粗套细”的方法进行游戏。

2.双方各执一色套筒,轮流摆放在棋盘方格内,一方较粗的套筒可以套住另一方较细的套筒(一个方格内的套筒最多只能有两层)。

3.若横、竖、斜任意方向3个同色(以最外一层套筒的颜色为准),连成一线即为胜利。

浩浩和同伴玩“红黄套筒”。两人约定上一局赢的人下一局可以先放套筒。先放套筒的人总是把最粗的套筒出掉。他们往往不顾及“3个连成一线就能赢”的规则,而是看到自己有比对方粗的套筒时,就选择套住对方。这样玩了几次,多数是平局,谁都没能连成3个。

浩浩很喜欢这个游戏,连着玩了几天。有一天,他碰上了“对手”,一连3盘都输给了同伴天天。他没有放弃,一直说:“再来一次!”

这天,游戏结束后,浩浩兴奋地跑来告诉我:“老师,我总算赢了天天一局!”我说:“恭喜你!有没有什么秘诀呀?”浩浩得意地笑着说:“秘诀就是千万不能把最大的那个先出掉。”我故作不明白地问:“为什么呀?”浩浩解释道:“如果最大的先出了,等会儿就没有大的可以套人家了。”说完,他一溜烟地跑去收玩具了。

“红黄套筒”是十分有趣的数学材料。想要赢这个游戏,必须考虑到游戏规则中的两个因素——“3个连成一线则赢”与“粗套细则颜色改变”。幼儿在刚开始游戏时,不会考虑那么多。这也是游戏一开始时幼儿会先出那个最粗的套筒的原因,因为他们觉得这样出,对方就无法套住这个筒了。然而,他们没有考虑到这样出可能会造成“浪费”,导致在游戏后期无法套住对方的筒。

案例中,教师观察到幼儿的游戏情况后,并没有急于“教授”幼儿游戏的秘诀。浩浩在游戏时的坚持性相当不错,在输了几次之后并没有放弃,说明这样开放的游戏材料对幼儿的学习充满了诱惑和挑战。幼儿在反复游戏中逐渐悟出了游戏策略,提升了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且沉浸在数学游戏的快乐中。

对幼儿来说,游戏中对材料的反复摆弄和试误,并从中寻找最恰当的玩法,是一种有效的学习数学的方式。教师应极力营造宽松的氛围,让幼儿有机会进行充分的互动,在与开放性材料、同伴的互动中不断建构自己的数学经验。同时,教师需要仔细观察幼儿的行为表现,根据幼儿的表现来推进幼儿的数学能力,提升幼儿的游戏策略和智慧。




责任编辑: 陆芸

优秀班主任的成长秘籍,请点击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