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

追求优质一流,70年“朝春”的变与不变

上海教育新闻网   程媛媛   2021-04-07 10:35:09

四月的校园里,银杏树披上了细碎的绿意,生机盎然。普陀区朝春中心小学的孩子们围着银杏树,仔细观察着树上那一把把翠绿的“小扇子”,满脸的认真和期待。他们期待,与朝春园里的银杏一起经历冬的蛰伏、春的萌发和夏的生长后收获秋的绚烂。

银杏是朝春园的文化符号,更是精神指引,其中有着怎样的故事?4月3日,朝春中心小学校长黄建平做客“‘家门口的好学校’普陀校(园)长大家谈节目,将个中缘故娓娓道来。建校70年,银杏见证了学校与上海市第一个工人新村——曹杨新村的共成长,见证着一批批学生心怀梦想从这里起步,更见证着朝春园的变与不变,以及朝春人追求优质一流教育70年如一日的坚守。

银杏承载的意义在变

不变的是那片金黄

2020年,朝春的孩子们在生态环境社团指导教师桂老师的带领下做了一件特别的事情。他们对校内绿化种植情况开展了一场调研,发现校园里种植的落叶乔木中,属水杉和银杏的种植数量最多,而且树龄最久。尤其是百草园中的两棵银杏树,建校之初便已栽种在校园之中,已有70年以上的树龄。一到秋天,满地金黄的落叶铺成的“阳光大道”,成了孩子们最喜欢的校园美景。

而在老师们看来,银杏不仅是学校的文化符号,更是一代又一代朝春人的美好记忆。老“朝春人”每每聚到一起,就会谈论起银杏。直到现在,还有毕业多年的学子要赶在最美的银杏季回到学校,相约银杏树下。朝春园里的银杏树已然成了师生共同的情感归宿。

同时,银杏还代表着一种精神的指引。银杏树龄长,适应力很强,姿态优美、挺拔,优雅中带着骄傲和自豪。在有着70年办学历史的学校,银杏成为记录者,也成了传承历史与创新发展的“桥梁”,它代表着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文化,也契合朝春“心朝阳光、春暖花开”的校训。

既然如此,为什么不让师生们相约银杏树下,开展丰富多彩的学科活动?于是,2020年,在银杏渐黄的美好秋季,学校以“银杏树下的诗情文韵”为主题,开展五个年级既有共性、又有个性的学科节活动。学生们或吟诵经典童谣,或吟诗作画、弹奏古筝,或编排演绎《爱丽丝漫游仙境》等经典童话剧……在这一过程中,不仅提高了学生的记忆力、想象力以及对语言的感悟力,挖掘学生发现美、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还增强了学生的文化底蕴,陶冶情操,完善人格,提高人文素养。

就这样,从2020学年第一学期开始,朝春连续举办了多年的学科节头一回有了自己的名字,被冠上了银杏标志,还增设了主题学术论坛,发展成为学科文化节。学校还面向广大师生征集节标LOGO,最终,五(8)中队张陈翯霆家庭的设计被采纳。从此,这一枚扇形的金黄色叶子与朝春联系得更加紧密了。

课程思维在变

不变的是满足每个学生的成长

随着教育改革发展的深入推进,学校认识到原有的校本课程建设内涵不够丰富,形式多于内容,校本学材业不够成熟,课程实施越来越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朝春人开始意识到打破一本教材教一学期的封闭格局的紧迫性,学生们需要适合不同个体的、丰富的课程内容。

从2013年起,学校按照基础型课程校本化实施、拓展型课程创造性实施、探究性课程适度开发的课程建设思路,逐渐形成了一批学校特色课程并自编了一部分切实可行的学材,推动和完善了学校课程资源的发展,教学质量稳步发展。

2020年,朝春的课程改革又迈出了一大步。

在去年12月举行的第一届银杏学术论坛上,朝春中心小学6+课程框架发布,开启了学校新一轮课程改革序幕。学校聚焦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建构五育并举的育人途径,探索基于分科教学模式的项目化学习,提升学生核心素养,促进学生人人进步。

黄建平告诉记者:“教育进入新时代,这是一种用互联网思维做课程的方式,让课程承载学生的全部学习生活,为学生发展服务。”其中,“6”表示基础教育课程涵盖的六个领域,即“语言与文学、数学与思维、科学与技术、艺术与审美、运动与健康、品格与社会”,这些皆融为一个整体。“+”即加,就是叠加。在六个领域基础课程上叠加,根据学生发展需要叠加,结合年段特点叠加,综合学习资源叠加等。

首先是分层叠加。第一层为基础课程,确保开齐开足、保质保量,其中特别关注减负增效,做单元教学,帮助学生构建完整的知识结构。学校还关注个体差异,设立了基础作业、综合作业、奖励作业三个层级的分层作业,既满足了大部分孩子的教育需求,又能服务于学有余力的资优生。第二层为特色课程,强调五育融合,着力打造足球、书法、表等特色课程,引进力翰科学课程,不断丰富分科教学内容,孕育学校办学特色。第三层为社团课程,学生自主选择、走班学习。全校46个社团,涉及1040人次,参与率达62%,满足了学生兴趣需求,促进了学生个性发展。此外还开发了“古诗吟诵”“小学生快速阅读”“笔墨飘香”等校本教材,供学有余力的孩子选择学习。


其次是项目叠加。设置分年级主题综合学习项目,用“入学季、启航季、生长季、缤纷季、毕业季”五个分年级主题词统整,依据每个年级主题综合学习方案开展学习。每个学期,孩子们要完成若干个学习项目,构成了“一个主题+若干个学习项目+一次学习成果汇报仪式”的完整结构,丰富了学生学习经历,增强了学生学习体验。

第三则是方法叠加。在传统学习方式的基础上尝试项目化学习、问题化学习、在线学习、合作学习等方式,培养学生应对未来世界的核心能力。例如,每学年,以学科节的方式引导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在场景中学习,展示学习成果,体验学习快乐。

追求优质的路径在变

不变的是“强校基因”

在老“曹杨人”心中,朝春中心小学的校名中镌刻着的是“强校基因”。它的前身是曹杨新村第一小学和普陀中心小学,为配套曹杨新村而建,建校之初的定位就是家门口的学校。1999年两校“强强联手”合并更名为朝春中心小学后,最大程度保留了两所学校的优势和特点,开启了长达20多年的“进步教育”整体改革实验,致力于“自主学习、追求进步”办学理念的实践探索,形成了“人人都能进步”的办学特色,开创了“小三门冒尖、大三门领先”的局面,实现了百姓从“有学上”到“上好学”的发展。

尤其是在培养孩子身心健康,提升学生身体素养和美育素养方面,铸就了学校的辉煌:1999年刚经历两校合并,2000年就被评为上海首批艺术特色学校,2003年,朝春中心小学被评为上海市素质教育实验校;从2008年开始连续十年获得普陀区体教结合先进单位,连续20多年获得上海市体育传统项目学校的殊荣。此外,还向区内输送了二十名校长,培养了钢琴家宋思衡、优秀运动员倪震杰、樊丽等一大批知名校友……

如今的校园里,许多孩子已经是朝春园的第三代学生,有近三分之一的学生与他们的父辈甚至祖辈成为校友。在一次校园开放日中,一位80后博士家长动情地说:“我和我的父亲都是在这里读书的。”心中牵系的情感,以及学校的办学质量和口碑,让这位家长毫不犹豫地为孩子选择在朝春中心小学就读。

如果说朝春园里有什么魔力吸引着几代曹杨人坚持留在家门口的学校,那一定还有他70年来所坚守的,以及所变化的。

70年来,学校就是一座“进步大厦”,逐渐形成“人人提进步、事事讲进步、处处争进步”的氛围,伴随孩子们一步步成长。这样的进步教育体现在不断丰富和变化的活动上,例如,学校在一年级学习准备期,开展“我是小学生”争章活动,在二年级开展少先队入队仪式,三年级结合红十字教育开展“我十岁了”入会仪式,四年级举行“一师一居委”“小农场招租仪式”,五年级则有“我毕业啦”生涯教育和毕业典礼。

这样的进步教育还体现在学校为孩子们打造、挖掘的学习资源上。朝春的校园内分布着“稚趣园、怡心园、生态园、亲植园、百草园”等场所,让不同年级孩子们进行劳动教育等主题综合活动;利用社区丰富的红色资源、历史价值,在中高年级学生中开设社区课堂,引导学生走进社区、走向社会,开展志愿服务,进行职业体验。如,三年级开展的“村史馆里看曹杨”、四年级开展的“走进居委看曹杨”、五年级开展的“沿着环浜看曹杨”等。

这样的进步教育更体现在不断完善,更加科学、公正、有温度的评价体系上。在基于标准的评价和绿色质量评价的基础上,学校探索信息技术与评价的融合,构建“五育融合视角下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形成每一个学生五年一体的数字画像和成长档案,让评价关注学生智能、关注学生成长、关注学生个性,展现学生特征,走进学生心里。

“乌云遮住了太阳,秋雨却把阳光留在操场上。”学生作文中的这句话给黄建平留下了深刻印象。把银杏的落叶比作留在地上的阳光,这不正是孩子热爱生活、心朝阳光的真实写照吗。朝春人心中有阳光。心朝阳光行,春暖花自开。黄建平告诉记者,未来的朝春中心小学,将继续在传承中发展,在调和中创新,在实干中前行,履行教育使命,迎来一季又一季银杏叶黄的收获。

记者 程媛媛


责任编辑: 程媛媛

优秀班主任的成长秘籍,请点击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