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

评价改革 | 中北一小:用评价看见每个孩子,帮助每个孩子的成长

第一教育   吴华   2021-04-06 13:30:24

  有什么样的评价指挥棒,就有什么样的办学导向。

  2020年9月,中共中央、国务院《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出台,首次系统地提出教育评价的新理念、新思路、新方案。作为新中国第一个关于教育评价系统改革的文件,解决好教育评价指挥棒问题,是全面充分激发教育现代化事业发展活力的关键一步。

  这是一场切中教育本质和实质的综合改革,也是一场推动教育现代化治理的重要改革。“第一教育”微信推出“评价改革”专栏,持续关注以评价撬动学校育人之变。

  借助信息技术,为每个孩子描绘独一无二的“立体数字画像”;基于大数据分析,针对不同的孩子推送不一样的作业,甚至每个孩子拿到的试卷也可以进行智能的“个性化定制”;老师则拥有一个所教学科、班级、年级学生整体和个体发展的数字画像,为个性化教与学提供依据……上海市普陀区中山北路第一小学的评价实践很有意思。

  今天,就让我们一同走进:中山北路第一小学。

  对一个孩子来说,在成长的过程中,可能随时随地都会面临“评价”。

  在课堂上回答问题时老师是微笑点头还是摇头皱眉,一次考试失利后父母是批评指责还是加油鼓励,遇到困难时是自我激励还是自我否定……这些大大小小的评价可能不会在某一张试卷上留下痕迹,但却可能影响孩子成长的道路。

       在中山北路第一小学校长徐梅芳看来,评价不仅是一种反馈,更应是一种激励和积极的自我建构,“美国著名教育评价学专家斯塔弗宾说过,评价的目的不在证明,而在改进。”

  因此,中北一小一直在尝试“基于‘适性扬长’为导向的小学生综合E评价的实践研究”。

  这个名字很长,但最核心的出发点就是:要通过评价帮助孩子更好地发挥自己的长处,以长容短,以长补短,以长促全,扬长致远。 

  与此同时,评价不能只聚焦在孩子的学业,而是应该关注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评价也不能就是老师说了算,而应该把家长、同伴和孩子自己的评价都纳入进来。

  如何做到这一点呢?中北一小的方法是:借助信息技术,关注孩子成长过程中的关键事件,并把大数据的采集、运用和教育的本质内涵紧密结合起来。

  大数据建模,让评价更精准

  小蒙是个有点自卑的孩子,在与老师和同学的相处中总是比较胆怯。

  他的班主任是位体育老师,便为小蒙组建了一个“专属教育包”,在体育锻炼中不断激励他。“你的意志力和耐力都很出色,加油!”“再做一次!”在班主任坚持不懈的帮助下,小蒙也很努力,不断尝试。

  一个学期之后,小蒙不仅爱上了体育锻炼,也更爱与同学们交流了,整个人明显大方自信了很多。

  这份具有转折意义的成长轨迹,被小蒙的“成长e档”平台生动地记录下来。

  中北一小的“成长e档”会记录下很多孩子成长过程中的关键事件和转折瞬间。这些故事可能不会体现在学业成绩上,但却是一个孩子成长的真实印记。

  学校认为对一个孩子的评价应该坚持“多维融合”,品德发展、公民素养、学科素养、关键能力、身心健康、艺术修养、劳动、科学……都要看,所以中北一小构建了一个“五育融合”的综合评价体系。

  这个体系细化到具体的操作层面就是一个非常详细的综合素质评价指标体系。包括即时评价、阶段评价、综合评价;包括诊断性评价、表现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

  比如,具体到语文低年级的即时评价,老师会关注孩子在生活中遇到生字会不会去想办法认识这个字;和其他人交流时是不是认真倾听,有没有打断别人的发言;在阅读中遇到比较难的句子多读几遍是不是就能读通顺……

  这样的指标体系,一看就知道不是为了判定一个孩子好还是不好,而是为了引导孩子一点一滴成长进步。

  当然,这个评价指标体系中也有关于学业水平、学科素养等方面的评价。但同样的,这些评价的目标也都是为了帮助老师更精确地了解每个孩子的差异,以便更精准地指导孩子。

  关数据聚焦,让评价更适性

  确定了指标体系,就要把能够体现这些指标的数据收集起来。而数据采集的开展必然需要整个信息化环境的支持。

  中北一小的27个普通教室和10个专用教室都配置了交互性多媒体一体机和实物投影仪,实现了信息技术支撑下的教与学。学校还创立了智慧课堂实验班,即时全面采集各门学科的学习数据。

  采集数据说起来很简单,但做起来非常复杂,最大的问题是可能增加老师的工作量,并且如何在海量的数据中寻找对学生个性发展具有促进作用的关键数据,也是一个非常有科学性的工作。中北一小解决这个问题用了三种方法。

  一是打通各平台壁垒,让数据采集无缝衔接。从2018年开始,学校就打通了学生“成长e档”平台、基于学科阶段评价的“深瞳优学”平台和智慧教室系统之间的关联。海量数据如何采集,既能够保证科学有效,又不给教师增添负担?借助信息技术,有些数据可以通过网络数据抓取机器人、APP数据抓取机器人抓取,有些数据可以通过平台数据接入,还有些数据可以进行文件数据导入。这就大大减少了需要人力输入的信息量,促进教师数据采集的零负担和教学与评价的无缝衔接,保障了学生数据积累的长期有效。

  二是化整为零,激励家长参与。小学生都很喜欢小贴纸,很多老师也常常用小贴纸作为奖励。中北一小就开发了很多带有二维码的小贴纸:探究兴趣卡、动手操作卡、倾听表达卡、作业规范卡和活动成果卡……老师可以根据孩子的表现随时把这些小贴纸奖励给孩子,孩子带回家后,家长只要用手机扫一下二维码,这个数据就自动采集到综合E评价的后台了。

  这个办法看似不起眼,其实有几个妙处。一是小贴纸很方便,老师随时随地可以发放,孩子的表现能够得到及时强化;二是小贴纸带回家,家长扫描的时候也会激励孩子,二次表扬更加强化了孩子的成就感;三是输入这么多信息对一个老师来说是负担,但化整为零到每个孩子、每个家庭,大大分解了老师的工作量,也鼓励了家长积极参与孩子的评价。

  三是确立关键数据。中北一小建立了全样本、全流程的大数据建模,然而要想从海量数据中快速发现隐藏的脉络,深刻洞察学生的发展,必须要寻找到关键数据。为此在指标体系设计中,中北一小确立了关键性事件和项目化学习活动作为学生综合评价全数据的关键性数据。

  结合一到五年级的仪式教育,从课程学习的角度设置了十大预设性学生成长关键性事件,比如“我骄傲,我是中一娃;争做集体小能手;我光荣,我是领巾好少年……”通过作品展示、日常观察、教师评价、家长评价和伙伴评价相结合的多元化评价方式,对学生个体的发展进行全过程评价,确立学生发展的关键性数据。

  另外,中北一小设置了项目化学习活动和330社团,每位教师聚焦“高阶思维”,结合各自的学科特点和个人特长开设不同的项目化学习课程,组建学习共同体,从认知能力、合作能力、创新能力和职业能力四个板块对学生高阶思维的发展进行激励性评价,从而让评价更加适合每个学生发展的身心特点,从而实现学生发展的正向迁移,能够实现以长促全,扬长致远。 

  巧数据关联,让评价更灵动

  学业成果、学生关键性事件、项目化学习、330社团课程……所有这些数据,如何寻找最能轻量快速地反馈学生学习过程和发展状态变化的数据,并进行智能化分析,从而绘制全面反映学生发展的立体数字画像。

  一是建构立体式数字画像。积极思考、乐于实践、善于观察、主动交流、认真倾听……每个学科都聚焦“学习兴趣和学习习惯”分别细化了学科的即时评价指标,力争能够通过这些数据的采集和分析,轻量快速地反馈学生个体发展的学习状态和发展趋势,结合关键性事件、项目化学习、330社团课程等,展示出每一位学生的个性特长和纵向发展状况,力争构成一幅幅立体式的学生数字画像。

  比如,在学校某位一年级学生的综合评价中,乐于探究、乐于表演、会感受等方面被强调;在另一位同学的综合评价中,认真倾听、善于合作等方面则被强调。而类似这样细化的关注点多达几十项,将评价内容的多元表现地十分具体可感。



  值得一提的是,这个立体数字画像并不是简单的一张雷达图,与此同时,孩子和家长还能收到一份基于“适性扬长”为导向的综合评价报告。孩子通过这个报告可以全面了解自己在班级内的综合发展情况,不同学科的纵向发展趋势和班级发展状态,每个学科单项能力的发展情况等。

  对学校管理层来说,可以全面掌握学校整体教学情况,各学科、各年级在校内纵向发展情况以及特别需要关注的方面,从而整体规划学校的课程建设、教育教学管理、作业设计和师资队伍建设。

  对老师来说,一方面可以根据大数据全面了解班级里的总体情况,比如哪个知识点需要加强等,优化班级教学,还可以运用大数据的分析通过“智能化组卷”给每个孩子不同的题目,进行针对性的练习,真正做到“因材施教”。

  二是家校智慧联动。学校的综合素质评价方式也获得了家长的高度认同。二年级学生小吕的爸爸说,老师会把孩子在校的一些值得记录的表现通过图片、视频和文字的形式发布在成长e档平台上。“我每天下班回家都习惯登录一下,看看孩子在学校的各种表现。”

  三年级小于同学的妈妈说:“难能可贵的是,老师对孩子的评价非常细致、具体、有方向,这是一个数字甚至是等级反映不出来的。”

  “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切的教育,让每个学生获得适宜的发展。聚焦学生的核心素养、五育融合是学校进行综合素质评价的重要特色。”校长徐梅芳说,学校希望借助更多专业支持,积极参与更多有关知识图谱的自适应学习系统的研究,推动自适应学习的研究,将“适性扬长”教育做得更加完善。


  图片由学校提供


责任编辑: 陆芸

优秀班主任的成长秘籍,请点击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