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

语文课上为西游宝物“直播带货”,这样一个学生唱主角的课堂,嗨翻天!

第一教育   王佳依   2021-01-12 16:50:18

大家对于中国四大名著之一的《西游记》一定不陌生,但除了分章节阅读,学生还能以怎样的方式把经典名著“玩转出新花样”呢?

在上海市铁岭中学的课堂里,一群孩子扮成孙悟空、猪八戒、唐僧的造型,正在召开一场“西游新书发布会”,我们去现场看一看吧!

1月7日下午,“名著的另一种打开方式”——统编教材名著阅读校本化实施的实践展示在上海市铁岭中学举办。

展示会上,通过《西游记》和《童年》两堂展示课,用实际案例为大家解答了“项目化驱动如何助力学生走进名著”以及“如何帮助学生跨越名著阅读的障碍”?

把直播间搬进课堂

点燃学生读原著的热情

课堂内:

语文课堂秒变大型“网络带货”直播间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展示课上,学生把《西游记》中的宝物带到了虚拟直播间中,两位“小主播”把书中熟悉的金箍棒、芭蕉扇、紫金葫芦、九齿钉耙等介绍得头头是道。“金箍棒第一次出现是在全书的第三回,紫金铃是我在第四十六回中读到的……”


除了“直播带货”,这场新书发布会上,学生们还以小组的形式带来了《悟空涅槃记》,带领观众一起走进悟空的3段成长;在《书法绘西游》中,以书法的形式呈现了《西游记》中不同人物的特点和个性;在《看见西游美景》中,跟着文字重走西游路,实现一场说走就走的跨学科阅读之旅。

课堂外:

《西游记》是初中生必读的14本名著之一,也是在学生中知晓率较高的经典文学作品。据了解,许多学生虽然对“三打白骨精”“大闹天宫”“真假美猴王”等场景了如指掌,以至于不太愿意去精读原著。

铁岭中学七年级备课组组长周美红说,通过调查,班级真正阅读过《西游记》原著的只有2位同学。所以,如何点燃学生阅读名著的热情成为了当下语文教学所要解决的问题。

学校教师通过讨论,决定用项目化驱动的方式重新打开《西游记》。这也就呈现出了展示课上学生从自己感兴趣的角度出来,编写一本独一无二的书的场景,班级中也因此掀起了一股“西游热”。

周美红介绍说,除了“西游新书发布会”上展示的4本新书外,学生的创意远不止这些。小编也了解到,学生在确立新书主题后,又展开了关于“编哪些章节?”“新书取什么名字?”“新书封面应该设计哪些元素?”等一系列讨论。

在这过程中,教师的角色也在发生着转变。老师不再是课堂的主导者,而变成了一个参与者,学生真正地成为了阅读的主人。

世界不是“非黑即白”

学会辩证地看待人和事

课堂内:

“初读高尔基的《童年》时,我认为书中的外祖母是一个勇敢、正直、坚强、善良的人。在深入学习之后,我了解了旧社会的普通妇女,她们尽管有许多美好的品质,但思想封建……而这种缺陷来自于封建腐败的社会环境。”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发现,发现小说中的正面人物也有弱点。

在课堂上,常常会听到学生这样的回答,“最初我认为你是一个……的人。后来,我发现……从……中看,我认为原因是……我从你身上看到了……”辩证地看待人和事也是此次课程的主要教学目标。

课堂上,班级学生按照故事中的主要人物分为了“外祖母”组、“外祖父”组、“小茨冈、彼得伯伯”组、“好事情”组和“阿廖沙”组。

通过给故事中的角色先后写两封信的方式展开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从而更好地理解人物的多面性。

课堂外:

高尔基的经典作品《童年》,由于国别、年代、语言和文化的差异,让学生在阅读时会产生畏惧感。

上海市铁岭中学的李亚敏老师通过研究发现,名著阅读障碍主要有两个阶段,一个是初读之前略感无趣,大部分学生表示只知道作者、国别和这部作品,但对于内容不是非常了解。第二个阶段则是初读之后,超过半数的学生认为没有完成整本书阅读的任务,但却不知道如何深入阅读。

为此,李亚敏老师针对这两项障碍,制定了以下这些阅读方法,这些做法值得借鉴:

规划阅读日历:将长篇分解成短篇,在一定时间内完成相对较短篇幅的阅读任务,这样可以在 一定程度上消减初读阶段的畏惧感。 

听摩天轮音频:听摩天轮大语文音频,每集20分钟左右,把握每个章节的主要内容。

绘制人物关系图、人物命运轨迹图:这个方法也就是课堂上展示的用辩证的思维来进行自主阅读和思考,经过实践发现非常有效。

辩证思维是一种高阶思维能力,即使许多成年人对作品中的人或事的认识也比较单一,常常用三言两语来概括一个人。 

但是,在文学作品中,情节纷繁复杂,每一个角色在不同时期、不同事件中的表现可能是不同的,人物性格的多面性也就体现了出来。

关于“名著阅读”,专家们这么说……

上海市铁岭中学校长、语文特级教师张贤臣介绍说,学校的语文组是杨浦区优秀教研组,历来重视作文教学有效性研究。

学校针对初中语文教材中写作教学内容不明晰、没有能力训练序列等问题,将“初中语文写作指导课程”进行进阶课程设计:从初中四年学习的需要,围绕初中生写作能力的养成,根据语文课程标准,构架写作指导课程框架。如今,这门进阶课程经过多年实践,已经形成了校本读本。

近年来,随着语文统编教材的推行,也给初中语文教学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其中“名著导读”板块就是一大难点,随着学校不断地推进和探究,《西游记》和《童年》这两堂课就是实践成果之一。

校长张贤臣在展示课后点评说:“李亚敏老师设计了‘给《童年》人物写信’的驱动性问题。在课堂上,我们能充分感受到学生在第一封信和第二封信中的思维变化,他们对人物的认识更加立体了,不再只有一个维度、一种评价。这种高阶思维的培养对于学生的未来学习是非常有益的。在周美红老师的课中,为了更好地激发学生阅读的热情,我们和摩天轮大语文团队共同设计了《吴承恩的梦想》这样一个驱动任务,学生们首先要选择一个自己感兴趣的主题,然后相同兴趣的同学们结成小组,共同研读《西游记》,并通过小组合作,创编一部围绕本组探究主题的《西游记》新编。这也凸显了项目化学习的特点,即“设计真实、富有挑战性的问题,引导和指导学生在一段时间内持续探究,尝试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形成相关项目成果。”

项目化学习给予了学生一个驱动性的问题,学生带着问题再去阅读就不再是被布置的作业,而是自主选择的一次学习经历。

此外,学校也借助了信息化教学工具提供的评价管理功能,在摩天轮大语文阅读课程中,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阅读进度收看或收听相应的微课,实现个性化阅读模式。

最后,杨浦高级中学语文特级教师陈小英用“进得去,出得来”这6个字来概括这两堂展示课。

进得去:用阅读日历进行自我阅读管理;通过听音频和看视频来提升学生阅读兴趣;组成小组,拥有共读的同伴以及使用任务驱动的方式。

出得来:通过名著的阅读认识社会和人生;认识书中的时代和自己所处的时代;提升思维品质、想象能力和辩证思维能力;让学生把名著阅读内容和感受通过才艺展示出来。

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授区培民则从学习的框架、学习内容的重构、学习方式的变革和语文学习的品质这四个方面进行点评。区培民说:“这样的模式除了让学生养成高阶思维,教师的专业技能、学识和品格都会得到提升。”


出席本次活动的有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授区培民,上海市师资培训中心“语文教师专业发展研究共同体”项目组成员及贵州省遵义市第四期“影子校长”学员陈爱、龚雪,杨浦高级中学语文特级教师陈小英,杨浦区教育学院中学教研室副主任黄琴,金山区教育学院中学教研室语文教研员沈军英,上海市铁岭中学校长、语文特级教师张贤臣,摩天轮大语文团队,以及来自上海市十一个区的语文教师。

此外,本次活动也同步进行了全程直播,在线教师踊跃参与,受到了广泛关注和好评。

照片由主办方提供

责任编辑: 陆芸

优秀班主任的成长秘籍,请点击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