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

考研人数创新高,专业冷热少变化

上观新闻   彭德倩 李蕾   2020-12-28 10:13:16

26日上午,上海建桥学院的孔子像前,一罐可乐下压着张字条,字迹娟秀:“星光不问赶路人,时光不负有心人。加油哦!”

当天开考的2021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全国报考人数达到377万人,较上一年度增加了36万人,再创历史新高。考前孔夫子脚下留下可乐罐与自勉,似乎也能从中读出这首次“口罩考研”的心态一二。

考生数量有增长,专业冷热少变化

研究生考试当日,考点只允许考生本人进入,考生必须在开考前60分钟左右到达考点,预留足够时间配合考点工作人员进行入场核验。

记者在上海建桥学院看到,戴着口罩的考研学生早早地就从学校北门进入,根据指示牌很快找到了考点。在进入考场前,每个考生手里都拿着当日更新的本人“随申码”“通信大数据行程卡”的绿码,并接受体温检测。在身份核验环节,考生还需要出示填写完整的”承诺书“、纸质版准考证和有效身份证件原件。据悉,考生须自备口罩,除进入考场核验身份时须按要求摘戴口罩外,进出考点、考场应当全程佩戴口罩。考试过程中,考生自主决定是否佩戴口罩。 

今年全国报考在沪高校的考生达26.4万人,较去年增长10%;在上海参加笔试的考生8.7万人左右,较去年增加13%。市教育考试院有关负责人介绍,报考在沪高校人数增长,已是连续三年走高,每年增幅均在10%左右。

据了解,在考生报考专业中,冷热较往年均未有较大变化。同济大学研究生院副院长赵鸿铎透露,该校全国报考人数超过20900人,较往年增加7%;在上海考试人数8000多人,较去年增加800人。考生报考的热门专业基本是设计、交通、工程、智能制造等传统招牌专业。

带着吉祥物上考场

“这本复习资料是我的吉祥物,特地带着它上考场,”漕宝路120号,上海应用技术大学考场外,一身清新蓝色的考生赵霓拿出一本灰橙相间封面的习题集。她报考的专业是视觉传达专业,上午考的政治是强项,感觉不错,倒是下午的英语有些紧张。

其实,小赵是两个多月前才下定决心准备考研的,才两个月的时间准备,略有仓促,但她还是想拼搏一下,希望在专业上能获得更高层级的教学,在未来的就业中更有竞争力。当天政治考试的一道大题,小赵印象深刻:化危为机为什么既要“主动求变”,又要“准确识变”?在她看来,无论此次成败与否,这次走出舒适圈的经历,都是自己的的收获。

上海建桥学院机电学院机械制造及自动化(智能制造)专业葛鑫,报考的是同济大学物理系。从工科跨度到偏理论的专业,葛鑫有着自己的想法“其实,从刚进大学时,我就有考研的打算。”葛鑫说,一来想增加自己知识层面的深度和广度,目前大环境下研究生对求职有帮助;第二个原因,是因为未来想做老师。“同济大学是我所向往的大学,所报的物理专业和各个学科是相通的,无论是做老师还是当工程师都需要。”父母支持自己去深造,很鼓励,毕竟未来要靠自己。而葛鑫的备考之路也是循序渐进的。从刚入大学时就开始对考研有所了解,每一年都有积累,比如说,先把校内课程学好,在此基础上,选修一些与考研相关的数学研修课;平时再买些课外书看,由浅入深;最后冲刺阶段是在大三下学期。

“孔子先生,请你喝可乐!”

上海建桥学院的孔子像前,端正摆放着一罐可乐,下面压着张字条,字迹娟秀:“星光不问赶路人,时光不负有心人。加油哦!”这是一位“考研人”的心声。考研就像一场没有硝烟的战斗,但考生群体中的想法更加多元,有的希望与本科学到的知识形成互补;有的从进大学之处就想好了要通过考研实现跨专业。而他们的共同点是,拼搏。

上海理工大学光电信息与计算机工程学院大四学生白一清,报考的是本学校本专业的研究生。“我学的是专业是工科,本科老师一直强调,如果只学到本科的知识,以后找工作的范围会比较小。”白一清认为对她个人来说,本科期间主动参加偏实践性的活动并不多,更关注理论学习,“研究生阶段,有更多做实验的机会,希望在以后的学习中,能把理论和实践联系起来。”

和白一清一起“备战”考研的,还有很多。“可能因为我们学的是工科,整层甚至整栋宿舍楼都在考研,我们寝室4个舍友也一起在考研。”说起一起“备考”的“战友”,白一清的语调轻快了很多,“白天各学各的,晚上回宿舍互相讨论,晚上11点半熄灯后,两个喜欢晚睡的同学会开自己的小台灯再复习一会儿。”当问及考研是否辛苦时,白一清笑笑回答,工科的学习本来就不轻松,已经习惯了;唯一不同的是克制自己,减少一下娱乐时间;图书馆里大家都在认真自习,有比你走得早的,也有比你走得晚的,并不会觉得累。

图片来源:上海建桥学院提供

(原标题:《请“孔子先生”喝可乐,戴着口罩上考场》)

责任编辑: 陆芸

优秀班主任的成长秘籍,请点击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