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

为残障人士提供平等的工作环境 “熊爪咖啡”成为网红背后的故事

少年日报     2020-12-24 13:43:17

一面水泥墙,一个小小的洞口,一只毛茸茸的熊爪,一杯20元的咖啡,一份暖暖的温情,这就是位于永康路上的“熊爪咖啡”。

12月19日,“熊爪咖啡”联合创始人王海青老师做客上海青少年媒介素养实践体验基地,接受《少年日报》小记者的采访(下图)。

“我们咖啡馆的名字其实叫‘HINICHIJOU’,‘熊爪咖啡’是‘央视’给我们起的名字,后来却广为流传。”王海青老师告诉小记者,就像这个偶然得来的名字一样,“熊爪咖啡”从诞生到“网红”的过程也充满了偶然性。

王海靑老师和她的团队做过很多项创业项目,投资开一家咖啡馆只是出于“偶然”。“在我们的团队中有一位小伙伴之前在云南支教,回到上海后,她就想把当地高品质的咖啡原料带到上海,开一家咖啡馆。”在筹划开咖啡馆的时候,王老师和团队的小伙伴们就和上海市残联取得了联系,表示咖啡馆能为残障人士提供一些就业岗位。没想到这个想法得到了残联的支持。残联向王老师推荐了几位优秀的听障咖啡师。盈盈(化名)就是其中的一位,她不仅接受过专业的咖啡调制培训,还获得过第六届全国残疾人职业技能大赛咖啡冲调项目的冠军。

也正因为“盈盈们”的加入,才有了在水泥墙上开一个小小的洞口“关门做生意”的创意灵感。那个特殊的墙洞很小,顾客通过扫描挂在墙洞下的二维码,确定自己的“心仪咖啡”。“盈盈们”可以不用过多地与客人交流,安安静静地、不受打扰地做咖啡。

今年12月3日,国际残疾人日,“熊爪咖啡”正式营业,但这不意味在“熊爪咖啡”工作的员工中残障人士是“那个特殊的群体”。在我们看不到的那个20平方米的咖啡馆里,安装了写字板、显示屏和语音翻译系统,残障员工和非残障员工可以很便捷地沟通、交流。残障员工也以自己的能力获得大家的尊重。

“我们会为残障人士提供一个平等的工作环境,也会为他们竖起保护的屏障,让他们专注地做自己喜欢做、擅长做的事情。”

而那个被大家所熟悉的、从洞口伸出的、毛茸茸的熊爪,也是一次偶得。为什么会选择“熊爪”?王老师说她心中有两个“答案”:“最真实的那个‘答案’是,我们在网上搜索时发现这个熊爪物美价廉,便买了回来。当然还有一个很温暖的‘答案’,我们的咖啡馆在冬天开业,一只萌萌的熊爪递送出咖啡,可以给客人带来温暖和爱意,有治愈人心的感觉。” 而事实上,小小的熊爪带来的温暖和治愈远超墙洞后小伙伴们的想象:“有年轻人来这里求婚,与我们一起分享他们人生中重要的阶段;有年轻的妈妈带着小宝宝来摸摸熊爪感受爱心;还有很多顾客接过咖啡的时候会递上一张卡片一支花朵。”

成为“网红”的确带来了很多客流,但同时也要面对很多争议、面对“被复制”、面对“不再‘红’之后怎么办”这样的现实问题。

“有争议是好事,可以让我们变得更好。我们不可能去改变别人,最好的选择是改变自己。”王老师认为大家对“熊爪咖啡”提出的意见,初衷都是好的,“在相关部门的指导和帮助下,我们一直在努力改进。”

“我希望残障人士可以像普通人一样,凭借自己的劳动赚取报酬,并希望有更多人可以关注到这个群体。”而面对各地如雨后春笋般出现的各种“爪子”咖啡馆,王老师觉得,他们如果“抄袭”的是“招募残障人士在店铺中工作”这个核心,那这种“抄袭”没有什么不好。“只是他们可以做得更巧妙一些,比如在成都开的店如果墙洞里伸出一只熊猫爪是不是会更有意思一些呢?”“我们始终相信,最重要的是产品,而不是‘网红’这个名字。”王老师坚信,只有真正好的产品,才会为消费者带来“第二真理时刻”,吸引他们复购。

王老师认为经营一家店和做公益的内核是相似的,都要是积极、乐观、新颖的,不一定要遵循传统的观念。“未来我们的咖啡馆会做更多有意思的公益活动。比如,使用自闭症儿童的画作装饰咖啡杯;在即将开业的北京各地铁站内的熊爪咖啡便民早餐店,顾客购买一份早餐,熊爪咖啡就会为希望小学的孩子准备一份早餐。”王老师透露,熊爪咖啡将会一直与爱同行。

“熊爪咖啡”从诞生到“网红”是偶然,但也是必然。我们生活的这座城市充满了爱与温暖,越来越多的人,愿意参与公益事业,越来越多的人,愿意把目光投向墙洞后的“盈盈们”。


小记者 李智恩 傅宸 毛晗籴 赵安淇 袁子涵 邬悦帆

李瑉彦 傅裕 周浩然 张艺馨 周主由

本文图片 赵安淇


责任编辑: 陆芸

优秀班主任的成长秘籍,请点击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