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

同一画家题跋字迹明显不同?小学生大胆质疑,浙江省博物馆第一时间发来回应

少年日报微信号   见习记者 卞臻琳 记者 顾力丹   2020-11-24 16:07:47

上海市黄浦区海华小学三年级的杨栋文是一名《少年日报》小记者,从三年前开始学习书法以来,她就时常和家人一起参观各类博物馆和书画展。由于妈妈的职业正巧与书画艺术相关,对各位艺术家的生平轶事和创作特色都有一定了解,杨同学在博物馆参观时就好像拥有了一位“私人讲解员”。

图|杨栋文参观浙江省博物馆

今年暑假在浙江省博物馆参观时,杨栋文对馆内陈列的山水画一代宗师黄宾虹的画作产生了兴趣,而在和妈妈一起欣赏讨论的时候,她发现了一个令自己疑惑不解的小细节。

“这两幅画分别是黄宾虹在90岁和91岁时画的,创作时间离得很近,可是画中题跋里的笔迹却很不一样,感觉不像是同一个人写出来的。”杨栋文提出了自己的质疑。

难道博物馆里也会有赝品?如果这都是黄宾虹大师亲手写的,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了同一位画家在短时间内书写习惯产生了如此大的改变?带着这些疑问,杨栋文同学在妈妈的指导下,给浙江省博物馆写了一份信,并通过《少年日报》与博物馆取得了联系,于11月16日将信交给了浙江省博物馆的陈水华馆长。

敬爱的浙江省博物馆老师,您好!

我是上海市黄浦区海华小学三年级的一名小学生,我叫杨栋文。今年暑假我有幸参观了贵馆的黄宾虹美术馆,对其中2幅黄宾虹90岁作品的书法题跋我觉得是出自两个不同的人的书写。

如其中“宾虹”两字,“溪山深处”图中的“宾”宝盖头的写法是先写点,后写撇,再横勾;而“峨眉龙门峡”图中的“宾”宝盖头的写法是先写点,后直接写横勾。“溪山深处”图中的“虹”的“工”的第一笔横和第二笔竖是独立处理的,气脉是不相通的手法,竖的笔画接近于点,连接角度是直角;而“峨眉龙门峡”图中的“虹”的“工”的第一笔横和第二笔竖用的是“奋笔势”,写的时候手腕是左右带动的,连接角度是接近30度的锐角。一个人写字在一段时间内是有固定习惯和方式的,而以上提出的几个点,都不符合这位年90岁成熟艺术家的用笔习惯。

我也是一名正在学习书法的小朋友,平时我也很喜欢到博物馆和美术馆去参观学习名人的书画作品。这次参观黄宾虹大师作品产生的这些疑问,能否请博物馆老师帮我答疑解惑,也可以让我和一起学习书法的小朋友们能明白其中的道理,谢谢您!


此致,敬礼!

上海市黄浦区海华小学

三年级1班

杨栋文

等待浙江省博物馆回信的同时,记者也带着这一问题请教了几位业内人士。

吴中博物馆馆长陈曾路告诉记者,一幅书法作品字的“好坏”与真假没有关联,黄宾虹创作这两幅作品时已经是九十高龄,能提笔完成就相当不容易。根据他的判断,这两幅作品的题跋无疑都是画家亲笔所做。

原上海中国画院工作人员,书画鉴定家顾宝梅也肯定了两幅作品都是真品这一事实。她向记者透露了一个细节:黄宾虹晚年患白内障,作画多有重叠,写字笔划不正。“很多画家晚年都有这一情况,黄宾虹尤甚。”这可能也是造成题跋中“宾虹”两字书写略有不同的原因。

11月19日,浙江省博物馆书画部发来回信。回信从作品来源以及可能造成题跋字迹差异的原因两方面作出了回复,在解答杨同学疑问的同时,鼓励并赞扬了她的发现精神。也同时印证了此前两位专家的回答。



结合三方回复,已经可以确定这两幅黄宾虹的画作是真迹无疑,而这些颇具价值的回复,不仅是一次书画知识的普及,更是一堂生动的新闻线索搜集课。记者在第一时间把浙江省博物馆和两位专家的回复告诉了杨同学,并鼓励了她善于发现,敢于质疑的学习精神。相信家长的支持、博物馆的重视,以及书画专家的细致回复,一定可以成为促使杨同学产生热爱传统书画的源源动力,并且继续保持一颗发现的心,继续勇于提出疑问。

“接下来我希望可以亲眼看一看唐伯虎的画。”在采访最后杨栋文告诉记者,“我喜欢逛博物馆,以后还要用发现的眼睛去看各种展品。”



责任编辑: 陆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