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

聚焦“深化高校教育评价改革”,国内外专家学者在这个“高峰论坛”上讨论了啥?

上海教育新闻网   刘时玉   2020-11-19 23:37:00

 

本网讯(记者 刘时玉)由长三角教育发展政策与法治研究中心、华东政法大学共同举办的“深化高校教育评价改革高峰论坛”于1113-15在沪开幕。活动中,沪、浙、苏、皖等长三角地区的教育厅(教委)代表以及来自国内外高校、科研机构和政府部门的专家学者,针对高校分类评价改革、构建高校科学教育评价体系、全国第五轮学科评估、“双一流”建设与评价、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大学教师评价、长三角教育一体化法治保障等重大而现实的议题展开了深入研讨,并就华东政法大学承担的上海市教委综改项目“破‘唯’构建科学教育评价体系的实践探索”研究报告进行了论证。

image.png

在论坛的主旨报告环节,清华大学史静寰教授以“双一流建设进程中的院校规划与评价做了交流;华东政法大学郭为禄教授以“以‘变’破‘唯’ 构建高校科学教育评价体系为题汇报了综改项目研究成果;上海市教委综改办林炊利副主任以“上海高校分类评价改革实践的趋势分析”为题做了交流。

在专题研讨环节,教育部教育发展研究中心马陆亭教授,加州大学常桐善教授,复旦大学熊庆年教授,西安交通大学陆根书教授,上海交通大学杨颉教授,华中科技大学赵炬明教授,同济大学樊秀娣教授,华东师范大学杨九诠教授、柯政教授,上海教育评估院冯晖研究员,上海教科院董秀华教授等与会专家学者们,就高校评价改革与学术生态修复,高校评价改革与本科、留学生、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教师评价的使命与改革路径,以及长三角地区的学前教育、教育机构治理一体化等等问题展开了深入交流,碰撞出了许多思想火花,形成了诸多共识。

华东政法大学党委书记、长三角教育发展政策与法治研究中心主任郭为禄指出,《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以下简称《总体方案》)是新中国历史上规格最高的评价改革方案,也是新中国第一个关于教育评价系统改革的文件。《总体方案》从宏观层面的指导思想、中观层面的制度体系到微观层面的技术手段,从党委和政府教育工作评价、学校评价、教师评价、学生评价到用人评价,系统全面地构建了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的总体框架,是新时代政府及高校推进教育综合改革的行动指南。期待通过本次论坛不同层面和主体的对接,探讨贯彻落实《总体方案》,以评价改革为抓手推进高校教育综合改革的路径选择。

教育部政策法规司副司长王大泉表示,鉴于教育评价的指挥棒作用,建设高等教育强国、办人民满意的新时代高等教育,需要首先在评价机制方面进行突破和创新。他强调,在新发展格局之下,要全面审视评价机制中“唯”的内涵,扎根中国大地,形成更加科学和行之有效的评价指引。要将“破五唯”作为改革和优化评价机制的突破口,抓住这个主要矛盾,有的放矢,更加系统的推进高等教育治理现代化。本次论坛贯彻中央精神,聚焦深化高校教育评价改革这一主题开展深入研讨与交流,很有理论和现实意义。希望专家学者多多发表真知灼见,为我国高等教育评价机制的发展完善和建设高等教育强国提供高水平的智力支持。

上海市教委主任王平指出,本次论坛是《总体方案》颁布之后,上海第一次召开有关教育评价改革的高水平学术会议,很及时也很有意义。专家们围绕打好教育评价“最硬一仗”和“龙头之战”进行了激烈的思想交锋,分享了前沿的学术思想,特别是为上海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部署,深化教育评价改革提出了许多真知灼见。

他还表示,全面贯彻落实好《总体方案》,关键是要把握好三个问题:一是“为什么改”。中央出台实施《总体方案》,目的就是全面贯彻落实总书记关于教育评价改革的重要论述,着力破除唯分数、唯升学、唯文凭、唯论文、唯帽子顽瘴痼疾,着力从根本上扭转教育功利倾向,引导全党和全社会树立科学的教育发展观、人才成长观、选人用人观,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二是“改什么”。在大学,就是要破除唯论文、唯职称、唯学历的现象,把科研人员的创造性活动从不合理的经费管理、职称评聘、人才评价等桎梏中解放出台,营造有利于激发科研人员创新创造活力的生态系统,并联动用人单位用人评价改革,解决用人单位“唯学历”“唯名校”的现代版“出身论”问题。三是“怎么改”。要改变简单以考分排名评教师、以考试成绩评学生、以升学率评学校、以“帽子”“称号”和论文数量评教师、以本科阶段“985”“211”出身评毕业生水平的做法,改变以往推动这些不科学做法的制度机制,破旧立新、营造回归育人本原、回归教育初心、回归学术逻辑的教育发展生态。

王平还指出,近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上海以实施教育综合改革国家试点为契机,在评价改革领域进行积极探索并取得不少重要成效。但鉴于此次以《总体方案》为引领的改革力度之大前所未有,我们必须清醒认识到,长期的历史惯性和多方的利益博弈,决定了推进落实改革任务的过程不会轻轻松松、一帆风顺。下一步,上海将以“啃硬骨头”的决心和“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毅力全面贯彻落实中央决策部署。

 

责任编辑: 刘时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