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

直击医工交叉“痛点” 上海市高端医疗装备创新中心在上理工成立

上海教育新闻网   程媛媛   2020-11-16 14:16:23

已开展合作攻关项目159余项,有7项经专家论证已具备产业化价值,其中有3项已注册公司;“新冠病毒及烈性病原致病病毒全自动检测系统”被列为中国工程院疫情专项项目;手术缝合针、高频电刀等成套装备,都在临床试用得到好评;遴选450名医工交叉研究生进行联合培养;在上海各大三甲医院建立13个工作站……

经过一年多的筹备、酝酿和建设,在上海市经信委的指导下和相关委办局的共同支持下,上理工协同上海交大医学院、中科院微系统所、联影公司等共7家合作伙伴共同申报组建了上海高端医疗装备创新中心,并发起成立了长三角高端医疗装备创新联盟。11月14日,在上海市副市长宗明以及相关委办局等领导的见证下,“上海高端医疗装备创新中心”授牌成立,以期在高端医疗装备领域交出科技创新“新答卷”。

回答科创时代命题

 “习近平总书记在科学家座谈会上将‘面向人民生命健康’列为科技工作的‘四个面向’之一。11月12日,总书记在浦东开发开放30周年庆祝大会上指出,要聚焦关键领域发展创新型产业,加快在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等领域打造世界级产业集群。我们此时成立‘上海市高端医疗装备创新中心’可以说是‘恰逢其时’。”上理工党委书记吴坚勇谈道。

据了解,上海市高端医疗装备创新中心将采用“公司+双联盟”的模式,即以上海理微医疗科技公司作为法人实体实际运营,依托长三角高端医疗装备创新联盟、“一带一路”医疗器械创新和应用联盟,全面统筹医疗装备设计、研发、测试、认证、量产全流程。中心将从医疗需求出发,瞄准高端医疗装备技术前沿,实现模式创新,攻克行业共性难题,推动行业跨越式发展,并在服务医疗装备行业的过程中培养高端医疗装备复合人才。

上理工校长丁晓东表示:“我们将按照总书记提出的‘疏通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产业化双向链接的快车道’的要求,持续在医工交叉领域攻坚克难,对接和服务人类健康这个‘日不落’产业,加快高端医疗装备关键技术研发,积极构建‘政产学研医用’一体化创新体系,助力打造创新链、产业链、价值链三链融合的产业生态。”

直击医工交叉“痛点”

大多数外科手术都需要用到超声刀系统,目前国内主要依赖进口,主机售价50万元左右,作为一次性使用耗材的超声刀头则需要6000元,对于普通老百姓来说,直接增加了手术的成本。此外,即使是进口产品的超声刀头,也有2%左右的概率会在手术中出现断裂,从而增加了手术风险。因此,长海医院医生提出了这一问题需求,上理工“接单”之后,在2周时间内就迅速组成了多学科攻关团队,仅耗时1年就拿出了国产化方案。

“以往我们老师做出来的项目基本就止步于实验室了,因为医疗器械市场化之路有很多环节要走,靠老师们的力量远远不够,这也就影响了大家投身科创成果转化的积极性。自从学校打造医工交叉创新体系之后,我们能参与到创新链、资源链、产业链等各个环节中,看到自己的创新技术能为老百姓造福,让老师们有了‘我主导’的社会成就感,因此在教师团队中,医工交叉非常有‘市场’,大家非常愿意为这个平台献智献力。”上理工医疗器械与食品学院副院长、“超声刀系统的研发与产业化”项目负责人崔海坡谈道。

如今,超声刀项目即将进入检测阶段,此时“上海市高端医疗装备创新中心”的成立对产品研发的“后半场”来说,无异于是个好消息。而作为核心成员的诸多企业,也能同样受益。“比如心血管植入耗材检测,目前上海这方面的资源相对稀缺,我们要经常到外地去进行相关工作,当我得知刚成立的上海市高端医疗装备创新中心正在探索创建第三方医疗器械检测机构,内心十分期待。这样一来就能降低企业的沟通成本,提升产品落地进度等。如此‘实惠’的事儿我相信很快会吸引更多企业的关注和加盟。”奥盛下属上海普实医疗负责人李瑞谈道。

记者 程媛媛


责任编辑: 程媛媛